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國家因爲不會這個國家的語言而自慚形愧,畢竟我缺失了一個很重要的紐帶去了解這個國家的人,僅僅停留在表面和書本是不夠的。
關于語言,語言環境和練習是很重要的,訣竅是筆記,相遇的人都是老師,所有當地人在面對一個來讨教語言的外國人都是不會拒絕的,就如我們面對老外來讨教怎麽說中文是一樣的狀态,我們會很有耐心地糾正人家的口音,人家說對了,你也有一種無形的自豪感。
剛近一些。
現在我手裏有一本語言筆記,把日常詞彙歸類總結、寫上一些日常對話的語句,多練習那個最難的彈舌發音。
我很地道的說Hijo de puta,周圍的人會捧腹大笑;我深情地對着女士說Muchas Gracias,對方會眼神放電、微笑迷人的回複De nada或者Buena!
那麽,去說吧,把翻譯軟件先丢一旁。
和外國朋友的相處之道,文化交流該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推進?
很多時候,我們在國外其實要更多的自我檢讨,而不是四處張揚“中華文化”,其實大部分國家的國民其實是沒出過國、有的甚至沒有出過自己所在的城市,我們來到人家的地盤裏,用自己的方式和人家相處,除卻各說各話、各吃各飯外,有很多有意思的“沖撞”現象值得大家來交流和探讨:
我曾經在阿根廷一個女車友家裏借宿,在不同的晚餐,我們彼此奉獻了拿手廚藝,第一晚我們一起包餃子、第二晚一起做披薩,酒過三巡,鍋碗瓢盆丢在了餐桌上。因爲語言交流的差異,她給我提示了兩遍“Clean”的暗示,我錯誤的理解成保持房間和衛生間的整潔,而沒有想起廚房一大堆餐具還沒洗,等她再開口時,她直接把我請出了家門。
雖然當時很吃驚,但随着時間的推移,給了我很大的反思空間,我們的文化氛圍是主客之道,客人來家裏做客,客人幫忙做家務對于主人來說是有失待客之道的,其實不光是中國,大部分國家的主人也都信奉這份待客之道。但是阿根廷女主人的解釋是,你住在我家裏是需要付出勞動的,我做了披薩,你就應該負責洗碗,而且沒有商量的餘地。
衍生開來,我可以理解爲,這是一種“入鄉随俗”的體現,在大部分時間裏,無論有多麽難受,都要強忍與克制,這是彼此尊重的最好體現,我來到這個國家盡量說他們的語言、來到這個家裏去遵循他們的社交禮儀,該如何用餐,該如何與主人做更進一步的交流,很多都是可以向主人請教的。所有的方式,無非是不讓别人難受,而不是任由自己快活和舒服。
沒錯,我們的飲食文化裏,各個細節都有深奧的解釋,例如蔥姜蒜先在油鍋裏爆炒會散發出濃烈香味、也夾雜了油煙,這股濃香其實是爲了敬神的;但是老外會受不了,他會覺得刺激性氣味影響到人家,他們也困惑中國人吃飯爲什麽嘴巴發出那麽大的聲響,甚至在公共場合“大肆喧嘩”,總結是,他們爲什麽不能理解我們的文化。
前提是,我們在人家的地盤上,用自己所謂的大眼光去要求人家來寬容自己、包容自己、理解自己在異國他鄉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這是很讓人哭笑不得的尴尬局面。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所感受的世界都是從媒體那獲得的,無論是電視、紙媒、網絡,以偏概全,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也包括沒出遠門的觀衆:“爲什麽這裏的房子那麽矮,爲什麽這裏的街道那麽髒亂差,爲什麽這裏的人不會使用筷子?你的夥食那麽差,可以去店裏買些醬油、老幹媽、十三香、雞精......你買東西怎麽還用不了微信和支付寶,老外好Lol哦......”
過度民族自信,不僅僅是隻有我們,其實很多國家的人都還以爲中國還停留在80年代。我們對于世界都有錯位的認識,我們在網絡上感受到了很多别開生面的世界,也覺得外面世界的人也應該和自己一樣,用同樣的生活方式,我們用的各種配料、世界各地的店裏都能買的到,結賬了都可以自己随意選擇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
我們也迫切地期望别人也發展迅速,達到與我們同步的狀态,那麽無論到哪裏,我們都能享受到“鄉愁”的待遇。但其實會發現,人家100年前什麽樣子現在依然還是什麽樣子,無非是手裏的硬件換了又換,房子可以是100年前的,汽車可以傳三代,城市還是老面貌......
什麽時候結束環球之旅?
這個問題或許是目前爲止,我回答的最無奈的一個。
作爲一次随心、随性、随意的環球穿越之旅,沒有計劃,每天早上都不知道今晚在何處安息的即興之旅,我是不可能給出一個明确的答案,我隻能說或許還要三年或許還要五年。
你報之以瘋狂的表情,我便隻能微笑至之。
曾經出發的時候,我跟自己說三到五年,便結束,那會對于這個數字,認爲或許這是自己的極限。
但是六年過去了,我卻隻走了一半,地球還有一半的路程還沒有涉足,南美臨近尾聲,還有北美,大洋洲,歐洲,還在考慮的西非線路、西伯利亞線路,還有終極願望:自行車穿越南極,這些都是時間問題,它有大緻的路線,但是它不能細分到每一天。
我不會強迫自己今天一定要到哪裏,因爲那是趕路,那不是旅行。有計劃的旅行不是旅行,是趕路!
還能回歸現實嗎?
“旅行時間久的人,在現實裏待不長,總是想着還要出來!”
這或許是一個自我矛盾的體現,它本身沒有答案,它也無關對錯。
但是,我完成小男孩的夢想、完成我自己的心願後,當我回歸現實,該相遇的都相遇,該經曆的都已經曆,我不會不滿于周遭的世界是如何的糟糕,或者我會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對和包容現實裏的種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