那麽也就是說,鲧、共工、三苗和驩兜四人被治罪的真正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爲他們支持堯的兒子丹朱,反對舜繼位。
也隻有這樣,一切才能說得通。
盡管鲧采用“堵”的方式治水未能成功,但也不是毫無效果。至少,比什麽都不做要強。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步積累了經驗并開始反思。
就在這個時候,盡管名義上的領袖還是堯,但舜已經掌握了實際權力,雙方力量争鬥的結果,是将鲧流放。
而此時,鲧已經料到自己的結局。
于是,他就将自己對于治水的一些思路告訴了兒子禹。
舜正式登上大位之後,派人去殺了鲧。
但是,水患仍在,而且不得不派人去治理。
有能力治水的人并不多。除了已經被殺的鲧之外,也就算水神共工了。
但共工也被判了罪,共工之子後土自然不肯去接手。
就在這時,鲧的兒子禹就同意了擔當此任。
事實上,禹對殺父之仇并非沒有怨恨,相反發誓要報仇。
他所采取的方式就是暫時隐忍,“三過家門而不入”,通過十三年的艱苦努力,徹底解決了水患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在民間得到極高的聲望之外,還在朝中有了自己的一幫勢力。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臯陶。
臯陶不僅在朝中主管司法,更是東夷族的首領。可以說,是妥妥的實力派。
禹與臯陶達成了協議,由臯陶扶持禹上位,将來這個位置傳給臯陶。
于是,在臯陶的支持下,禹順利即位,并對衆人明示,将來會将位置傳給臯陶。
但禹并未傳位給臯陶,其原因是在禹上位後的第二年,臯陶便一命嗚呼了。其中原因,就頗有點令人尋味了。
這也就是人稱的“上古四聖”堯、舜、禹、臯陶中,爲什麽隻有臯陶不是帝王的原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總之,禹在掌握大權之後,就要對付舜了。
巡視也好,狩獵也罷,随便找個理由,反正實際上就是将舜流放。
因爲在當時,被驅逐到瘴疠蠻夷之地的,就是犯了錯誤的流放者。
但是,僅僅是流放還是不夠的。
于是便又派人,将其誅殺于九嶷山。
這樣,才算徹底地報了自己的父親鲧,當年先被流放再誅殺的深仇大恨。
講到這裏,徐苟三一臉悲憤地哈哈大笑:“所以說,哪有什麽仁義道德?”
張天師喟然長歎道:“先生此言差矣。”
徐苟三冷笑道:“願聽天師高見。”
張天師道:“誠然,史書所載并不一定和事實完全相符。同樣,我也承認每個人都可能有陰暗的一面。但是……”
徐苟三不服地問道:“但是什麽?”
張天師道:“但是,徐先生有沒有想過另外一個問題?”
徐苟三問:“什麽問題?”
張天師道:“我能理解你的遭遇和心情。原本應是高居廟堂,施展一身本事。現在卻落個布衣赤足,鄉野陋夫。心中自然不甘,有所怨言也在所難免。但若因此,隻看到這世間陰暗的一面,那便落了下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