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歲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王冰注:“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而一見也。”
“原來是女孩子的月事導緻肚子疼啊!”李陵恍然大悟說道,“難道你們不知道肚子疼喝熱熱的紅糖水嗎?”
“紅糖水?”這回輪到小丫頭迷糊了!
在現代司空見慣了,但不代表在古代也到處都有,輕易能夠得到!首先,紅糖指帶蜜的甘蔗成品糖,甘蔗經榨汁,濃縮形成的帶蜜糖。
紅糖按結晶顆粒不同,分爲片糖、紅糖粉、碗糖等,因沒有經過高度精練,幾乎含有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備糖的功能外,還含有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營養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著名紅糖産地有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雲南等地。
“月經期間喝紅糖水”,在現代即便是青少年也多有耳濡目染,知道女孩子适當的喝一些會對自己的身體有幫助,促進血液的循環,補充月經的出血。
但是千萬不能把紅糖水制冷再喝,這樣的話可能會導緻月經出現問題,比如:痛經,肚子疼等等,此外,也不要在紅糖水中加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樣容易産生一些反應,總之,就是适當的喝紅糖水既能補氣血,又能溫經舒痙止痛。
“是啊,俗話說:女子不可一日無糖!”李陵理所當然的答道,“還不快用熱水去沖紅糖水給大小姐服用!”
這還不止,李陵又一副老中醫的派頭,指點着小丫頭。
這裏說的糖是老紅糖,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知道老紅糖是好東西啊!在異物志、新糖書、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食療本草、壽親養老新書、摘元方、天工開物、格緻餘論、本草綱目等古代醫書中均有記載。
自打有了中醫,老紅糖的藥用價值就從沒被放低過從皇親國戚到平民百姓,再到現在一直被廣泛的使用。
“紅糖我都是聽說過,可是這個東西很稀少珍貴的,和蜂蜜一樣稀有!這時候你讓我上哪裏弄來給大小姐服用?”小丫頭委屈說道。
蜂蜜比紅糖的來曆還要悠久,早在西周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文獻中就出現了關于蜂蜜的記載,而關于養蜂的記載則是出現在公元前3世紀的文獻中。
中國是中華蜜蜂的發源地,也就是所謂的中蜂,古代人逐漸将中蜂從野生變成家養,這也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最早的原始社會時期,那時的人們就發現,蜂巢一般都建在樹洞和天然岩穴中,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采集蜂蜜吃了,那時的做法就是直接搗毀蜂巢,然後把蜜蜂全部都給烤了吃,後來人們就發現,這種做法破壞性太強,而且想要持續不斷的吃到蜂蜜,就必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
後來,人們開始了原洞養殖階段,意思很簡單,就是人們先用煙火把蜜蜂趕走,然後用炭火把樹洞的口擴大,然後再用泥草和牛糞塗抹在洞口上,隻露出一個小洞讓蜜蜂來去自如,然後再在有蜂蜜的地方刻上記号,這就證明這個地盤我占了,誰都不要打蜂蜜的主義了。
到了後來,東漢時期,出了一位養蜂的名人,這個人就叫做姜歧,他将蜜蜂的養殖變成了人工時代,據說,東漢的這位名人已經開始研發移動養殖的辦法了。
通常都是他們砍下帶有蜂巢的樹枝一起帶回家,挂在屋檐的下面,而且蜂巢擺放的姿勢要和原來的姿勢是一緻的,就這樣,蜂蜜成爲了天天都能吃到的美食。
再到後來,魏晉南北朝的時代,人們開始想一切招吸引蜜蜂的注意,他們将木頭的容器周圍塗滿蜂蜜,然後吸引蜜蜂進去築巢,很顯然這個時候對付蜜蜂的招數已經有很多了。
而老紅糖在中國的起源時間,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楊孚東漢時南海郡番禺人所著的異物志書中有一段描述:
“甘蔗,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侯謂奇珍異寶,可入藥也,名之曰糖”。不過,這個時期的老紅糖,根據零散的史料記載,是将甘蔗汁曝曬于陽光之下,變成粘稠的半固體形狀,還不能稱之爲老紅糖,隻能算是老紅糖的雛形。
中國官方正史中對老紅糖的記載,最早見于新糖書太宗遣使者至印度取熬糖法。根據這些記載,我們可以這樣推論,老紅糖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17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某些地區,但可能是工藝仍有不足,唐太宗才“遣使取熬糖法”,按照印度方法改良了熬糖技術。
用明火熬制的方法得以普及甘蔗的種植,面積也逐漸擴大,老紅糖的使用逐漸從皇親國戚過渡到平民百姓,用途也從藥用逐漸普及到了食用。
老紅糖含有95左右的蔗糖,保留了甘蔗較多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能快速補充體力、增加活力。
老紅糖中不僅含有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蘋果酸、核黃素、胡蘿蔔素、煙酸和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老紅糖在中國醫學史上一直被界定爲“藥食同源”的一個品類。
不過從上面可以看出,這時候漢朝還沒有普及甘蔗的種植,可以想象紅糖的難得!因此小丫頭說它和蜂蜜一樣珍稀,畢竟蜂蜜雖然從東漢開始人工養殖,但是規模和技術都遠遠不夠啊!都是達官貴人的才能享用的!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啊!”李陵悻悻然說道,他打算親自熬制紅糖,這也算對品行高潔的唐姬“情有獨鍾”了,不辭辛勞啊。
不過首先要解決紅糖的原料來源啊,那就是甘蔗!現代人對着幾乎都了解,紅糖是甘蔗榨汁後制作而成,但是古代尤其是漢代則知之甚少啊,主要是這時候甘蔗種植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