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世界上,遠東的那場内戰埃德爾的老朋友也走向階段性勝利。共産黨武裝被迫進行轉移,其在江西的根據地也已近被占領。而在這場中戰鬥中,根據羅德兩國顧問團改編的軍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暫時解除心腹之患的那位埃德爾的老朋友,對于推動其軍隊改革更加的迫切。因爲日本人在華北地帶已經越來越不安分,他迫切的需要更多的武器裝備改編更多的軍隊,所以南京方面提出繼續将原材料換武器的計劃進行下去。
而對于南京的要求,德羅兩國都表示同意。其中德國方面因爲需要工業原材料,而且自身外彙就不充足,至于羅馬尼亞方面,也是爲了擴大出口。因爲随着羅馬尼亞換裝的進行,大量老式裝備退出了現役。對于這些裝備銷毀要花資金,存起來還占地方,不如将其銷售出去換些原材料。
雖然這些裝備在歐洲已經顯得跟不上時代,不過對于南京方面來說,這些保養的非常好的裝備其也是樂于接收。因爲價格上比起新裝備差了一大截,性能并沒有差太多。所以對于接收這批價廉物美的武器,南京方面一百個願意。
所以在1935年,羅馬尼亞先後運輸了高達5.2億列伊,足夠裝備十一個師的裝備。當然除了從羅馬尼亞收破爛之外,其隐藏到骨髓的德式迷依然在發作,德國在1935年也出口了1.1億帝國馬克的武器。
當然除了遠東之外,進行許久的埃塞俄比亞戰争也到了尾聲。意大利在經曆換帥、增兵,終于在1935年4月21日,在阿散季湖附近的梅丘,埃軍主力被擊敗。6月2日,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6月5日,意軍占領亞的斯亞貝巴。9日,墨索裏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亞領土并入意大利。
雖然意大利占據了埃塞俄比亞,但是這場戰争給了意大利帶來的巨大的傷亡,近十萬人陣亡,43,000人負傷。
雖然埃塞俄比亞多山的地形限制了意軍的發揮,但是其巨大的傷亡讓所有國家對意大利軍隊的英勇還是贊了一句。
不過其軍隊上層指揮僵硬,戰術落後,裝備落後這一點卻是無法掩蓋的。尤其是裝備的布雷達6.5mm輕機槍、曼利夏-卡爾卡諾步槍可謂是極品。
布雷達6.5mm輕機槍其獨特的側身彈夾,導緻重心偏移。全槍質量(不含彈匣)----10.34kg,可謂是輕機槍中的大胖子。不過其重量并沒有帶來更高的射速,500發每分鍾的最大理論射術,也因爲設計不合理完全做不到,可謂是能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争一時瑜亮。
至于卡爾卡諾步槍就不用過多解釋了。1890年,意呆利首席技師薩爾瓦多·卡爾卡諾在都靈兵工廠于參照着意大利面點師傅的擀面杖,設計出卡爾卡諾M1891步槍。用以替代奇葩的10.4x47R口徑M1870維特裏黑火藥步槍。
卡爾卡諾步槍長1,285mm,口徑選用6.5mm的小口徑。其選用的6.5*52mm步槍彈,是當時威力最弱的制式全威力彈。
卡爾卡諾步槍是由漏夾供彈,這個漏夾又借鑒了M1888委員會漏夾的設計,而意大利加了一發。(而之前的維特裏步槍四發裝夾,卡爾卡諾六發漏夾,意大利人不會數5?)
卡爾卡諾步槍采用了獨特的漸進膛線(接近槍口纏距越短,彈頭轉速越來越快),該槍精度良好。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意大利人對彈藥管理混亂,卡爾卡諾彈火藥來源不一,所以卡爾卡諾初速從600米到750米每秒,彈道也因此很随機...打不打的中人都看運氣。
與日本的同口徑三八式步槍相比,卡爾卡諾步槍完全比不上。所以這也是意大利軍隊之前傷亡那麽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山地作戰對單兵素質和武器要求較高。
當然打落後國家,意大利還是能夠勝任的。不過至于面對列強選手,那麽其作戰能力就不得而知了。雖然意大利陸軍整體能力較差,但是其還有出色的部隊。例如駐紮在意大利北部山區的面對法國的山地部隊,就是其精銳之,另外其海軍實力還是值得肯定。
當然在世界還有其他事情發生,不過這就不值得重點關注。不過在1935年,羅馬尼亞更加注重對本國的軍事提升。
這一年雖然受到增發貨币刺激削弱的影響,但是在軍工造船業的帶動下,羅馬尼亞經濟增速止跌回穩,再一次回到7%。
這一年羅馬尼亞GDP達到了827.4億列伊的規模,占據歐洲第四世界第五。其中羅馬尼亞鋼鐵産量達到578萬噸,已經與法國不相上下。而在糧食産量也達到2384萬噸的水平,不僅能滿足國内需求,其出口的規模也是也是一點不小。
而且受到埃德爾登上保加利亞國王的影響,目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總人口達到了4300多萬人。位居歐洲第四,一舉超過了法國和意大利,與英國差距正在縮小。
同時在出口上,雖然受到經濟不景氣大環境的影響。但是羅馬尼亞憑借開拓其他市場,依然有增長。不過不多,隻有4.1%的出口增長。
而在進口上,羅馬尼亞因爲受到擴軍的影響,對于原材料尤其是橡膠、鎢礦、桐油、豬鬃等軍事原材料需求大增,導緻羅馬尼亞在1935年的進口上達到了12.4%的增長。
當然從這裏來說,羅馬尼亞也在走向擴軍備戰的道路。不過比起德國來講,經濟環境更好的羅馬尼亞,擴張軍備要容易的多。不過考慮到兩國國情的不同,這個就不太好比較了。
而除了經濟和人口的增長之外,羅馬尼亞軍隊在這一年也達到了新高,總兵力54萬的海空軍三軍官兵,讓羅馬尼亞的擴張具備變得沒那麽吃力。
而1935年時光就,就這樣過去了。從1936年開始,歐洲上空的硝煙,讓更多人能夠嗅到,隻是不知道這些有遠見的人,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