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的明星夢始終沒有機會去實現,哪怕是一點點成爲明星的希望。
盡管張穎在學校裏的表現相當的出色,她也在舞台上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但很可惜,她所在的這個學校名氣還是太小了一點,舞台也相當有限。
三年過去了,張穎馬上就面臨畢業,可她的夢想已經成爲了泡影。
在這個年代,大學生是包分配的,在面臨畢業分配時,張穎希望能在省城找到一家對口的單位接收自己,這樣最起碼還能留在省城,還能看到一絲絲希望。
很遺憾,不管張穎自身的專業多麽的出色,但她既無背景,所屬學校又不是什麽名校,因此她最終服從“從哪裏來,回哪裏去”這一畢業分配原則,回了湘水縣,成爲了縣文化局下屬的縣文工團的一員。
張穎又一次向命運妥協。
在她看來,縣文工團最起碼還是國家的正式單位,雖然隻是事業編制,但稍稍努力一下的話,還有希望向幹部編制進軍,再加上專業又對口,張穎認了。
對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子來說,有一份收入穩定的事業編制的工作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但張穎最終還是深深地失望了。
到了縣文工團之後,她發現,現在的縣級文工團早已不比往年,一年到頭來已經沒幾場像樣的演出了。
最關鍵的是,因爲需要自負盈虧,爲了迎合觀衆的胃口,團裏的節目編排開始往豔俗的方向發展,這讓張穎很是倒胃口。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在最近幾年,國内突然流行起交誼舞來,連湘水縣這種小地方,也突然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多家舞廳,各個單位也紛紛騰出了地方,購置了燈光音響,辦起了單位内部的舞廳。
在各單位的迎來送往中,接待上級領導用交誼舞招待也成爲了一種時尚。
請領導們跳舞是需要提供年輕漂亮的舞伴的,否則領導們跳得不開心。
在整個湘水縣,哪裏的伴舞姑娘最漂亮最專業?
當然是縣文工團啊!
因此别看現在縣文工團效益不怎麽樣,但卻成爲了各單位眼中的香饽饽,各種陪舞的指示紛紛下達了這裏。
張穎也未能免災。
一開始,張穎還去陪了幾次。
可經過幾次之後,她真的受不了啦!
别看那些領導表面上看起來一個個道貌岸然,可在昏暗的燈光之下,很多人龌龊的真面目就顯露無遺,在這些地方,隐晦的鹹豬手算是輕的了,有的領導甚至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
用身體換幹部編制,你要嗎?
用身體換無量前程,你願不願意?
心高氣傲的張穎當然不願意。
于是幾次之後,面對團裏下達的陪舞要求,張穎幹脆斷然拒絕,她也成爲了領導眼中的不聽話分子。
面對團長一次次的刁難和辱罵,憤怒的張穎直接甩了團長一巴掌,憤而辭職。
這就是她接手這家小培訓室的真正原因。
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張穎有苦說不出來,她自然不願意把那些龌龊事跟家人提起。
可不知道爲什麽,今天面對吳小正這個目光清澈的小弟弟,她突然有了一種傾訴的欲望。
“你知道嗎?想當歌星的願望并不是學好了唱歌跳舞就能輕易實現的,我就是典型的例子。”
話匣子就這麽被打開了,張穎酣暢淋漓地把自己的經曆說了出來。
她發現,年輕的吳小正确實是一個不錯的傾訴對象,他聽得很認真,也不會輕易打斷她,必要時還會巧妙地配合上一兩句,讓她可以自然地把話題延續下去。
很多事情在心裏憋太久了,其實是非常壓抑的,這次張穎一口氣就傾瀉了出來,頓時就覺得心裏痛快多了。
“聽到了沒,就算姐姐這麽努力這麽專業,離明星夢還是很遙遠。至于你妹妹,你最好勸勸她,對這個歌星夢還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吧!”
張穎的話自然是忠言,但吳小正并不覺得逆耳。
他說道:“放心吧,我可沒指望她去成爲什麽歌星。不過她有夢想我總不能去扼殺吧,所以還不如利用一下她這個夢想,讓她學學唱歌跳舞,鍛煉一下形體和氣質也好啊,你不覺得女孩子學點這個其實挺好的嗎?”
張穎稍稍放心了一點,又說道:“那你可得注意,歌舞可以學,但文化成績千萬不能丢,我就是慘痛的經驗教訓。”
吳小正笑了笑。
作爲一個曾經的成年人和父親,他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自然是有一定的心得的。
他對于吳小莉的明星夢,之所以沒有進行簡單粗暴的直接反對,就是他深深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10歲左右的孩子,正是處于叛逆期開始的時候。
在叛逆期内,任何簡單粗暴的強制和反對隻能起到反作用,合理的引導才是王道,這才是他想要送吳小莉來學歌舞的原因。
通過學歌舞,一方面可以培養她的興趣和氣質,另一方面,讓她在這方面吃點苦頭,讓她明白,要想實現理想也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的。
吳小正自然知道,學音樂學跳舞其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他不知道吳小莉能不能堅持下來。
他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跟張穎一說,張穎又有點吃驚。
她心想,這個小帥哥怎麽能想得這麽長遠這麽清楚啊?
她決定幫吳小正一把:“看在你對你妹妹用心那麽良苦的份上,你啥時候帶她過來給我看一樣吧,行的話,就算我招不到小朋友的班,我也親自來教她。”
吳小正想要的目标竟然就這麽得以實現。
他真的越來越喜歡面前的這位女子了。
在吳小正看來,這個女子美麗、有才華,也有過夢想,最難得的是,面對命運的挫折,她依舊能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态來開始另一種生活,實屬難得。
再加上她善良、樂于助人的本性,想讓人不喜歡她都有點難。
吳小正忍不住感慨了一句:“你就是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