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西域地區大多數民衆心中,匈奴鐵騎就是這世間最厲害的軍隊。曾幾何時,他們縱橫東西,來去如風,令周邊所有國家都臣服在其馬蹄下,不敢有公開的悖逆。
然而眼前,當遠征的漢軍以無可抵擋的氣勢克敵制勝所向無敵,一切親眼所見的西域人無不心底震撼,今日始知世間最強者,不在于殘暴與彪悍的弓刀犀利,而在于信念與勇氣!
除了與大漢有宿怨和死心塌地追随匈奴人的極少數國家之外,西域的另外将近三十個國家,都參加了在疏勒河畔舉行的與漢朝的會盟。
刻石爲記,載于史冊。盟誓既成,兵甲相從。諸邦國組成的聯合國軍将近兩萬人馬,追随在赤火軍之後,就這樣躊躇滿志的殺向草原中部的戰場。
長期遭受匈奴人壓迫的西域軍隊一旦開始發洩心中的怒氣,那氣勢也是雄赳赳大可觀!兩萬多聯合國軍再加上赤火軍将士一萬多人,踏起的煙塵,足以令天地變色。
連夜不停地行軍,對于這些很少有這種經曆的西域軍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相比起經受過無數次夜間作戰訓練的赤火軍,很明顯,不過幾個時辰之後,兩者就逐漸拉開了距離。
其實,在所有赤火軍将士和他們的骠騎将軍看來,所謂的西域軍隊助力,純粹是多此一舉。不過,這既然是元侯的策劃,那就另當别論了。
挾大勝之威從草原西部而來的赤火軍,遇到被兩千黑鷹軍激發了怒氣的匈奴騎兵精銳後,将會發生怎樣激烈的碰撞呢?在無數苦苦咬牙堅持着跟在赤火軍後面幾十裏外的西域人心中,有着很多種猜測和預期。
不管怎樣,聽到前面大戰開始的西域各國聯軍,還是拼了命的往前趕過來。既然自己的王們已經與漢朝訂立了盟約,那麽漢軍一旦失敗,他們必然不會再有好日子過。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自然是要拼盡全力,協助漢軍打敗匈奴人,才是最應該做的事。
更何況,赤火軍與匈奴單于騎兵的狹路相逢,是世間最強軍之間的較量,恰逢其會能夠親眼目睹和參與,何其有幸!
不過,當聽到前面喊殺聲震天而起的時候,所有的西域聯軍将軍們都收到了赤火軍主将派來的飛騎傳令。
“你們,隻需整頓兵馬觀戰,待匈奴騎兵大敗之際,随軍掩殺……。”
這是那位已經在西域人眼中無敢直視者的骠騎将軍親自命令。聞之者無敢不從!
如果說大漢尚書令元召的厲害在于統籌謀劃,算無遺策,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入其彀中,然後凜然遵從的話,那麽,據說是其得意弟子的大漢骠騎将軍,河西戰役過後,威名遠震西域,龍馬所到之處,沒有再敢掠其鋒芒者。
就連死在其劍下的名王,都已經有好幾位了。那些收繳的王者之印,更是成爲了随意把玩之物。一些曾經随着自己的國王參加過疏勒河會盟的西域将軍都曾經親眼所見,十幾塊黃金大印就被那位大漢尚書令拿來當作搭幾案的磚石,随便的扔在草地上。昔日附着在其上面的赫赫威嚴,盡皆化爲塵土。見之者無不情緒複雜,心下惴惴。
對于那位驕傲的漢軍骠騎将軍,在西域聯軍中一些将軍内心深處,除了懼怕之外,聽到這般強硬的口氣命令,某種不服氣還是有的。
隻不過這種情緒隻存在了很短的時間。片刻之後,當參差不齊趕到的西域諸軍紮住陣腳,兩萬多軍隊作壁上觀。看明白眼前的激戰場面後,戰馬不安的躁動中,人人變色,沒有人敢再起一點兒不服的念頭。
時間大約是辰時以後,太陽升起,霞光萬道,煞氣驅散了所有的塵霧。戰場上的形勢一目了然,在這地勢高處看的非常清楚。
匈奴騎兵的大半,早些時候還并沒有參戰。勒馬在中軍的胥山王,派出一個萬人隊對那支擋路的黑鷹軍展開絞殺之後,滿心以爲在很短的時間内就會掃清障礙,把他們徹底消滅。然後大軍就可以沿着渾邪王部族逃跑的路線奮勇追擊,争取在他們逃到黃河以南之前攔截住。
卻誰知道,已經死傷慘重的黑鷹軍居然如此頑強能戰!即便是隻剩了幾百人,他們竟然還敢大呼酣戰呼嘯而至。在心底油然而生佩服的同時,怒火更是不可抑制。
胥山王傳下命令,如果能夠擒獲或者俘虜黑鷹軍騎士者,必有重賞。而如果哪一個能夠親手抓到這支騎兵的主将或者是割下他的頭顱,那麽他将在單于可汗面前請自爲其請功,重賞之餘,賜封“草原勇士”的稱号。
匈奴騎兵們發了瘋,他們催馬前沖,把已經剩下不到幾百人的黑鷹騎士們團團包圍,展開了最後的絞殺。
生命在這一刻變得極其珍貴。每一騎黑色戰袍下的戰士幾乎都是以命搏命。漢刀與匈奴彎刀互相對砍,同歸于盡!鮮血流淌在草地上,滋潤了萬物生長,等到夏日繁盛,再分不清敵我,分不清蠻夷與文明……。
那名高壯健碩的匈奴千夫長打馬而過,因爲厮殺而變得面目猙獰。他從馬上伏低了身子,彎刀在血色中泛出寒光。那個兇悍的漢将軍終于還是被自己打落下馬,現在他要去收割自己的獵物了。這一顆頭顱,可以在草原王庭換得極大的榮譽!
不過,還沒有等他的刀落下,有一支弩箭破空而至,正中其後心。匈奴千夫長身體重重的栽下馬去時,看到的是漢将臉上流逝的最後一抹笑意。而那欣慰的眼眸中映出的是從一片火紅流雲中飛出的無數弩箭。
披着一路風塵而來的赤火軍如同天兵下凡,迎着朝霞而戰。首先萬弩激發,直射匈奴後軍大部。然後刀山如同寒光疊湧,迅速與匈奴騎兵開始接戰。
匈奴大軍中,胥山王大吃一驚。這支突然出現的漢軍騎兵行動太迅速了,從現出蹤迹到展開沖鋒也不過片刻的功夫。待得看清楚那獵獵飄揚的旗幟和他們的盔甲裝束,不用多想,也知道這一定就是揚威于西域大敗匈奴兩王的大漢赤火軍了。
本來在與黑鷹軍激戰中因爲調動人馬而有些散亂的陣型,在突然殺至的騎兵勁旅面前,想要在短時間内調整防禦,談何容易!因此,赤火軍在沖鋒過程中發射的三輪弩箭,給後面的三四萬匈奴騎兵造成了很大的損傷和慌亂。
匈奴騎兵中,除了很少統領軍隊的百夫長以上者能夠有全套鐵甲護身之外,大多數騎兵隻着皮甲,如何能夠抵禦得住犀利霸道的九臂連環弩攢射呢!
在慘叫與傷亡之中,有一些反應較快作戰經驗豐富的匈奴騎兵馬上以長弓反射還擊。然而,在九臂連環弩面前,素來被草原族群引以爲傲的弓箭根本就難以相抗。更何況,赤火軍裝備精良,全身铠甲輕薄而堅固,尋常羽箭在遠距離外很難傷到要害。
被匈奴幾千騎包圍的黑鷹軍死傷大半,葉恒将軍重傷陣亡,剩下拼力厮殺的幾百人本來已經做好了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準備。卻在此時,援兵忽然來到,怎不令他們精神振奮,鼓起最後的勇氣,浴血死戰,配合着從兩翼殺到的赤火軍,在短短的時間裏,就令最前面的這個匈奴萬騎隊傷亡慘重,堅持了還沒有多久,就喪失了繼續拼殺的勇氣,開始四散奔逃。
對于潰敗的敵人,赤火軍并不屑于去追擊。那兩萬多西域聯軍想必等待這一刻已經好久了,痛打落水狗的機會,豈容放過!圍追堵截匈奴殘兵敗将的任務,就交給他們好了。
煙塵散開,殺散匈奴前軍後,赤火軍的目标,正前方,匈奴中軍所在,沖鋒!
胥山王和單于二王子沒有想到,本來是一個耀武揚威的好機會,卻成了現在的局面。好在,赤火軍看樣子也就是萬騎的模樣,而自己三四倍于對方的匈奴鐵騎在握,此刻一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胥山王從前并沒有親自與黑鷹軍打過仗,更沒有和赤火軍交過手。所以他并不知道,在這兩支世間強軍面前,勝負之機不在人數的多少,也不在刀馬的犀利,而是勇氣、榮譽和必勝的信念!
大軍之中被當先的弩箭引起的慌亂還沒有平息,就被将軍們厲聲喝令着趕快迎敵的匈奴騎兵,早已經喪失了原先的銳氣。面對着赤火軍的刀芒與令人膽寒的氣勢,除了極少數悍勇之徒放馬來戰之外,大部分首先選擇的卻是招架躲避,而不是迎頭沖鋒。
左右兩翼的赤火軍如同兩把百煉鋼刀,狠狠的插進了匈奴中軍的兩肋,萬軍縱橫,呐喊震天,勢如破竹。匈奴大軍立刻被斬成了好幾段。在被打亂建制各自爲戰的情況下,本來就已經失去戰意的匈奴人,馬上變的無還手之力。
不久後,一場大失敗與逃亡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