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向您請求幫助,讓大宋與燕國協同作戰!”高俅趕忙說道。
協同作戰,相互配合,統一指揮,自然比兩方各打各的要強多了。
之所以與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不同,皇帝沒有派人去金國說項,反而找到梁山,因爲燕國雖是女真人崛起立國,但他們臣服李陵,更主要的是天兵天将才是燕軍主力!
“這事不用多說,現在你就可以回去複命了,讓皇帝派人到燕國具體商議!”李陵打發道。
現在他思考的是曆史會不會重演?
聯金滅遼被後世人諸多诟病,現在與當時的環境有什麽差别,大宋聯燕滅遼還會重蹈覆轍嗎?
要知道大宋爲什麽要聯金滅遼,即便換了一世它還要聯燕滅遼,成爲宋徽宗年間的北宋國策?這是因爲北宋朝廷一直念念不忘收複燕雲十六州,這是北方的防禦屏障,戰略要地。
同時,這也是一種豐功偉績,宋太祖、宋太宗都辦不到的事情,讓宋徽宗朝廷辦成了,那肯定名留青史啊!所以無論是皇帝,還是文臣、将軍,都想着分這一塊蛋糕!
最關鍵的是現在遼國衰落,倘若與新興的燕國結爲同盟,共同滅遼,成功率是大大的!當然,并不是沒有明見之人,擔憂滅遼後大宋的處境,會不會唇亡齒寒?!
包括李陵自己在内,早先都擔心的滅了遼國後,女真人南下滅宋,還會不會發生?
答案是不會的。
不說現在的燕國在李陵的掌控下,南下滅不滅宋隻在李陵一念之間。就說當時女真人爲什麽滅宋?
曆史上,在宋金聯合滅遼的過程中,初期完顔阿骨打是很尊重大宋的,完顔阿骨打去世後,後來的女真統治者,他的弟弟吳乞買威望不足,約束不了女真将領們南下掠奪之心,這才南下滅宋。
因爲那時候宋王朝的腐敗暴露無遺,兩國聯合滅遼時,大宋以文馭武,瞎指揮,最離譜的是皇帝千裏之外,給前線統帥一張陣圖,絲毫不管當時實際軍情,就讓他們如此排兵布陣去打仗,如此焉能不敗?
而且宋軍中無能的将士較多,和金國聯合後第一戰攻打幽雲,八十萬禁軍不複宋初當年之勇,被遼人打得丢盔棄甲,好不狼狽!
後來急忙征調大宋最能打的西北邊軍,來找回面子,也失敗了!最後大宋拿回幽雲十六州還是從金國手裏贖買回來的!
實際上是七州: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重金向金國贖回幽雲七州。兩年後金滅遼,雄踞北方的遼國最終滅亡了!
綜上,兩次打幽雲都失敗,而且攻燕之戰更是把宋朝的腐朽虛弱,暴露無遺。這樣的大宋卻又狠富庶,簡直是一條大肥羊啊,猶如小兒抱金過市,如何不讓窮得隻剩下褲子的女真人紅眼睛?
如果說這是客觀因素,還有更腦殘的呢!
宋徽宗太拉仇恨了!兩國聯合滅遼之處,說好的,宋取幽雲十六州,而且不準收留契丹人!後來呢?
宋徽宗食言了,趁着遼國被滅之際,大肆收留與女真人仇深似海的遼人甚至皇帝,他給遼帝這樣寫信說:
“兄弟啊,你來我這吧,我給你個王爺當當,大宋有錢,肯定讓你不愁吃不愁穿,吃香喝辣逍遙度過後半生。”
其實宋徽宗哪裏會真想如此待他,隻不過是得意忘形,想裝逼罷了!結果這一波裝逼,惹惱了女真人!成了戰争的導火線之一。
總而言之,曆史上,金兵南下滅亡北宋,不外乎北宋有錢又沒實力,還招搖惹事。
“現在當然不會讓曆史重演了!因爲情況不同了!”李陵心中想明白了。
聯燕滅遼時,首先不能讓皇帝瞎指揮,也不能讓無能的八十萬禁軍打頭陣!而是要重新選拔有能力的将軍,還要挑選精兵,剔除老弱病殘,甯缺毋濫,并以梁山天兵爲刀鋒,軍功明确有功必賞,如此前去攻打幽雲,定然一舉成功!
最好再調換一部分西軍,這樣就更有保障了!曆史上西軍之所以也在幽雲大敗,并不是它真的就幹不過遼兵!而是因爲它已經成了殘軍,實力大大削弱了!
不熟悉大宋曆史的人,或許不知,大宋聯金滅遼時,南方方臘趁大宋北顧之時,起義鬧革命了!起義的時機把握的太好了,一點也不及民族大義,所以說方臘就是該死!
皇帝怎麽辦?調哪來的軍隊呢?大宋八十萬禁軍都跑北邊攻打遼國了,好吧,隻好趕緊調西北邊軍來平叛啊!
于是本該徹底滅了西夏的西軍就長途跋涉的到江南打内戰了!然後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傷痕累累了!這還不算,正趕上北邊八十萬禁軍被遼人打得哭爹喊娘,不敢露面!
皇帝一紙凋零,讓來不及喘口氣的西軍,又急慌慌去北邊攻打遼國了!連個休整的時間都不給啊,還勞師遠征,損失的兵力也沒給補充上!
結果,上文已經講了,傷痕累累加疲憊不堪的西軍,簡直是強弩之末,被以逸待勞并快亡國的遼國将士們,輕而易舉打敗了!
這還不是最氣人的,最氣人的是當時西軍在西夏攻城略地,就快拿下整個西夏了,卻被召喚回來平方臘、打遼國!
看看三者的時間關系:
将滅夏:當時是宣和元年、公元1119的時候,宋軍已經席卷了河湟地區,甚至拓展到高昌回鹘地界,這是西夏最西邊的疆域了,到了這裏就等于對西夏形成全面包圍。
而且事實上,大宋已經在西夏都城靈州外圍,都修上了宋軍的堡壘。這個雄踞河西走廊的軍事政權,已經被大宋揍到奄奄一息。
滅遼:宣和二年、公元1120宋再遣趙良嗣等使金,遂與金訂立海上之盟,定下滅遼計劃。
方臘起義:于同年10月,方臘率衆在今安徽歙縣七賢村起義,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内的農民政權。在當時影響很大,宣和三年夏,起義失敗,方臘被俘,被朝廷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