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表明清白。包括韓馥、孔伷、劉岱、張邈、張超、王匡、張揚等人。
演義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在《三國志》及《資治通鑒》中卻記載了,在朝廷大臣周毖、伍瓊的推薦下,董卓任命韓馥爲冀州刺史,孔伷爲豫州刺史、劉岱爲兖州刺史、張邈爲陳留太守。
當年董卓爲了展現自己也愛才重賢,曾經提拔了一些公認的賢臣,這四人就在其中。王匡本是何進的屬下,在何進死後逃回家鄉,後來被董卓任命爲河内太守。
在演義中,擔任上黨太守的張揚曾經在和匈奴人的作戰中失敗,直接也成爲俘虜,後來在袁紹的幫助下才得以脫身,後來投靠董卓,被任命爲河内太守。
這些人因爲是董卓提拔的,在世人眼中多看成董卓一黨,爲了證明自己和國賊勢不兩立,這些人豎起反旗。而廣陵太守張超是張邈的弟弟,兄弟自然利益一緻。
但是五人在聯盟行動中都徘徊觀望,出工不出力。
第四、爲國興兵。包括孔融、鮑信、陶謙、橋瑁等人。
孔融在演義中是志向高潔,忠于漢室的典範,後來,面對曹操的種種逆行,也多次表示抗議,最終被曹操殺害。
鮑信早在董卓入京之時,就請求袁紹殺死董卓,袁紹優柔寡斷,鮑信于是出走。現在諸侯起兵,鮑信當然出兵。
陶謙在演義中也是少有的忠于漢室,心懷長生的優秀官員。其實在正史當中,陶謙并沒有參與諸侯反董卓行動,羅貫中這麽寫是爲後文陶謙多次讓徐州的高尚品行做個鋪墊。
橋瑁在演義中隻是一個名字,沒有詳細的介紹。其實在曆史上,真正假稱三公命令,号令天下諸侯起兵的不是曹操,而是這個橋瑁。
是橋瑁主動聯合袁紹韓馥等人組成關東聯軍,此人自然是漢之忠臣!
此四人都有心爲國,可惜政治和軍事才能都平平,手下也沒有得力大将,隻能充當一個擺設。
至于劉備,表面上看,确實是主動請戰,其實也是想撈點好處。可惜三人光身追随公孫瓒,注定沒有前途。但是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讓天下諸侯都知道了三位的威名,也是一種收獲。
另外,在整個反董卓行動中,曹操以顧全大局,胸有韬略成爲一大亮點,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武力卓絕成爲一大亮點,孫堅爲洛陽殘破而傷感,心懷天蒼生成爲一大亮點,這都爲後來三家分裂天下埋下伏筆。
而袁紹虛有其表,袁術小肚雞腸,諸侯各自勾心鬥角,後來被曆史所淹沒,也是勢在必然啊。
曾被李陵忽視的橋瑁則也算是讓他眼前一亮,原本他還以爲是曹操假诏反董卓呢,不知道真實的曆史上是橋瑁所謂,他算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東郡太守橋瑁假托京師三公寫了一封僞造信,移書各州郡,内稱:“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
橋瑁這封僞造的信,成了關東衆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導火線。原本畏懼董卓,同時監視袁紹的冀州牧韓馥采納了治中從事劉子慧的意見,寫信給袁紹,譴責董卓的殘暴,支持袁紹發兵。
在橋瑁的檄文發出之後,山東各州郡紛紛起兵響應,至初平元年正月,正式起兵的有兖州、冀州、豫州、青州以及司州的河内郡等地。
這個時候,黃河以北包括冀州和河内郡,讨伐董卓的核心人物是袁紹,兖州方面則是曹操。
義軍向西集結兵力,袁紹和河内太守王匡屯兵黃河北岸的河内郡,冀州刺史韓馥負責供應其軍糧;兖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骁騎校尉曹操屯兵黃河南岸的酸棗;豫州刺史孔伷集結在颍川;青州刺史焦和本來已經率軍過河,打算到河内與袁少軍彙合,但是卻因爲黃巾軍入境而被拖住。
徐州的廣陵太守張超,荊州的長沙太守孫堅等人,因爲路途比較遠,在之後也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行列。張超随後進駐酸棗。孫堅率軍進入中原以後,殺死南陽太守張咨,後将軍袁術于是占據南陽參加讨董。
幽州牧劉虞之子劉和逃出洛陽,到袁術處彙合,劉虞派出數錢騎兵遠赴南陽歸劉和指揮。奮武将軍公孫瓒當時在鎮守右北平,派遣其弟公孫越率騎兵一千支援袁術,聽其調遣。
之前有人認爲公孫瓒沒有起兵反董卓,是錯誤的,從劉虞、公孫瓒等人的行爲來看,雖然他們本人沒有奔赴讨董戰場,但是也是支持讨伐董卓的。
山東諸郡突然反叛,董卓因此大爲驚恐!董卓大權在握之後,每天就是吃喝嫖嫖,恩,沒有賭,那玩意沒人敢跟他玩。
“十八路諸侯聯盟來讨伐我?”董卓連酒都吓醒了不少,趕忙把唱歌的、跳舞的、陪酒的都給趕走了,召集部将商議對策。
呂布争功,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義父,你别着急,别上火,就關外那些廢物,在我眼裏跟韭菜似的,拿着鐮刀刷刷的割就是了,你等着,我帶一隻部隊過去,把他們都給您砍了。”
“奉先好樣的,那我就看你的了。”董卓聽了大喜說道。
話還沒說完,呂布身後一人,高聲喊道:“殺雞豈用宰牛刀?這點小事還用呂大人出馬麽?就聯軍那幫慫貨,我就收拾了。”
董卓一瞅,說話這人長的還真是十分奇特,按原文說是“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叫做華雄。
你看華雄這個外貌描寫吧,長的是像虎、像狼、像豹、像猿,就是不像人,要是扔在西幻裏,估計也得是個獸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