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立刻召集全世界的記者來見證它的誕生,它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是奇迹的誕生,
老闆,我們會因此揚名,全世界都會記住你的名字,還有英特爾-IBM, 曆史會因此改變。”
卡勒斯激動的語無倫次,在邀請老闆前來見證的時候,他的心總是彷徨不安,害怕在正式實驗室出現什麽問題。
幸好,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發展。
“别忘了你自己,卡勒斯,你會成爲電子計算機之父.它有名字嗎?”李子濤很自然的就把這項榮譽戴在卡勒斯頭上。
前世是誰創造了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李子濤才不管,他隻需要知道,現在這項榮譽是屬于誰的。
卡勒斯,他的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突然被這項榮譽砸的有些頭暈,卡勒斯深呼吸幾次後才平靜下來,語氣興奮道:“還沒有正式的命名,我們喜歡叫它奇迹男孩。”
Legend boy,LDY,衆人自發的理解爲‘騎兵團,’象征着它的運行速度和計算功率。
實際上LDY在李子濤的理解中,正确的意思應該是網絡。
“後續實驗繼續進行,有任何需要,找蒂亞!”李子濤并沒有在實驗室停留多久。
告知衆人今晚在酒店爲他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來慶功,李子濤就帶着從總部趕來的蒂亞離開聖芭芭拉。
現在,他要去阿蒙克市接收到手的賭注了。
距離他和沃森對賭不過3年, 現在,LDY已經成功,甚至能夠直接投入使用。
李子濤手中百分之51的股份限制,也該從現在起取消。
除此之外,按照協議中的補償條款,他能夠從董事會内再次獲得百分之9的股份補償。
兩者相加,李子濤将拿到IBM百分之60的控股權。
“So easy啊!”再次乘坐灣流壹号起飛,李子濤表現的很興奮。
這可苦了飛機上的兩個女人。
經常使用已經逐漸适應老闆的梅琳達還好,久逢甘露的蒂亞戰鬥力明顯下降的很厲害。
等飛機落地打開舷梯時,她是雙腿向内并攏,縮着身子扶着圍欄走下去的。
翌日。
在總部見到沃森的時候,對方的臉色看起來很複雜。
一會發青,一會發白,一會又泛紅,現在的他對李子濤又愛又恨。
LDY的成功,預示着IBM将會走在世界前沿,引領新的科技發展,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但也代表着公司大權旁落,沃森和其他股東聯合起來,股份也沒有李子濤掌握得多。
正式會議開始後, 沃森首先提出‘投票權’的問題。
百分之9的股份可以給李子濤,他的百分之51股份權利也将立即生效。
當然,是在會議結束之後。
可是,有關股份占投票權的比例,沃森提出不同的看法。
“查理,IBM是我一生的心血,它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無法把它就這麽交給外人,
我想你也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一家公司身上,權利隻是爲了更好的爲公司,爲你和所有股東服務,
如果你願意支持我的話,我想在實驗室和項目審核方面,你會得到滿意的答複。”
看着鸠占鵲巢,毫不客氣霸占了往日屬于他位置的李子濤,沃森用堅定而柔和的語氣向他做出承諾。
“你想要多少?”李子濤不予置否的問道。
“百分之70如何?”沃森試探性的看着他,其實他心裏的底線是百分之61。
這足夠他在任何情況下都掌握主動權,把控公司的發展。
從心裏來說,他不信任李子濤,同樣也不信任任何人。
恰好,李子濤和他抱着同樣的想法。
想要權利,沒問題!
首先,你得乖乖聽話,然後,你會得到想要的一切。
“我願意把權利交給信賴、擁有能力,能夠帶領IBM走向新未來的人,
誰能像我證明這一點,我會毫不吝啬自己的信任,要知道信任是一件奢侈品,而我願意把它交出來。”
“我想各位已經很了解我了,無論是從哪裏.隻要有人能證明他的能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譬如,智庫的智腦們,好萊塢的艾莫女士,神盾局的漢斯,富國的喬納森,又或者監察部的埃米恩。”
小股東們交頭接耳的讨論着,統一陣線立刻被李子濤抛出的誘餌肢解。
“有誰想要成爲下一個嗎?”挑釁的看向黑臉沃森,李子濤用燦爛的笑容簽下面前的文件。
如果能夠選擇,沃森現在就想用自己的牛皮鞋砸爆對方的腦袋。
現實卻是,他不得不堆起笑臉,對李子濤做出無數承諾,以此來争取他的支持,确保公司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想擁有LDY後,IBM的未來會有多麽輝煌,沃森心中的怒意和不滿就消減大半。
…………
遠東,蘇聯。
再次和英法重啓談判的蘇聯代表,如果他也認識沃森的話,兩人會對彼此的感受深有體會。
被英國人和法國人耍了無數次,蘇聯卻不得不皺着眉頭,再次争取和英法兩國的合作。
談判從3月中旬開始,到現在曆時3個多月,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實質内容進展。
11次會談,蘇方派出外交大臣,陸軍元帥,外交部長。
但是到現在連張伯倫的面兒都沒見過。
同時,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對這一談判扔非常重視。
屁股決定腦袋,這一出發點是從蘇聯目前面臨的危機而來,不涉及任何私人情感。
如果把這些都抛到一旁,斯大林想現在帶槍沖到倫敦,對着那個長着張貓頭鷹臉的蠢貨扣下扳機。
在倫敦,人們以爲國家正在與蘇聯達成新的合作。
但實際上,張伯倫仍舊在想方設法的召集‘慕尼黑四國,’英、法、德、意。
他的‘禍水東引’計劃,一旦宣告破産,也代表着他的政治生涯将走到盡頭。
或許連他死後都要背負這些,這是任何一名成功政治家,把名譽視爲生命的人都無法接受的。
何況,張伯倫自認爲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他隻是想要竭盡全力的避免歐洲再次陷入戰火,讓飽受大蕭條創傷的英國,跌入新一輪可怕的事件中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