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花轉身就又進了老吳家的院子。
而吳春花,她也從李翠花的神色中看出些問題來,合着,趙三妹這是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不與顧家退親,又看上了王家?
至于趙三妹爲何會看上王家……
那就簡單了。
王家是隔壁村子裏有名的大戶,最重要的是這王家還隻有一個閨女,雖然隻有這麽個閨女,但王家兩口子卻也是如珍寶一樣的疼愛着的,當初有人嘲諷王家隻有一個閨女,日後都沒個人養老送終的時候,王家兩口子怒極之下還放了話出來,道是隻有一個閨女也樂意,以後閨女出嫁的時候還要拿出家産的一半作陪嫁。
王家閨女今年才十九歲,還沒出嫁,這話的真假當然沒人知道。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家兩口子有多心疼這個閨女了。
哪怕王家兩口子做不到拿出家産的一半給女兒作陪嫁,想來王家閨嫁人的時候,嫁妝指定是少不了的。
也正因爲如此,這王家的閨女在附近的村子裏可是非常搶手的,隻不過任那媒人踏破了王家的門檻,王家兩口子也沒有點頭,聽說是看不上前來說媒的那些小夥子。
現在李翠花都已經來老吳家了……
這意味着,王家人真的看上吳建仁了?
王家人會看上吳建仁,這并不難以理解。
吳建仁是十裏八鄉第一個大學生,早在前幾年吳建仁考上大學的時候,他在這附近幾個村子裏就已經算是大名鼎鼎了,現在吳建仁畢業之後又留在了市裏的中學當老師,成了吃國家糧的城裏人,在村子裏的姑娘眼裏,他就是一隻真正的金鳳凰。
要不是吳建仁早就與顧青定了親,隻怕老吳家的門檻都能被踩破。
現在趙三妹主動接觸王家人,還說吳建仁與顧青已經退親了,王家人會心動也是再所難免的。
說白了,趙三妹就是圖王家給閨女的陪嫁!
這還真是趙三妹能做出來的事。
想明白這些,吳春花興奮得跟打了雞血一樣。
她會主動想着幫楊秀芸送東西回老吳家,本是想打探一下顧青和吳建仁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沒想到竟然發現了這樣一件大事!
壓着心裏的興奮,吳春花又在老吳家門外等了一會兒,才又看到李翠花帶着一臉的怒氣沖了出來。
顯然,李翠花和趙三妹是鬧掰了。
吳春花原還想找李翠花打聽點什麽的,不過李翠花這時的心情顯然不怎麽樣,壓根兒就不理會吳春花的搭茬兒,吳春花這才隻能遺憾的看着李翠花離開。
緊接着,關于吳建仁做了虧心事的傳言就在村子裏開始流傳了。
同時流傳出來的,還有趙三妹想要棄顧家而另攀高枝的說法,隻不過小吳村的人當初都是見着趙三妹是如何主動去顧家提親的,又是怎麽拍着胸脯保證将來一定會對顧青好的,所以一時都還有些不相信。
……
說完這些,吳建怡見顧青低着頭不說話,以爲顧青這是在難過。
雖然吳建怡對老吳家的人都沒什麽好感,但易地而處,她也能明白身爲一個姑娘家,被未來的婆家如此對待會是個什麽樣的心情。
所以,吳建怡安慰道:“青青,你不用擔心,我大伯母……”
話到這裏也說不下去了。
吳建怡雖然年紀不大,但對于趙三妹這個人也是有幾分了解的,這還真是她能做出來的事。
顧青擡頭沖着吳建怡笑了笑:“你不用安慰我,我沒有因爲這個而傷心。”
她隻是在想,也不知道前世有沒有這樣的事發生。
不過,想來是有的吧。
隻是,前世的這個時候,她已經被吳建仁和吳建紅算計了個正着,後來更是匆匆嫁到了吳家去,趙三妹就是有想要與王家結親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隻能作罷了。
顧青仔細回想了一下,前世她嫁到吳家的最開始那兩年,趙三妹雖然對她說不上多好,但表面功夫也還是能維持的,她倒也挺能裝樣子的。
吳建怡可不知道顧青在想什麽,她仔細打量了顧青一番,确認顧青是真的沒有傷心,這才放下心來。
這說話的功夫,太陽也已經升得老高了。
吳建怡看了看天色,拉着吳建雨站起身來:“青青,時間不早了,我爸媽和大姐也差不多要回來了,我得回去先把飯做上……”
吳盛傑和林紅英、吳建欣三人每天都要上工,現在馬上就要到秋收了,地裏的活兒可多着,三人每天下工回來都累得快癱了,吳建怡自然也想幫父母和姐姐分擔一些,所以把做飯做家務這些事都包了。
就是吳建雨,也都會幫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顧青也知道吳建怡家裏的情況,因而也沒有多留她們,隻是站起身将姐妹兩人送到了門口:“行,我也不留你們了,有空再過來玩啊。”
然後,目送着吳建怡姐妹走遠了,顧青才回了自家院子。
這天晚上。
顧青做了一個夢。
夢裏,她沒有看明白吳建紅的嘴臉,跟着吳建紅去了老吳家。
那時候正是下午,吳盛林和趙三妹老兩口下地去了,老吳家就隻有吳建紅和才回了村子的吳建仁兄妹二人。
吳建紅領着顧青進了屋,然後借口給顧青倒水去了廚房,幾乎是前後腳的,吳建仁就帶着滿身的酒氣湊到了顧青的身邊來。
大下午的喝酒?
顧青隻來得及閃過這個念頭,就被吳建仁一把抱在了懷裏。
再之後的事……
顧青都不想回憶。
她自小就是個膽小易羞怯的姑娘,但她好歹也是個高中生,出了這種事,顧青的第一反應是要報警,她要讓吳建仁得到懲罰!
但後來,在吳建仁打着自己臉的勸說之中,她卻猶豫了。
吳建仁說,他們本就是未婚夫妻,出了這樣的事是他不對,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總要有個解決的法子不是?
顧青并沒有被吳建仁這話打動,她的猶豫,是因爲吳建仁的另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