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加長槍管,大口徑,有效射程160M,每次裝彈7發,準确度極高,至少在李子濤手裏是這樣。
它沉重的後坐力,對于李子濤來說要掌握輕而易舉。
“非常完美, 它有名字嗎?”把槍口重新插入槍套,李子濤和米修斯向實驗室内部走去。
“黃金蟒,世間隻有這兩把,槍身頂端的準星後面,有柯爾特的标志,在槍托下還有您的名字。”
李子濤把槍重新取出來,仔細看了看标記,槍托下的藝術簽,更是滿意的點點頭。
“湯姆遜的進展如何?”湯姆遜的改進一直在持續,但後來的研發方向就變了。
更強的火力,更快的射速,更多裝彈量,穩定性隻是相對的要求,不再追求遠程設計距離。
新開發的M16,更偏向于精準射擊,湯姆遜依舊保持着它沖鋒槍該有的強大火力,上去就是一通亂掃。
3把湯姆遜就能形成有效的火力網,用來沖破敵人的封鎖再合适不過了。
這些都是來自米修斯的建議,内行和門外漢的區别就在這裏。
李子濤想着要怎麽把湯姆遜變得更具有準頭,有點傾向于要求它完美。
而米修斯則很清楚沖鋒槍需要的是什麽,強大的火力和充足的裝彈量, 更快的裝彈能力, 穩定性和方便養護才是重點。
“對槍神内部結構進行簡化,用新型材質消除它槍神過重的缺點,外挂彈夾的容量可達到240發。”
在測試場内李子濤看到新的湯姆遜,槍身變得更加簡易,像是一道閃電的造型。
中間的凹陷處就是裝彈夾的地方,20公分長,18公分寬的彈夾橫卡在槍身下。
上方有圓形準星,必要時彈夾就是支架,可以用來支撐槍身的穩定性。
而它的外挂式彈夾分爲多種不同種類,除了中型,還有輕型的120發裝,中型加強版的400發裝。
輕型的更方便用作沖鋒,減輕重量,提高機動性。
中型加強版的圓形彈夾,則能夠形成有效封鎖,鋪天蓋地的彈網沒人想要親自嘗試它的厲害。
“加強版和勃朗甯的作用是不是有點重複?”李子濤好奇問道。
“是,不過湯姆遜重1型的射速更快, 槍身更輕, 槍彈分離方便攜帶,這點是勃朗甯不具備的。”米修斯抓着槍身解釋道。
中型普通型号的T193M1, 加強版的T193M1e。
T代表湯姆遜,中間是年份,M代表中型,1是第一代,e是加強版。
輕型機槍則是T193L2,因爲之前的‘芝加哥打字機’被定義爲輕型1代,所以現在的就是第二代。
“陸軍部有興趣嗎?”說的再多不如看結果,再經典的産品沒人買,那也是一堆廢鐵。
“陸軍部很感興趣,他們先行采購了80挺用做實驗,近期應該就能得到回饋。”米修斯自信滿滿的說道。
“很好,M16呢?”李子濤對槍王可是充滿期待。
“還在研發中,槍身的材質一直無法達标,我們需要時間。”有關M16的圖紙,越解刨就越明白它的複雜。
光是對内部構造的分析就花費他們大量時間,其導氣管的高壓如何做到,回膛的操作和現有槍支完全不同。
那是一種全新的方式,米修斯需要時間來反複試驗,還有槍身的材質,目前他們還未找到合适的。
鋼和鋁倒是不錯,但目前的淬煉工藝完全達不到他的要求。
“不用着急,既然陸軍部對T193系列感興趣,先搞定這筆訂單再慢慢研究。”這種事也急不來。
M16前世的研發是從1953年開始的,是二戰後美利堅換裝的第二代步槍。
現在時間提前21年,各方面的知識和工業成熟度,都要差上20多年,其難度可想而知。
“有關你說的回轉式.高壓回膛,在臭鼬或許能找到答案,馮·卡門就在那裏。”
超聲速風洞的調整剛剛結束,馮·卡門近半年來一直都待在臭鼬,主持風洞的調整與測試。
加州理工的古根海姆氣動力實驗室,每次都要打無數個電話,才能把他們的主任請回去幾天。
等處理完他們的問題,轉頭他就又跑回臭鼬,主持這邊的風洞實驗和超聲速風洞的建設。
芝大和西北大學的研究生倒是開心壞了,臭鼬在航空、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實習名額,再次增加20人。
雖然面向的學校衆多,但因爲先前的合作,臭鼬每次都會優先錄取芝大和西北大學的實習生。
這裏不僅有最先進的儀器,實驗室,還有衆多學科的頂尖大牛,更重要的是實習工資不菲。
現在臭鼬的合作對象,已經擴展到常青藤八大盟校。
和美利堅頂級的實驗室,科學家們合作,其中的諾貝爾獲獎者也有不少,誰讓李子濤舍得投入呢!
在别的實驗室每年10、20萬美刀的研發資金都算高的情況下,他在臭鼬研發中心的投入是每年500萬美刀。
隻要課題經過審批,短期内是否出現成果并不重要,這裏面自然有一套嚴格的審查。
但就算如此也給衆多‘自命不凡’的天才們帶來希望,因爲除了這裏,在其他地方迎接他們的隻有拒絕和嘲笑。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慧眼識珠,李子濤和臭鼬同樣不能,他們能做的也僅僅是多提供給對方一個機會。
至于最後到底是龍還是蟲,那就要看對方自己的能力了。
“我怎麽沒想到。”聽完李子濤的建議,米修斯興緻沖沖的喊來助手,收拾好所有的材料和模型就匆忙離開。
對于臭鼬國際實驗中心的規模,别說是外人,就連米修斯都覺得羨慕。
隻是先前他總認爲那裏更傾向于航空研發,卻忘了兩者之間也有某些互通性。
在臭鼬找到馮·卡門的時候,對方正在對超聲速風洞進行第13次檢測。
風洞的整體效果并未達到馮·卡門的預估,但以目前來說足夠用了。
全球第一個‘超聲速風洞實驗室,’就在臭鼬國際研發中心誕生,這件事在學識界爲臭鼬賺足了聲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