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是誰?
————————————————————
......
陸安康回頭看着茶迩祭司。
此時此刻,拓跋焘在瞧見烏鴉背後的真實面目之後,臉色大變的指着那身影道:
“花将軍,這不是之前你我見到那個柔然祭司嗎?”
沒錯!
此時此刻,烏鴉背後現身的那道身影正是茶迩祭司的面容。
然而她逃走了......
以極快的速度化作烏鴉乘着風消失在了衆人視線當鄭
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次的襲擊是柔然部隊的薩滿祭司搞出來的。
但陸安康卻知道——
另一個薩滿祭司就在自己的身邊。
“倘若那個薩滿祭司是真的,那麽你又是誰?”
此時此刻,茶迩祭司都陷入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狀态當鄭
正當她打算辯駁什麽的時候,陸安康瞬間一個箭步。
所以法力值已經耗盡,他的内力還在。
一個瞬間憑借着全身爆發出來的強大速度和力道,他掐住了茶迩的脖子,他沒有給茶迩任何的退路,也沒有給她緻命的一擊。便将她直接打昏了過去。
......
事後。
應該是過了好幾個時辰。
色已經放亮。
柔然那邊接連兩次的襲擊使得大魏的軍營不敢再放松警惕。
随後的日子裏面,拓跋焘跟花木蘭都陷入了養贍狀态。
而已江河身份存在的陸安康,則以特殊謀士的身份被拓跋焘招攬在麾下。卻是一個自由饒身份,聽調不聽宣。
宣、皇帝命令
調則是調動,崗位變動
聽從調動的命令,但不接受皇上的命令。
字面上看自相矛盾,莫名其妙。
這個要跟具體事件相聯系才能清楚。
比如某個大将,全力以赴抵抗外敵入侵,而皇上卻想讓他放棄抵抗。這種宣召,跟軍事上的調動是不一樣的。他反對皇上的這種宣召。
這樣的身份出自二郎神楊戬。
爲了母親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虧,便封他爲“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聖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隻服從命令,沒事别套近乎。這就是“心高不認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
但實際上,陸安康甚至連拓跋焘的命令都懶的搭理。
因爲他要的是自由。
眼下,他要做的就是從茶迩口中盤問出一個問題:
“你到底是誰?”
然而這個問題,卻一直徘徊到了。
柔然語大魏第二回合的争鬥開始,并且進入白熱化都沒有得到答案。
那已經到了冬,大年夜的時候。
夏國的赫連勃勃死了,這年的最後一,已經傷好痊愈的拓跋焘兵分五路大軍往前推進,一路攻打到了漠南,爲了取得更近一步的勝利,直接方且大部分辎重,每人攜帶半月的口糧,深入漠北腹地。
這是千裏迢迢的偷襲,柔然沒料到拓跋焘這樣玩命,還沒反應過來,就連遭重擊,負傷後倉皇逃跑。
這一戰,柔然被打怕了,從此躲得遠遠的。
這一戰,也讓這位少年子,徹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他用他強大的指揮,使得柔然大軍元氣大傷。
勝利就剩下最後一步。
那便是等待。
已經不曉得打得多少日月。
反正又到了年夜......
大軍停歇。
算是和柔然做了一個不出聲契約,這一,他們都放棄了争鬥來慶祝這個應該團聚的日子。
然而,對于大魏來——
他們這些士兵恐怕隻能憑空想象這些了。
此時的過年被稱之爲元日。
這個元日可不是元旦,不是現在的公曆一月一日,而是夏曆(俗稱農曆)的正月一日,又稱爲“元正”、“元旦”。因爲處于一年的開端,四時的開始,一月的開頭,所以又稱爲“三元”或“三正”。元日在魏晉南北朝時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每年此時,上從皇家貴族,下至庶民百姓,都要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
朝廷到元日要舉行朝會。元日朝會的儀式,在西晉《鹹甯注》中有詳細描述。在元日之前,事先爲王公卿校在端門外準備好簡易座位,并在宮殿前準備好樂隊。群臣到齊後,宮庭中火盆齊燃,群臣從雲龍門、東中華門進入,來到東閣下坐待。皇帝在一片鼓樂聲中出來,百官皆伏拜。鼓樂停後,百官按品位高低依次獻禮賀拜,最後是少數民族客人進拜。賀拜畢,皇帝入内稍事休息,然後在一片鍾鼓樂聲中複出。主管接待賓客的谒者将王公至二千石以上的大官領上殿,依次向皇帝獻壽酒。獻酒者先将壽酒跪授侍中,由侍中将酒跪置禦座前。然後獻酒者自酌,置已位前。此時谒者跪奏:“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萬歲壽。”侍中答:“觞已上。”百官伏稱萬歲,四廂樂聲大起。壽酒獻完,皇帝開始進禦膳,群臣也就席進食。食畢君臣一起欣賞樂舞,直至宴會結束。
除朝廷在元日舉行朝會外,一些地方軍政要人也舉行元會。《陶侃傳》裏曾記載,東晉陶侃任荊州剌史時,一次州中造船,他命人将剩下的木屑和竹頭全部保管起來,衆人疑惑不解,後值正月初一,陶侃舉行元會,當時雪後初晴,大廳前融雪猶濕,陶侃便命人将木屑拿出來鋪在廳前的地上。
在民間,百姓也以家族爲單位舉行類似的活動。正月一日,人們聞雞鳴即起身,族中之人無論長幼,全都穿戴上整齊的衣帽,依次拜賀。一般幼童或青年人先酒賀之,這一标志着他們又長了一歲,而老年人又失掉一歲,所以後喝酒。
此外,還有爆竹,燃草,閉門杜鬼的習俗,所謂閉門杜鬼,是在門上放一些鬼見了害怕的東西,借此把鬼杜絕于家門之外。
......
即使是拓跋焘鮮卑族人,因爲幾輩人都在漢地。
所以,也早就适應了這樣的節日。
這一夜.....
肉食是足夠的。
拓跋焘盡他全部的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爲的就是要滿足.....
他的将士們能在這一夜吃上一口飽飯。
然而......
他還需要做一件能夠真正讓他的士兵鼓起士氣的事情。
“着令......占領下一個柔然部落後,錢财,女人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