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于呂布來說,至少在那個時代,丁原确實是他的“義父”,所以,無論呂布有天大的理由,但隻要呂布真的動手殺了丁原,那麽,至少以那個時代的價值觀來看,呂布的行爲便是**裸的背叛,“弑父”可恥。
玄武門之變的李二也不敢做啊!隻能說呂布是腦袋缺根筋,行差就錯!
話說呂布一現身,便震懾全場,讓董卓不能“威殺”丁原!威殺,殺之立威的意思。加上百官從中調停勸解,隻好放過丁原。
但丁原也沒留下,他已經掀了桌子,等于撕破臉,又沒帶兵入城,倘若董卓鐵了心置他于死地,即便呂布再厲害,也雙全難敵四手,以緻命喪黃泉。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于是趁着董卓忙着威吓百官,行廢立大逆不道之舉,丁原撂下狠話,溜之大吉!
董卓見丁原這刺頭走了,也松了一口氣,轉而問百官道:
“吾所言,合公道否?”
董卓說的是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爲帝的事情。
這在三國演義中有詳細描述:
盧植率先搶答:“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并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雲: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翻譯過來就是,以前湯嫡長孫的昏庸,商朝宰相伊尹把他囚禁在桐宮昌邑王劉賀登基才二十七天,做惡三千多條,所以霍光即霍去病的異母兄弟就告祭太廟,把他廢除了。而現今皇上……
史記記載如下: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甯”,講的是賢相引導昏王歸正。
而“霍光告太廟而廢之”的故事是這樣的:
8歲登基的漢昭帝大名鼎鼎的漢武帝之子是一個短命的君王,剛滿21歲時就死去,這多少和他在娘胎裏待的時間太長、不是正常分娩有關系。
昭帝沒有子嗣,臨死前也沒有指定接班人。霍光等經過商議,迎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當皇帝。劉賀是昌邑哀王的兒子,而昌邑哀王就是漢武帝和李夫人的兒子。
沒想到劉賀就位後行爲不當,即位27天後就被霍光廢掉,送回昌邑。
趕走了劉賀,霍光開始和丞相以及其他大臣讨論立誰繼位。漢武帝六個兒子隻剩下廣陵王劉胥還在,衆大臣在議論立誰爲帝時都主張廣陵王。
廣陵王本來因爲行爲有失道義,不爲武帝所重用。霍光等在昌邑王之前就沒有考慮廣陵王。燕刺王劉旦因謀反而被誅滅,他兒子也就不在讨論範圍中。
這時,身爲光祿大夫、給事中的丙吉對霍光說起衛太子劉據的孫兒、也就是漢武帝的曾孫劉詢原名病己還在人間。
漢武帝時期就下诏,讓劉詢在掖庭看護培養,今年已經18歲了,從師傅那裏學了詩經、論語、孝經,爲人節儉,仁慈愛人。
霍光等于是上奏皇太後,得到批準之後派宗正劉德和丙吉一道,來到尚冠裏漢武帝曾孫劉詢家中,伺候他沐浴以後,賜給皇帝之服。
太仆用輕便車先将劉詢迎接到宗正府用齋,然後進未央宮見皇太後,也就是漢昭帝的上官皇後。上官皇後先封其爲陽武侯。
這時,霍光捧上皇帝的玉玺和绶帶,在拜了高皇帝劉邦廟之後,劉詢登基,這就是漢宣帝。曆史經曆了一個輪回,皇位重新又回到了本來就應該當皇帝的戾太子劉據這一支。
這是兩個典故,意思是皇帝昏庸,忠臣可以廢掉他。
但是漢少帝劉辯可是什麽也沒做啊,而且爲人聰穎,沒有昏庸之說,加上董卓也沒有伊萬、霍光的才能,便是盧植說的“又無伊、霍之大才”,所以不應該也不能廢了他。
董卓的本意是爲廢而廢,管你有沒有昏庸,不過廢帝立威以及獲受擁立新皇之滔天大功,誰敢反對,那就要“順我者昌,逆我則亡”。
于是董卓大怒,如三國演義中記載般:拔劍向前欲殺植。侍中蔡邕、議郎彭伯谏曰:“盧尚書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卓乃止。
司徒王允曰:“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
于是百官皆散。
這裏面袁紹、曹操等這些後來不可一世的諸侯,當下可都是始終默默無言。倒是丁原率先出來大動幹戈了,史載:“次日,人報丁原引軍城外搦戰。”
董卓還沒睡醒呢,就有人來報,說丁原在城外罵陣呢,喊着号讓董卓出去,說是要弄死他。
董卓一骨碌就爬了起來,罵道:
“丁原這匹夫是蹬鼻子上臉啊,來人,整軍備馬,我要殺了這老匹夫。”
董卓點齊兵馬,帶着李儒出了城。
兩軍陣前,隻見呂布頭戴金冠,身披戰袍,内穿铠甲,腰系寶帶,手拿方天畫戟,騎着馬和丁原一塊和董卓軍對峙。
那邊丁原一看董卓出來了,破口大罵:“本來這國家就被宦官折騰的夠嗆,現在剛穩當穩當,你個不要臉的死胖子又蹦出來要廢了皇帝,該殺!”
董卓剛想回罵幾句,呂布一夾胯下馬,那馬一疼,跑的像不要命了似的,一馬當先,如入無人之境,董卓的手下沒有人是呂布的對手,就連董卓都差點被殺,可謂心有餘悸,當時:
呂布領兵勢如破竹一下子沖殺到董卓跟前,擡手就是一戟,董卓大驚失色,左右親兵急忙來援,被這一戟砸殺得七零八落,餘勢未減殺向董卓。
“欺人太甚!”董卓大怒,想他董卓也是千軍萬馬闖出來的,别看他肥胖,武勇還是不凡的。
隻見他不慌不忙,揮刀一迎,不愧是枭雄人物,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