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帶着聖旨、兵符,和康甯一起,在太孫親兵的拱衛下,星月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福建甯德,顧不上休憩,來到支提山下。</p>
而此刻,甯德已經被胡濙調來的兵團團圍住。</p>
蒼蠅都無法進出的那種嚴防死守下,整個福建都有點轟動,其實很多朝野衆人大概猜到了什麽事,尤其是太孫都來了,還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p>
但這種事又不敢讨論。</p>
哪怕回家了,都不敢給自己婆姨說。</p>
整個福建的錦衣衛和東廠,都已經齊聚甯德,别說你茶餘飯後的吹牛打屁,哪怕是你在床上和婆娘滾床單,都有可能被人畫了下來。</p>
這事,就是龍之逆鱗。</p>
既然是秘密的事情,大家就當不知道沒發生一樣。</p>
反正現在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惬意。</p>
沒必要找不自在。</p>
老實說,現在朝野之間,已經沒多少人認爲朱棣登基是壞事了,就朱允炆重用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那群酸儒,打算恢複周制的騷操作,大明能有今天的盛世風光?</p>
支提山下,朱瞻基看着前來迎接的胡濙,不敢怠慢,他雖然是太孫,但現在還是要多仰仗朝臣,尤其是胡濙這種的身份地位都不低,在陛下那邊也能說得上話的人物,朱瞻基也不敢怠慢得罪。</p>
雙方見禮。</p>
胡濙看見來的是朱瞻基和康甯,心中就隐然猜到了陛下的意思,直奔主題,對朱瞻基道:“那位爺現在還在華藏寺,并沒有離開的想法,不過那一萬多忠義之士有點蠢蠢欲動,這個事稍微處理不好,恐怕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厮殺。”</p>
不,不應該叫厮殺。</p>
叫屠殺。</p>
一萬多忠義之士雖然勇氣可嘉,但如今甯德被大軍圍困,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加上又沒有制式盔甲和軍械,隻會被一面倒的屠殺。</p>
朱瞻基環首四望,不解,“不是說鎮西國公在甯德麽,怎麽沒見他身影?莫非他在城裏呆着享清福,讓胡侍郎再這邊忙碌,不厚道啊。”</p>
胡濙樂了,“看來太孫殿下也是性情中人啊!”</p>
朱瞻基一愣。</p>
旋即和胡濙兩人哈哈大笑。</p>
一旁的康甯也暗樂。</p>
老實說,現在全國的臣子,在知道鎮西國公帶着十九個家眷全國遊玩的消息後,能有幾個不羨慕嫉妒恨的?</p>
十九個家眷啊,那可是十九個家眷。</p>
嗯,其實有十幾個家眷的人真不少。</p>
但你看看别人的家眷都是什麽人。</p>
徐妙錦就不說了嘛,羨慕不來的,但别人的家眷陣容裏,還有個西域神女,還有個朝鮮貢女權氏,據說是多次貢女之中姿色最好的,王景弘送的斯涅冉娜·安諾,在京畿的時候,這女子穿了旗袍逛街,有人見過,那皮膚之白大腿之長……令人咋舌。</p>
所以你說鎮西國公這樣的逍遙日子,是個男人是不是都要羨慕嫉妒恨。</p>
朱瞻基和胡濙當然也羨慕嫉妒恨。</p>
不過朱瞻基旋即樂呵呵的道:“不過時間是公平的。”</p>
雖然黃昏的家眷都是大美人,可如今大多上了年紀,也是三十歲左右的人了,如今大明年輕美貌的女子不要太多。</p>
胡濙喲了一聲,“不過我好像看見聖女了。”</p>
唐賽兒才雙十年華。</p>
而且徐家四妹,寶慶公主,也都才雙十年華出頭,正是女子最美時候。</p>
朱瞻基咬牙切齒,“竟然把明教聖女也勾搭上了。”</p>
無恥。</p>
太無恥了。</p>
随着兩人這麽同仇敵忾一陣交流,陌生的氣氛瞬間就便融洽了,讓胡濙都不得不承認,朱瞻基現在成熟了太多。</p>
朱瞻基真會因爲這些事對黃昏羨慕嫉妒恨?</p>
不會的。</p>
太孫如果想要,也不會缺女人。</p>
而且太孫和黃昏的關系,大家有目共睹,真以爲撒兒都魯被杖責之後,兩人就勢同水火了,沒有的事,太孫對黃昏一直是心悅誠服的。</p>
而胡濙麽,其實對女色沒那麽看重,他這個層次的人,還是更在意自己的任務以及将來的仕途,但是男人之間,還是得有共同話題。</p>
而當下這個話題,就是兩人刻意營造的。</p>
胡濙呵呵一笑,“所以現在朝野間有個粗鄙的說辭,說咱們的鎮西國公,那裏是帶鈎子的,漂亮女人見了他就跑不掉。”</p>
朱瞻基:“……”</p>
咳嗽一聲,“胡侍郎,現在具體情況如何?”</p>
胡濙壓低聲音,看了一眼康甯,康甯立即道:“陛下已經交待,由太孫殿下一力決斷,咱家過來,隻是親眼目睹一下,陛下多一分放心而已。”</p>
胡濙松了口氣,就怕康甯帶着聖旨過來指手畫腳,不是對康甯有意見,而是這種事如果有幾個人擁有決斷權,容易亂。</p>
道:“情況大概如此,一萬多追随那位爺的……嗯,忠義之士,我們基本都已經掌握他們的分布和身份,甯德這邊和那位爺有牽連的官員,我們也都掌握了,現在唯一的擔心,就是那位爺不肯就範,那咱們就隻有上硬的,可存在一個風險,如果那位爺早就有準備,在甯德以外我們布控不嚴的地方,散布他被咱們殺了的消息,那樣的話,會對陛下造成困擾。”</p>
陛下登基,用的是靖難。</p>
結果登基多年之後,你卻把皇帝給殺了,這傳到後世,不比李二射殺李建成的污名來得清,也就是說,牌坊沒了。</p>
朱瞻基心裏略有不爽。</p>
你胡濙說追随二伯朱允炆的人是忠義之士,那我們就是叛賊了?</p>
轉念一想。</p>
不能這麽看待這事,二伯都落到了這幾個田地,還有人不離不棄的追随他,不論立場的話,這些人确實稱得上忠義之士。</p>
朱瞻基也很頭疼,“所以這個事确實麻煩,如果能做到萬無一失不走漏風聲倒是好辦,可就怕這個萬一,陛下的名聲,咱們可不敢讓它被玷污了。”</p>
這事辦不好,自己在皇爺爺那邊不好交代。</p>
朱瞻基畢竟是既得利益者,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爲朱棣的靖難是偉光正的,而爲了自家這一脈的江山,悄悄殺二伯朱允炆也是理所當然的。</p>
那麽名聲受損這個事,就不是咱們做的不對,實在是世人愚昧。</p>
而胡濙他們,則是因爲一朝天子一朝臣。</p>
胡濙道:“所以啊,這事難辦,再嚴密的牆,也有漏風的時候,其實下官這些天一直在想,如果有辦法讓那位爺心甘情願的自行了斷,是最好的選擇。”</p>
但這何其之難。</p>
蝼蟻尚且貪生,何況人乎。</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