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并沒有寫到劉備和關張商議出戰呂布之事,但關羽戰華雄時,一樣沒有說明三人有商量過。根據關羽對劉備的尊重,以及三人的早期的親密無間,關羽斷不會不跟劉備商量。
而對于急于揚名立萬的劉關張三人,華雄的人頭就是最好的投名狀。羅貫中沒有提及三人商議,隻是節省筆墨。
張飛出戰呂布,情況稍有不同。公孫瓒出戰被追殺,對劉備兄弟是個意外,張飛救人心切,來不及跟劉備商量是可以理解的。
但從呂布出戰,到打殘王匡軍、打敗喬瑁袁遺兩軍,再到傷武安國後退去,并不是一瞬間發生的。這段時間,公孫瓒還沒有上陣,劉備兄弟是有時間商量是否出戰呂布的。
跟關羽戰華雄比,張飛戰呂布還有一處不同。華雄是斬掉包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等名将,還擊敗孫堅部,關羽才出場的。
這一戰,由于有潘鳳等人的鋪墊,益發顯得關公神勇。而呂布所殺不過是河内名将方悅,張飛爲了救公孫瓒,早早出場,廣告效果遠不如華雄那麽好。
若是呂布能再殺掉一些關東軍名将,最好被殺的是袁紹袁術部下名将,張飛再橫空出世,效果最佳。二袁之前瞧不起職位低微的劉備兄弟,出言羞辱,能借呂布之手打痛他們是最好的。
呂布打遍天下無敵手時,關張再把呂布斬于馬下,是最好的結果。劉備是傑出的政治家,當然知道怎麽做對自己最有利。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公孫瓒的莽撞出手改變了一切。
綜上分析,三英戰呂布應該是早有預謀、但不是最佳時機發生的。因此對于三英戰呂布,就有了另一種說法:
劉備上場,并不是要三兄弟合擊打敗呂布,而是爲了放走呂布,把水攪渾。
這種觀點認爲,馬戰長兵器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而劉備又必須貼身近戰,才能發揮短兵器的優勢。而戰馬移動速度非常快,移動頻率非常高,劉備揮舞雙劍的鑽到三柄長兵器中厮殺,别說沒近身就可能先被弄死了,連關張的兵器都有可能會誤傷到劉備。
所以說,劉備上陣對呂布的威脅應該小于零,關張倒會投鼠忌器。劉備當然看得出這一點,他爲什麽還堅持出手呢?
或許有人認爲劉備是來摘勝利果實的,但這也太小看劉備了。關張出名,就是劉備出名,一個志在天下的英雄,怎麽會跟自家兄弟争勇武之名?
劉備之所以清楚自己上陣隻會幫倒忙,卻堅持出手,那麽他的目的就隻有一個:就是幫倒忙!
照這樣說,劉備是故意上來放呂布走了。劉備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呢?還是先看看殺死呂布,劉備能有多少好處吧。
參照關公溫酒斬華雄,關羽是出了一陣風頭,可是實打實的好處有沒有呢?
有!曹操請吃了一頓大餐,好酒好肉伺候了。殺了敵人一員看起來不可戰勝的上将,就換了一頓大餐,這可不是劉備想要的人生。更何況,除了曹操的大餐,還有袁術的一頓冷嘲熱諷呢!
要是關張斬殺了呂布,至多不過是更大的大餐,外加封一個小官職罷了。這還不打緊,呂布是董卓的左膀右臂,殺了呂布,董卓離滅亡基本不遠了。
這樣,天下就會落在袁紹兄弟這種人的手裏。劉備已經看透了袁紹兄弟,要是他們操縱朝政,跟董卓并無二緻,而袁術後來也用行動證實了這一點。
與其幫袁紹兄弟賣命打天下,不如慢慢壯大自己勢力,再有所圖。呂布的存在,可以使董卓的勢力暫時得以保存,天下維持某種程度上的均勢,劉備英雄才有用武之地。
三英戰呂布過後,劉關張大名天下傳揚,呂布之勇婦孺皆知,交戰雙方各得其所。對劉備方面來說,如果說還有遺憾的話,就是張飛出戰過于倉促,沒有讓呂布把顔良文醜鞠義張合高覽紀靈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程普韓當這些大将順手除掉幾個,削弱點十八路諸侯勢力。
還有個細節就是:爲何當時第一個出戰的是張飛而不是關羽?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裏面大有深意,背後的原因也耐人尋味。
第一,當時呂布正在追殺公孫瓒,坦白的說,以赤兔馬的速度如果不是張飛上前,公孫瓒很有可能會命喪呂布之手。
劉關張三人是公孫瓒帶來的,算得上是公孫瓒的部下,至少公孫瓒當時是三人名義上的主公。關羽性子孤傲,從後面情節可以看出來,能得到他認可的簡直是少之又少。
除了張遼和徐晃,即使在蜀漢内部估計都沒幾個他看得上眼,以關羽的性子,當時眼裏除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之外,餘人皆不在他眼裏,何況是公孫瓒?
張飛其實是粗中有細,他知道二哥關羽未必會出手,大哥劉備武力不如他和關羽,如果自己不出手,公孫瓒命喪呂布之手是小事,但是對作爲當時是公孫瓒部下的劉備的聲望是一個打擊。
關羽之前溫酒斬華雄已經給了各路諸侯關羽悍勇的形象,劉備有能力救公孫瓒卻不出手,天下人會怎麽看他?所以張飛挺身而出主要還是爲了自己的大哥劉備着想。
而且張飛很聰明,如果他飛馬去攔截呂布時間上肯定來不及,所以他大喊了一聲“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赤裸裸的羞辱呂布,果然呂布一聽就火了,這外号多難聽啊!
于是呂布“棄了公孫瓒,便戰張飛”。可以預知的是沒有張飛這一聲“三姓家奴”激怒呂布,公孫瓒必定會被呂布追上,很大可能會命喪呂布之手。
張飛救了公孫瓒,卻和呂布結下了深怨,“三姓家奴”的外号從此成爲呂布洗脫不去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