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何進部下、十常侍統領的禁軍這個最好解決,他們本來就是朝廷的軍隊,李陵借皇帝之口,再從董卓那裏收回來,比較容易。
而呂布殺了丁原後奪得的并州兵馬,這個也相對好說,并州兵在丁原死後就一分爲二,其中一部跟随呂布的,都是他的嫡系。
而這部嫡系,在董卓麾下和涼州兵矛盾重重,如今董卓自願伏法就首之後,李陵以漢獻帝的名義,封其官,完全可以招攬過來。
至于剩下的五六萬涼州兵,這部分相對難以掌控,但是根據曆史李陵還是比較有把握收服的。曆史上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董卓死後,王允企圖削奪涼州兵将領的兵權,取締全部涼州兵,并且計劃利用關東兵去控制他們。
涼州百姓聽到王允想解散涼州兵的風聲後,便到處傳言,說王允要殺掉所有涼州人,一時之間,整個涼州人心惶惶,一片驚慌。
涼州兵将領本來就成了驚弓之鳥,對自己的前途深感憂慮,當他們得知王允要削奪他們的軍權,解散涼州兵的消息後,更是驚慌。
後牛輔也被殺,影響很大。牛輔是董卓的五虎将之一,更是五虎之首。在董卓麾下“五虎将”中,最受董卓器重的毫無疑問是女婿牛輔了。
劉備麾下有“五虎上将”,曹操麾下也有“五子良将”,甚至連袁紹麾下都有“四庭一柱”,董卓自然也有他的“五虎将”的存在。
牛輔是董卓的女婿,董卓麾下衆武将中的第一心腹,但是能力就很一般了,曾經出征讨伐白波軍,結果失敗了。
在衆諸侯讨伐董卓的時候,董卓派牛輔帶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到陝縣同朱隽作戰,也許是因爲段煨兵力不足,總之,牛輔接管了段煨的軍隊,可見牛輔在董營的地位肯定在段煨之上。
董卓被殺時,牛輔别屯于陝地。呂布派李肅前去征讨牛輔,被牛輔擊敗,能力算是達到了二流武将水準吧。
後來,牛輔營中有士兵半夜背叛出逃,造成内亂,牛輔以爲整營皆叛,于是帶着金銀珠寶,獨與親信胡赤兒等五六人出逃。胡赤兒等人謀财害命,于途中将其斬首送往長安。
在董卓與牛輔被殺之後,李傕等人乞求王允赦免,被拒絕,于是擁兵自重。王允在這裏可是出了昏招了,水平還不如呂布。
就因爲王允的一意孤行,李傕等人歸來時無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隊逃歸家鄉,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恰逢武威人賈诩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便對李傕說:
“聽長安人議論說欲誅盡涼州人,各位如果棄軍單行,則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了。不如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爲董卓報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則奉國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
奉國家以正天下,其實就是和董卓一樣,挾持漢獻帝,此計不可謂不毒。
李傕等人采納了賈诩的建議,到處說:
“朝廷不赦免我們,我們應當拼死作戰。如果攻克長安,則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則搶奪三輔的婦女财物,西歸故鄉,還可以保命。”
部下紛紛響應,于是同郭汜、張濟等人結盟,率軍幾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長安。王允聽說後,派董卓舊部将領胡轸、徐榮在新豐迎擊李傕。
這徐榮與胡轸同是董卓五虎将之一,其中徐榮最有名,是東漢末年早期的優秀統帥,本爲中郎将,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
于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曆史上的徐榮,可謂是一位名動一時的猛人。
他的戰績足以令人瞠目結舌,記載雖然很少,卻足以令他擠身三國一線大将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演義》裏,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于馬下的三流将領。
而胡轸原是董卓麾下中郎将,地位在李傕等人之上,與同是涼州出身的楊定均爲涼州有名望的豪傑;但是似乎沒啥太大的戰績和功績,而且還被曾被徐榮打敗的孫堅斬了帳下都督華雄。
胡轸這個人的經曆很奇葩,屬于專業“坑隊友”的角色,在兩場關鍵性戰役中,竟然“助攻”對手斬殺本方兩名猛将,這是怎麽回事呢?
正史中關于胡轸的記載非常簡略,隻知道他出生于涼州,與豪強楊定齊名,都是涼州當地極有名氣的大人物。
董卓在涼州與羌人作戰期間,胡轸、楊定都投靠他,因軍功卓着不斷被提拔、晉升,漸漸地便成了董卓的心腹大将。
董卓執掌朝政後,任命胡轸爲東郡太守,但由于關東被反董實力控制,所以胡轸遲遲未能就任。
董卓篡權後各種倒行逆施,最終将他推上“國家公敵”的位置。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聯合讨董,并公推袁紹爲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陽進發。
董卓聞訊後分兵防禦,其中胡轸被任命爲大督護,領騎督呂布及衆多步騎校督,率軍在南線阻擊袁術、孫堅的隊伍,時在初平二年(191年)。
胡轸爲什麽是董卓旗下專業坑隊友的将領?
胡轸爲人輕率急躁,還沒正式出兵,便揚言此次作戰要斬一個“青绶”級别的高官(“青绶”級别的官員相當于副宰相)來立威,由此引起自視甚高的呂布嫉恨。
胡轸率軍抵達陽人城不久,呂布等人便在軍中制造混亂,四處散布“賊軍到來”的謠言,緻使軍中不戰自亂。此時防守陽人城的名将孫堅,見狀猛攻胡轸的部隊,一戰便打得對手落花流水。
孫堅移屯梁東,爲卓将徐榮所敗,複收散卒進屯陽人。卓遣東郡太守胡轸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爲騎督。轸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枭其都督華雄。見《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讨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