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西十四萬民衆舉行了遊行,他們高舉着羅馬尼亞國旗和埃德爾的畫像,歡呼自己的喜悅。而在康斯坦察,二十多萬民衆聚集在政府廣場爲這份條約的簽訂而歡呼。至于首都布加勒斯特,更是将聚集的人數達到了三十一萬。
爲此羅馬尼亞内政部接連下令,讓各地警察局一定要保證民衆的安全,不能出一點纰漏。于是在民衆爲這個天大喜訊歡呼雀躍的時候,各地的警察幾乎全員出動維持的秩序,甚至有些規模太大的地區,還請求駐軍的幫忙。
所以當民衆散播着熱情洋溢的節日氣氛時,警察們在爲他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獲得遠超自身新領土的喜訊光是民衆歡呼還不夠,政府也爲此組織了衆多活動。例如第一時間就更換新地圖,而且還發行了新地圖的郵票。這也受到民衆的追捧,當天就将發行的兩千萬張新郵票購買一空。
除此之外,羅馬尼亞政府還召集多次工商業人士聚會,邀請其前往新領土投資的事宜。并且給予承諾,三年免稅,五年半稅的優惠條件。
同時将不少從匈牙利人手中收來的資産,低價變賣給他們。當然這些資産都是屬于已經被挑選過的,最早獲利當然是羅馬尼亞上層人物。盡管如此,這些資産依然受到在場商人們的追捧。不少優質的資産,其價格基本能達到市值八層之多。
當然,政府除了給予中上層好處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讓下層民衆品嘗勝利的成果。接下來針對底層民衆,從匈牙利人手中獲得的土地也将對其發賣。這些大小不一的土地,将被通通分割成兩公頃左右,将以一個極爲便宜的價格對民衆出售。而且每戶隻能購買一塊,禁止多購。
這項決定除了讓民衆獲利之外,這也是埃德爾幕後推動針對農業改革的一部分。讓農村人口加大流出速度,逼迫土地主們使用更多農用機械。早日讓羅馬尼亞完成機械化耕作,以爲未來羅馬尼亞工業大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舉國歡慶的場面不能長久,畢竟大家都要生活,所以在十來天後喧嚣熱鬧的場面逐漸平靜了下來。不過借着獲勝的成果,羅馬尼亞民主主義有泛濫的趨勢。而在輿論導向上,媒體逐漸出現了将羅馬尼亞放在與英法意等,平等地位上的意思。不過寫的比較委婉,但是其内容卻是不容置疑。
這些媒體宣稱,羅馬尼亞在巴爾幹和東歐有關乎自己的核心利益,其他國家在對該地區施加影響時,必須考慮到羅馬尼亞感受。這些文章發表後,在國内被民衆一搶而空。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上從領土、人口、經濟、軍事以及政治上,對羅馬尼亞多方面和其他列強做了比較。
從領土上講,羅馬尼亞國土已經超過了意大利(意0萬平方公裏,羅不算加利西亞地區以及被其駐軍的烏克蘭西部,有萬平方公裏)。從人口上講,與其差距也不大(意大利有800萬人,目前同樣不算之前還沒有被默認其地區的人口,羅馬尼亞有00萬人)。而經濟上也與其差距較小。至于軍事上,海軍完全沒有可比性,陸軍從經費和戰果上意大利是遠遠不如的。
在至關重要利益關聯上,與目前執掌歐洲大陸的英法兩國,也沒有什麽能引發較大沖突的矛盾點。而且羅馬尼亞周圍沒有能對其構成威脅鄰國(烏克蘭目前依然健在,還沒有被蘇俄吞并)。所以在文章最後總結道,羅馬尼亞完全可以成長爲歐洲新的大國。這篇從各方面分析羅馬尼亞的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國内各個階層的讨論。
有人對此深表認同。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爲這隻是一篇嘩衆取寵的文章。
認同的人引用該文章的數據,認爲羅馬尼亞隻要消化完新領土,一定能從國力上超過目前大國中最後一位的意大利。而他們最大的憑證就是自從1905年後,羅馬尼亞工業化所帶來的經濟高增長。并且把這段高速增長時期,稱之爲羅馬尼亞的黃金時代。而且在吞并巨大的新領土後,羅馬尼亞經濟增長必将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點。
而不認同該文章的主要觀點就是,羅馬尼亞目前的支柱産業,是以汽車制造、石油化工、農業以及其關聯的食品加工業爲主。而這些産業在之前主要利用技術和大工廠化的優勢,以及戰争造成的壟斷性經營爲主。
而目前在汽車制造業,英法通過戰争的刺激,已經有不遜色羅馬尼亞的規模。而石油化工業以及糧食加工業,也将面臨戰争結束後的競争。之前利用戰争大發其财的機會已經一去不複返,而目前支撐羅馬尼亞的工業,能不能競争過其他國家這也成問題。
而新占領土上,遠超本國原有面積,而且其民族多樣性也将考驗政府工作的能力。要是一個不好,說不得會引起該地區動蕩不安。尤其是目前占據羅馬尼亞第二大民族的匈牙利人,其引發動蕩的可能性遠超其他民族。這些都很有可能拖累目前良好的經濟增長。
兩方觀點在國内争論不休,目前誰也說不服誰。這也代表了目前羅馬尼亞獲得讓人眼紅成果後,國内民衆對自身認知的分歧。樂觀主義者支持這篇文章,而悲觀主義者則持反對态度。這兩方支持率基本達到勢均力敵,所以在國内誰也說不服誰。
更爲有趣的是,這篇文章也被其他國家轉載,其中英法兩國國内沒有引起多少波瀾。其主流觀點就是,這是一個被獲得巨大成果沖昏頭腦小國的**。兩國目前的地位可是經過數百年打拼才獲得的地位,一個巴爾幹國家發展不過才幾年就敢自比大國。
而這篇文章在意大利卻引起巨大的轟動。其國内民衆對此卻是深信不疑。不少人認爲,政府不作爲應該對即将被取代的大國地位負責,爲此還引發民衆的抗議。在不少抗議集會中,組織者都引用這篇文章。按照他們的話說,正是政府無能才導緻意大利即将要被羅馬尼亞取代。爲此意大利政府甚至通過外交渠道,向羅馬尼亞發出了抗議。讓一直以來因爲文化和語言相近關系不錯的兩國,起了一些波瀾。
埃德爾也看過這份外交照會,爲此他隻付諸一笑。對于這篇文章的作者他也了解過,是一名大學教授,隻是興趣所緻才寫下這篇文章。對于能有如此引起巨大的影響,萬萬也沒有料到。
對于目前的争論,埃德爾并沒有幹涉。在他看來,這場争論來的适逢其會,能讓民衆能加深刻的了解到目前羅馬尼亞的實力。不管對提高國家的凝聚力,還是威懾住新領土的其他各族民衆,都有巨大的好處。很多時候,沖突就是不能認清對手的實力。而場讨論至少讓不少人認清羅馬尼亞也是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