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鬼一郎的過去
————————————————————
......
會是怎樣的靈魂,才會甘心讓一把妖刀控制其新魂呢?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三兩句話能搞清楚的。
而這一切,都得從那個叫新鬼一郎過去的身份開始說起。
他自稱幻術師。
但在日本,所有的陰陽之術都會歸于陰陽師之列。
所以......
陰陽師是占蔔師,或是幻術師。
懂得觀星宿、相人面,還會測方位、知災異,畫符念咒、施行幻術。對于人們看不見的力量,例如命運、靈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有支配這些事物的能力。
陰陽師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組織稱爲“陰陽道”。日本的“陰陽道”起源于中國百家争鳴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在蒙昧的科學洪荒時代,爲了避免災厄,人們總是希望能預先得知天地變遷的異動,“陰陽五行說”的出現将這一願望變成了現實。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傳至今的《易經》!公元六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占術,傳入日本。在日本登陸後,又滲透了一些當地文化,于是便形成了獨特的“陰陽道”。不過當這個名詞正式出現在日本史料上時,已經是十世紀的事了。此時的陰陽道已有别于早期的中國陰陽思想,兼備了占蔔、祭祀、天文、曆法等等應用,上至國運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運用之來解釋。推古皇朝的聖德太子就是運用這門知識的佼佼者。笃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階”及服裝顔色時都曾考慮到陰陽五行的配合,對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影響。
與此同時還有與陰陽師相近的神官。
成爲神官的人都以普通人們不可理解的方式接受了自然的神秘力量,成爲一種與宇宙、自然溝通的橋梁。感應力很強,而且天生就具有别人所不具備的一定能力,遇事客觀、冷靜,順應宇宙的法則,揭受自然的啓示。使神官成爲國家、帝皇占蔔吉兇的一種存在。所以神官就相當于神的代言人、宗教中掌握祭祀權利的人。
.......
而經過陸安康的調查——
新鬼一郎應該屬于九菊一派。
九菊一派現實中叫做九菊一流,是日本衍生自我國隋唐時期中國風水道學的一支風水流派分支。九菊一派以聖潔的菊花爲教中象征、菊徽以八瓣菊花爲最明顯特征。其中還有多種菊花徽章存在,不再詳述!
日本九菊一流之流派多種多樣,分流大概總有兩支,一支流派爲星象堪輿,另一支流派爲法術,因修法比較靈驗,故在日本當地人們對九菊一派頗爲重視。關于九菊一流有這樣的一個古老的傳說,一群土匪襲擊某神社,當下手時,忽見寺廟厚厚的積雪裏,有無數的物體在晃動、以爲是紅血蛇,一種帶有巨毒的蛇,土匪吓得奪門而逃,其實雪地裏根本沒有毒蛇,隻是一堆紅繩,九菊用法術吓退敵人,這個故事在日本民間廣爲流傳。
其中九菊一流的主要徽印爲八瓣菊花,之所以喚作九菊,是因九菊高手可驅使異術,以九種特别毒物之粉喂菊,可使菊花在冬日盛開,此時的菊花不但劇毒而且還是修煉異術的必要之物。
在民間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之意。在公元八世紀前後、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後,深受日本皇族和民衆的喜愛,日本皇室甚至還将菊花作爲皇室的象征做成徽章!
而九菊一派大約就在此時,組織雛形漸漸形成。
随後在國内盛朝時期陰陽學說傳入日本後,慢慢的融合進來島國原本的奇門遁甲和陰陽五行論在日本逐漸形成了兩個重要的風水流派分支:正統的陰陽家和陰毒的九菊一流。
島國的陰陽師和九菊一流,雖同出一脈,不但懂得觀星宿、相人面,測方位、知災異,畫符念咒、施行幻術。更是對鬼怪,運勢,靈魂等方面也都極高的造詣。唯一的不同是在修煉方面,出現了極大的分歧,正統的陰陽師認爲,陰陽論其精髓應辨是非,行善事得善果,宗旨和國内道門倒是沒有差别。可是九菊一流則是認爲,要想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要不擇手段,必要時亦可施展奇門邪術害人取命......
譬如真實存在于民間,俗稱惡毒風水魚邪.......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島國出現的最大的問題是,陰陽師的高手遠不如九菊一流。
當初和服部接觸的時候,服部就說過:“九菊一流中高手層出不窮,行事都極爲隐秘,行蹤更是飄忽不定,多以女性爲主!”
而且島國出現的最大的問題是,類似三船家族這樣商界大家族表面上與陰陽師交好,其實私底下不少家族都結交巴結九菊一流,足見九菊一流在日本的勢力之大,可見一斑!
......
服部家和九菊一派的密切交流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再次之前,也說過德川家曆代跟妖刀村正的交集。
而服部家和德川家的關系呢?
伊賀與甲賀是日本忍術二大發源地。平安末期、源平争霸時代,直至鐮倉初期,也就是7世紀末到12世紀初這段期間,伊賀僅有一家上忍:服部。伊賀流忍術,在當時是天下一流的。後來,由于種種原因,服部家另外設立了“分店”,正是藤林、百地兩家。這是伊賀三大上忍的由來。
服部氏祖先原本是日本古代豪族之一秦氏的後裔,而秦氏則是自中國吳國渡海過來的移民。秦氏不但傳授紡織技術給日本人,更在日本各地展開“新樂”公演,令日本人大開眼界。所謂“新樂”,是3世紀末到4世紀初,在中國非常發達的一種大衆藝能,内容包含歌舞、雜技、力技、魔術、偶人劇、口技,以及訓練犬、猴子、鳥等小動物表演節目的大衆娛樂。據說是融合西藏藝能與中國藝能的新型技藝。秦氏集團當時主要在中國南部都市與寺廟巡回演出,日後組織逐漸膨脹,分散到中國各地。其中之二、三個樂團,爲了尋求新天地,渡海到日本來。日本和服的傳統稱呼是“吳服”,語源正是取自秦氏出身的吳國。
服部氏是秦氏集團分組之一。至于何時移居伊賀?年代不大清楚。服部氏一族如何将“新樂”技能鑽研演繹成兵法忍術?也沒有詳細史料可追本究源。總之,服部一族于15世紀上旬離開老家,歸依三河大名松平清康(德川家康祖父),世代成爲松平家家臣。服部一族中最有名的後裔是德川家康護衛武将之一,服部半藏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