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用的是這樣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戰勝曹操?!可憐這個滿腹經綸的沮授了!
戰争剛剛開始,他就獻了一個良謀,希望搞持久戰,以消耗對方的糧草然後取勝!但這不符合急于求勝、氣勢洶洶的袁紹的心理,袁紹帶着那麽多的精兵強将就是想一舉殲滅曹軍、攻克許昌的,因此他認爲沮授的良策是“慢我軍心”是可想而知的。
沮授因這一次獻計而獲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軍中。但這個可憐而忠義的沮授還是能以大局爲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籠裏尚且時時關注兩軍的戰況,當他夜觀天象發現“忽見太白逆行,侵犯牛、鬥之分(意即賊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紹進谏:
“烏巢屯糧之所,不可不提備。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間道山路巡哨,免爲曹操所算。”
言說烏巢糧草的重要性和保護糧草的重要意義。可惜袁紹不僅沒有采納他的合理化意見,反而将他大罵了一頓,而且還喪心病狂地以“玩忽職守”的罪名斬了監押沮授的兵士。
最後,袁紹不善于用兵,多疑而優柔寡斷,不會抓住有利戰機,以緻白白坐失良機。
當兩軍在官渡相持了近乎兩個月的時間後,謀士許攸忽然截獲了曹操軍糧告竭的重要軍事情報,于是他向袁紹獻計說:
“曹操屯軍官渡,與我相持已久,許昌必空虛;若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則許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
審時度勢,這是那麽厲害的妙計啊,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當時袁紹采納了許攸的這一計策,我看曆史将會重寫,那時統一北方的将是袁紹而不是曹操了
但這個驕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紹,就在這個關鍵時候,不僅沒有采納謀臣許攸的妙計,反倒将許攸這個很有實力的謀臣拱手相送給敵人。
還不僅僅如此,這個被罵出去的謀臣許攸還帶走了袁紹的若幹軍事機密。許攸後來告訴了曹操嗜酒無備的将軍淳于瓊守把袁紹的軍糧庫烏巢(絕密情報),曹操當機立斷,立即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行動,完全燒毀了袁紹大軍的儲備糧倉,兵無糧自亂。
你說袁紹愚蠢不愚蠢?袁紹怎能不失敗呢?這是怎樣的戰役啊?
後來袁紹的謀臣許攸投降曹操後,向曹操和盤托出他曾向原來的主子袁紹獻的計策,曹操聽後大驚,幾乎被驚出了一身冷汗說:
“若袁紹用子言,吾事敗矣。”
可見許攸的計策是多麽得厲害,但就是這個良策卻被愚蠢而蠻橫的袁紹說成是:“汝與曹操有舊,想今亦受他财賄,爲他作奸細,啜賺吾軍耳。”
這個看似龐然大物的袁統帥啊!真是好謀無斷、色厲内荏的草包,就這樣,白白喪失了一個置曹操于死地的大好時機,他怎能不失敗。
曹操爲什麽能大獲全勝?
袁紹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擁有的。正是袁紹的缺點和失誤成就了曹操的勝利!曹操會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籠絡人才,而且辦事當機立斷,敢于毫不猶豫地采納謀臣的良謀,他能不勝利嗎?
就是這麽“草包”的袁紹,卻是讓李陵大感頭疼!
“回禀袁大公子,這是我們唐府統領級護衛的令牌!”唐府管家先是老實回答,然後疑惑問道,“不知怎麽在你手裏?”
“他們三人誰是統領級的護衛?”袁紹一指李陵三人說道。
李陵那個怒啊,真是沒有顔色,沒看到自己人高馬大,一表人才嗎?肯定是明知故問啊!當下也不等管事回答,立刻上前“自告奮勇”說道:
“拜見這位執金吾大人,在下唐寅,少帝新納皇妃唐姬的護衛統領!”
“來人,給我拿下!”袁紹不假顔色,直接吩咐左右霸道拿人,絲毫不把少帝、皇妃的身份放在眼裏,在唐府撒野。
“呔,我看誰敢?”李陵大喝一聲,比之張飛斷喝當陽橋不遑多讓,“這裏是國丈府中,你袁紹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家,卻也輪不到你在此撒野!”
張飛斷喝當陽橋:曹操統帥五十萬大軍殺氣騰騰地直奔劉備駐地新野。當時,劉備手下的戰将隻有關羽、張飛和趙雲,士兵不過三千人,難抵曹操大軍。
劉備打算率領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隻能日行十幾裏路。曹軍追兵日行三百裏,終在長坂坡追上劉軍。
劉備眷屬失散,趙雲幾進曹軍救出阿鬥,但至當陽橋時卻無力對付敵兵,幸好張飛出現,他怒喝三聲,吓死曹将夏侯傑,使曹操也由疑到驚到怕,狼狽逃竄。
京劇裏有唱詞:“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
“好啊,好啊!”袁紹聽了氣得發抖指着李陵,最後氣急反笑說道:“國丈府?唐姬隻是小小妃嫔,又不是尊貴的皇後,她的娘家怎麽敢稱國丈府?”
李陵有點糊塗,國丈不就是皇帝的嶽父嗎?難道還分皇後、妃子的區别?身份低沒人權,連國丈府都不能稱?
即便如此,你袁紹也太狂了吧?身爲臣子,敢對皇帝的妃嫔不敬,說什麽“唐姬隻是小小妃嫔”,你有幾個腦袋夠砍的!但是,這樣正好便宜了李陵!
“大膽狂徒袁紹,身爲臣子,竟敢以下犯上,對少帝嫔妃不敬,你當何罪?”李陵立刻倒打一耙說道。
“小小奴仆,也敢指摘本公子,更何況我還是執金吾、西園八騎校尉之首!”袁紹一點兒也不懼怕,反而趾高氣揚說道。
李陵聽了,心裏那個草啊,萬頭草泥馬奔騰,這大漢王朝怎麽了?臣子都能如此明目張膽的嚣張了,國家真的好不堪啊!
事實上,漢靈帝死後,其子劉辯繼位,朝堂上又恢複了外戚專權、宦官幹政的老樣子。然而這時候,袁紹向大将軍何進獻計了:
當時,緊密團結在何進身周的士子不斷地在敲着邊鼓:“有我無他,有他無我!”
士人在期待何進做出抉擇,宦官們也在焦急的期盼,天下人都在延頸翹踵等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