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刎的關羽、自刎的項羽、自刎的石寶,可謂真是一個模子裏出來的豪傑啊!關羽、項羽輪不到了,石寶這種大将,李陵搶着也要收的,可謂在世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骓,常騎之。
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數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将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這裏需注意:項羽垓下被圍、四面楚歌——這是《史記》記載又爲人所共知的掌故。
然而項羽後來又采取了戰術行動,從而使楚軍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實現半夜突圍——“南出馳走”;而“平明,漢軍乃覺之”——直到天快亮時漢軍才發現項王已經逃走。
書接前文: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绐(绐同“诒”,有欺騙、欺詐的意思。)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
真是造化弄人啊!項羽依農夫指向而去,便陷入了大片的沼澤地中,項羽等人掙紮了很久才得以脫身。項羽本打算經陰陵,直抵烏江渡口,然後渡過長江,并返回江東。
如此一來,便浪費了寶貴的逃跑時間,迎接他的隻有灌嬰的追兵。項羽拼死搏殺,最終帶領剩餘的二十八騎抵達烏江,當然以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這個故事夾在垓下之圍和烏江自刎之間,對項羽命運的走向發揮了關鍵作用。而發揮這種作用的卻是司馬遷一筆帶過的農夫。
小人物改變曆史的還有三國時,曹操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本來曹操是弱勢,根本不可能赢,可最後他勝利了。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紹曾經的一個手下叫許攸,本來一直給袁紹出謀劃策,但袁這個人很自以爲是,聽不進别人意見,于是許攸覺得在這裏根本沒前途,于是投靠曹操。
許攸向曹操提供了袁紹烏巢糧倉的具體情況,曹操據此,連夜派人襲擊袁紹的烏巢糧倉,連毀帶拿,最終扭轉不利局面。
續上,到了此處,史記說: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将,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爲四隊,四向……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将。是時,赤泉侯爲騎将,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
……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爲三,複圍之。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乃謂其騎曰:“何如?”
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舣船待,謂項王曰:
“江東雖小,地方千裏,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裏,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後自刎而死。
當然也有不同說法,比較可信,《漢書》灌嬰傳記載:“定遠東城搏殺而死”,說的是項羽帶領八百兵馬突出重圍,往江東方向逃跑以便回到自己勢力範圍,但逃至東城時被漢軍包圍,混戰中即被灌嬰殺死,而烏江離東城還有120千米,所以項羽根本沒有渡江的機會。
話扯得有點遠了,之所以提及項羽烏江自刎,就是來襯托石寶自刎的氣節!
接下來再說十大金剛之六杜壆xue,石寶是江南方臘的,而杜壆則是淮西王慶的手下,并且是兵馬大元帥,統領全軍,亦是王慶手下第一大将,手挺一把丈八蛇矛,似猛張飛。
杜壆出場雖未有華麗出彩的旁白描述,但在這份淳樸的背後卻有着登峰造極的武藝。
在杜壆出陣前,他手下的衛鶴被山士奇所殺,而大将酆泰又剛被宋軍卞祥一槍刺于馬下,就此西陣連折二将,宋軍士氣高昂,此消彼長形式對西軍極爲不利。
就是在如此逆境下,杜元帥依舊強頂壓力奮勇出擊,體現了作爲一個主帥,作爲一個軍人的責任與氣節。卞祥武藝高強,又有剛斬一将之餘威,但出戰杜壆的卻是宋軍主帥盧俊義,這就是對等,主帥對主帥,最高檔次的對決。
且看水浒所講:西陣主帥杜壆,見連折了二将,心如火熾,氣若煙生,挺一條丈八蛇矛,驟馬親自出陣。宋陣主帥盧俊義也親自出陣,與杜壆過五十合,不分勝敗,杜壆那條蛇矛,神出鬼沒。
孫安見盧先鋒不能取勝,揮劍拍馬助戰。賊将卓茂,舞條狼牙棍,縱馬來迎。與孫安不上四五合,孫安奮神威,将卓茂一劍,斬于馬下。
前文已講,孫安也是個厲害的人物!此時他斬了卓茂,乘勝撥轉馬,驟上前,揮劍來砍杜壆。
杜壆見他殺了卓茂,措手不及,被孫安手起劍落,砍斷右臂,翻身落馬;盧俊義再一槍,結果了他的性命。
縱觀整部水浒傳,倘若論一對一的較量,也許這場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巅峰之戰:玉麒麟“馬步軍中推第一,丈二鋼槍無敵手”,所到之處無往不利,今天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二人你來我往相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杜壆那條蛇矛“神出鬼沒”,孫安見盧先鋒“不能取勝”,揮劍拍馬“助戰”,這些描述是對杜壆武力的肯定。
而在盧俊義的單挑中,給對方武将于出彩表現的描寫,甚至需要自家主動助戰,這些在整部書中都是絕無僅有的,要知道盧俊義對大遼四将時尚無人助戰啊。
杜壆無奈啊,雙拳難敵四手,他身邊又沒有強援,但需要超級戰将盧俊義和頂尖武将孫安二人合力才能殺死的杜元帥亦是雖敗猶榮,雖死無憾。
根據原著水浒傳來看,盧俊義是主角,基本沒人能跟他過50招的,可見這厮多厲害了。
再看玉麒麟盧俊義,這個已經是李陵的當家台柱子了!
既然是台柱子,他的武藝高強自不必說,棍棒天下無雙,江湖人稱“河北三絕”,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而且他的長相一絕:目炯雙瞳,眉分八字,眼珠如點漆,面部似镌銀,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英姿飒爽,殺場臨敵處,沖開萬馬,掃退千軍。更忠肝貫日,壯氣淩雲,慷慨疏财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
武藝槍棒雙絕:馬步軍中推第一,丈二鋼槍無敵手,身騎快馬騰雲,人材武藝兩超群,梁山盧俊義,河北玉麒麟。
他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員外,原水浒中被吳用等人利用李固與賈氏的奸情,使計賺上梁山,後來成爲梁山第二首領。
當時宋江仰慕盧俊義出身富豪,江湖名聲遠揚,又是位好漢且武藝高強,爲壯大梁山聲勢,想要将他請上梁山,便派軍師吳用與李逵假裝算命先生與啞道童混入盧府爲其算命。
吳用在盧俊義府上設計讓盧俊義自己寫下一首藏頭反詩:“蘆花叢裏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
四句首字連在一起是:盧俊義反,前文李陵收服盧俊義時已經講過。
盧俊義帶着李固等人前往泰安州經商以逃避災禍,在路上高舉大旗向梁山泊發起挑戰,在前往梁山的途中遭遇埋伏,先後與李逵、魯智深、武松、劉唐、穆弘等大戰。
盧俊義寡不敵衆,在乘船逃走時,被浪裏白條張順活捉上梁山。盧俊義不願意在梁山落草爲寇,宋江、吳用與梁山衆兄弟表面上假意挽留,事實上卻是在不斷拖延時日,軟禁了盧俊義兩個多月,讓别人認爲他已經落草爲寇。
宋江與吳用放盧俊義管家李固先回大名府,對他說盧俊義已在山泊上坐了第二把交椅,并秘密向其解釋盧俊義家中反詩的寓意,讓李固去大名府告發盧俊義落草爲寇的事情。
由于盧俊義對落草爲寇一事堅決不從,且不斷要求下山,宋江等人才放其下山,而後便是多次深陷囹圄了。
盧俊義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衆好漢等先後搭救,便上梁山落草。他上梁山之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成爲了總督兵馬第一副元帥。忠義堂前亦豎起了“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兩面大旗。
他上梁山後的成名戰是活捉史文恭,一戰名揚天下:
當時晁蓋攻打曾頭市時,被曾家五虎的師父史文恭毒箭所傷,不治而死。史文恭射死晁蓋,刺傷秦明,使梁山其他好漢大吃一驚,共同商議爲晁蓋報仇。
盧俊義在率兵攻打曾頭市的時侯,因極速活捉史文恭而震撼群雄,在江湖上一戰揚名。
此後,兩破童貫時,盧俊義活捉童貫手下大将酆美。緊接着進行了四大征,即征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
征遼之戰中,盧俊義大顯神威,獨自躍馬挺槍與大遼四員猛将酣戰一個時辰,最後戰勝耶律宗霖,吓跑耶律宗雷、耶律宗電和耶律宗雲,又将一夥約有一千多人的遼兵殺得四散奔逃。
此戰在整部《水浒傳》中僅有一例,這是盧俊義武力發揮的巅峰,也是盧俊義最輝煌的戰績。
盧俊義在征讨宋朝其他三個心腹之患“田虎、王慶、方臘”時,活捉卞祥、斬殺杜壆、秒殺方翰、殺厲天閏、破司行方、秒殺方垕、捉賀從龍,展示了其強大的能力。
盧俊義和宋江一同征讨了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後,官至武功大夫、盧州安撫使。
蔡京等奸臣傳召盧俊義回京,把水銀放在皇帝賜給他的飯菜中,盧俊義痛得無法騎馬,隻好坐船回廬州,途中失足落水溺死。
在《說嶽全傳》中,盧俊義是周侗的徒弟,與林沖、嶽飛是師兄弟,這種說法流傳極廣。而後世的大量評書等衍生文學作品中,又加入了史文恭是盧俊義師兄弟的說法,在民間多次盧俊義被塑造成水浒中第一猛将。
總之,盧俊義的戰績一流:諸如單挑50餘合擒孫安、50回合協助孫安殺杜壆、獨立挑敗耶律四将、三十合殺方臘旗下猛将厲天閏、擒史文恭等等。
其實盧俊義和史文恭,還真不好分出上下,不過有着盧俊義擒獲史文恭的事實優勢,史文恭還是略遜一籌,但也不多。這二人,我們就做十大金剛并列第四吧。
他的英雄事迹:射殺晁蓋,二十回合勝秦明,呂方、郭盛、馬麟、鄧飛四将齊出,亦敵不住。此外,黑暗之中史文恭的箭法也真是了得,萬軍叢中正中晁天王臉頰,真神箭也!
此人與林沖,盧俊義師出同門,并且是盧俊義等人的大師兄。
在原著裏,盧俊義之所以能搞定史文恭,主要是因爲史文恭在氣勢上先輸了。當時史文恭拼命逃出,體力一定有很大的損耗,加上是敗軍之将,落荒而逃時又受到晁蓋的鬼魂的驚吓,這或許是主要原因。
精神處在崩潰的邊緣,而梁山一方穩操勝券,盧俊義首先在心理上沒什麽壓力,又是以逸代勞,在體力上也遠勝于史文恭,所以才能一招搞定。
作者爲什麽安排這麽多,就是因爲他知道,不安排客觀原因,盧俊義不容易打過他的。
史文恭在水浒原著中并不算一個太有血有肉的形象,對他的評價大都是在武力方面。因爲他曾二十餘合擊敗秦明,常被認爲是全書中武力最強的人物之一,而且被認爲是有勇有謀,并非一勇之夫。
至于爲人方面,著名京劇演員蓋叫天曾飾演過史文恭的評價頗有代表性:
史文恭是不得志的人,武功高強卻隻能屈尊做曾頭市教師,他性格上有傲慢倔強的特點,這種特點一方面使他行爲狂妄,另一方面也給他帶來了悲劇。
他的結局是悲慘的!曾頭市因劫奪段景住獻給宋江的照夜玉獅子馬,遭到晁蓋率軍攻打。晁蓋在作戰中被一枝刻有史文恭姓名的毒箭射中身亡,史文恭從此成爲梁山公敵。
盧俊義上山後,曾頭市在梁山的再次進攻中被徹底打垮。史文恭則被盧俊義活捉,最後被剖腹挖心祭奠晁蓋。
李陵當然不想這位好漢被挖心了,當然也不會被挖心了,因爲晁蓋死不了了,成爲了他的神将了。不過即便如此,李陵也想爲他正名:
如果僅僅因爲史文恭所效忠的莊園主與梁山是敵對關系,就将他定爲“反派”,是不客觀的。另外,說史文恭陰險狡詐,誰讓他用毒呢?
還有欺師叛門叛國投敵——金國,曾家是金人!因此認爲,史文恭是個品行惡劣之人,非常武斷偏駁!這些金人并不是後邊的滅了明朝的金,而是大宋的子民,雖然可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這不是給史文恭潑髒水的理由。
李陵還要把史文恭收爲己用,一是唯才是舉,二是這人并不算多麽“壞”!他連真正的金人老祖宗完顔阿骨打都收了呢!
多的不說了,咱們看前三人物,個個厲害非常。
先看第三名李助,他是王慶的軍師,号金劍先生,劍術無敵,一把劍舞将起來,如掣電一般,此人是全書中惟一一位單打獨鬥讓盧俊義抵擋不住的人物。
而且是在水浒傳裏,差點擊敗盧俊義,原著描寫到:
盧俊義、楊雄、石秀殺入中軍,正撞着方翰,被盧俊義一槍戳死,殺散中軍羽翼軍兵,徑來捉王慶,卻遇了金劍先生李助。
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将來,盧俊義正在抵當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
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
盧俊義驟馬趕上,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隻一拽,活挾過馬來,教軍士縛了。
由此可見,沒有公孫勝,盧俊義就可能被李助砍死了!如此人物,李陵當然要收爲己用了!一百零八神将之位,當有其一。
排名第二的當算王進,原著中他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後被高俅陷害,途中在史太公莊裏借住,偶然在院裏看到後生史進練棒,槍棒教頭王進自然會看出都有什麽破綻。
這時的史大郎,應是像《三國志演義》一流勇将趙雲、馬超首次出場時那樣,正值少年時,不了解王進的情況,所以不服氣。
王進是謙遜的人,在史太公的懇請之下,與史進對棒,虛實結合,一招制服史進。于是史進跟在他身後,學了幾天,就成爲八骠騎。
《水浒傳》中,王進不在108好漢之列,并沒有梁山落草,還有他本來是京城禁軍的教頭,是個官家人物,可能很少江湖上走動。
被高逑逼走,路過史家莊,傳授史進武藝,然後投奔延安老種經略相公。史進試圖找師傅,沒有找到師傅,卻找到魯智深,二人雙雙被李陵收爲手下。
李陵曾答應史進幫他找到師傅王進,王進身上有他附着的一縷氣運,因此輕易便被他找到了,不過李陵并未強行收他爲一百零八将之一,因爲那時他還沒舉辦武舉大會,堂而皇之的收朝廷将領爲己用。
現在不同了,李陵完全可以專門再跑一趟,把王進收到麾下!
最後一位,也是排名第一的一位,當屬周侗,低調得一沓糊塗。原著以及嶽飛傳等等都有的,他就是史文恭、盧俊義、林沖、魯智深、武松、嶽飛的師父。
真正的世外高人,沒有之一,就如《天龍八部》中掃地的那個老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知道,高手出民間!
在本書中,他還是華山當今一代最有希望的核心弟子,是半神仙的人物。這時候的華山還是仙家道派,不是後面純粹的武林門派。
一百零八神将,到此還未收滿,隻93位,此外,李陵情有獨鍾的“嶽飛”,現在還是個十歲的少年,李陵将先收而不用。
僅次于嶽飛的韓世忠,現在已經是二十來歲的青年俊傑,李陵也是非常喜愛,可收之!
郭靖的老爸郭盛,李陵不能放過,這雖然會導緻郭盛命運軌迹改變,而後塔骨牌效應,郭靖也可能泯然衆人,爲補射雕遺憾,李陵打算将傻郭靖和俏黃蓉從小給他們放一塊。
誰讓現在的黃老邪也是他的手下大将呢!另外,傻郭靖和俏黃蓉他打算培養成爲他的哪吒雙童!不過這兩位還沒出生呢!
不過,“大遼第一上将”兀顔光就可惜了,還有阿裏奇,同是遼人,爲檀州四大猛将之一,阿裏奇幾乎是唯一的真金。
他三十餘合挫敗徐甯實乃勇猛!比起史文恭速敗秦明,阿裏奇稍遜一籌,一則,秦明稍高于徐甯,二則,阿裏奇用時和回合數多了些。
不過這兩人都是宋、燕的敵對陣營中的人物,還沒有征服大遼,隻能作罷!
有人說,可以直接跑到遼國去收他們啊?這有點異想天開啊,就跟咱們跑到倭國去收他們的三軍總司令一樣!
再說,強扭的瓜不甜!李陵還不會那麽犯賤,一百零八神将的位置,那可是無數人求之不得的寶貝,何必上趕子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