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聲音,顯得十分蒼老,但語氣則又是十分恭敬。
這老人不是旁人,正是方慶身邊的幕僚。
此人姓師,年歲甚高,加上學識不淺,令人心服敬重,故而受人尊稱爲師爺。
若說捕頭袁珪,是方慶手中的一柄利器,那麽這位師爺,便是方慶手中的一支毛筆。
這兩位,一文一武,堪稱是方大人的左膀右臂。
袁珪不信鬼神,而師爺是讀書人,早年也不信鬼神,後來在地方上待得久了,也有了幾分“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态。
蘇庭開了院門,迎進了這位師爺。
這老人貌約六十,這花甲老人,顯得頗有精神,實際上,據說他年歲已将近古稀,隻是顯得十分瘦小,又有着幾分文人氣度,倒也頗有老學究的味道。
“師爺此來,消息如何?”
蘇庭笑問一聲,也随着方慶的稱呼,敬稱這位老人。
至于這一問,問的是便是收回店鋪一事。
店鋪的期限,已是将近。
而方慶對于蘇庭的事情,極爲上心,加上當年經手過蘇家父母的案子,心知這些時日,蘇庭便要接手店鋪,于是主動帶了師爺來見,替蘇庭忙碌一些交接的瑣事。
方慶之所以會如此熱心,一來是蘇庭幫他清了牢獄煞氣,算是恩情在身。
二來,便是因爲當年蘇家的案子,他曾經接手,但契約簽定,事情已是闆上定釘,合情合理合律法,也就不能還蘇家一個公道。
盡管他自認爲秉公辦理,未有徇私,不曾接受孫家的賄賂,但畢竟也是個心結。
命師爺爲蘇庭辦理此事,實則也是與當年之事,有些關聯。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爲了結交這位道行“高深莫測”的蘇先生。
“先生無須煩擾,老朽已将此事辦得妥當,絕無半點差錯。”
哪怕縣令大人,都屈尊下貴而來,對這少年十分恭敬,師爺眼色一向不差,他看在眼底,自是不敢怠慢蘇庭。
“沒有差錯便好。”
蘇庭略微點頭。
其實契約在手,期限已到,隻須拿着契約,跟孫家之人交接,也就是了。畢竟白紙黑字,也賴不過去,便是鬧上衙門,打個官司,也隻能按契約而來。
但孫家不比其他人家,傳承多年,底蘊深沉,根基龐大,一向橫行霸道,極可能橫生枝節。
遠了不說,若遇上個混賬管事,順手撕了他的契約,抵死不認,對于一般人來說,也沒有辦法。
對一般人而言,碰上了孫家,便是以卵擊石。
蘇庭自然不是一般人,倒也不怕孫家耍賴,但也正因爲他不是一般人,根本不用他親力親爲,自有官家之人替他辦事。
這倒讓蘇庭深深感受到了,有官家的關系,辦事是何等地簡單。
……
“契約已經遞上,也已通知孫家,明日便讓他們搬離店鋪,蘇先生到時接手便可。”
師爺看着蘇庭,低聲說道:“今日老朽來,是想詢問蘇先生,當年店鋪之中,有些什麽物事,不屬于孫家所有,可需要截留下來?”
蘇庭怔了一下,道:“師爺考慮得周到,隻是我當年歲數尚小,記得不甚清楚,你且稍候。”
他倒了杯水,讓師爺等侯,便尋得表姐,問了些事。
而表姐也是面色茫然,對于當年之事,不甚清楚。
畢竟當年表姐歲數也不算大,隻是一個少女,家中事還是蘇家父母在處理,她許多事情都不清楚。
蘇庭沒有失望,寬慰了表姐兩聲,才回身去見師爺。
他一見師爺,便即問道:“當年我父将店鋪交與孫家時,孫家似乎不曾以店鋪經營?”
師爺思索了下,道:“不曾聽過孫家經營這間店鋪,隻不過孫家的人,倒在店鋪裏住了很長時日,似乎當作了住宅,可在去年,便都搬出去了。”
蘇庭聞言,心中微凜。
孫家騙取這家店鋪,果然另有所圖。
那店鋪在街上,分明就是一家做生意的鋪子,比一般宅院,還貴了些。孫家若要宅院,要哪家宅院不成,偏偏要一家店鋪?
騙了店鋪,不作經營,卻當作了住宅。
是要用店鋪作什麽文章?還是要找什麽東西?
若要找什麽東西,住了這麽久,如果能找到的,也早就找到了。
去年孫家搬離,或許是找到了東西,或許是一無所獲。
若是前者,那他重新接手店鋪,八成也是空殼,孫家要找的東西,多半是帶走了。
退一步講,去年孫家若是沒有帶走東西,那麽便是證明,這些年間,孫家找不到這東西,或者帶不走這東西,如今他接手店鋪,孫家也同樣帶不走。
“從孫家借着王家小子來騙我簽訂契約的狀況來看,多半是孫家未曾得手。”
這般想着,蘇庭吐出口氣,看向師爺,說道:“如果孫家想要帶走什麽,讓他們列成單子,我要親自過目,并要前往店鋪,親自查看。”
師爺遲疑了一下,終究是點頭道:“蘇先生放心,此事交由老朽來辦。”
蘇庭稱了聲謝,又與師爺談了幾句,添了杯水。
談過片刻,師爺這才告辭,蘇庭未失禮數,送到了門口。
……
出門之後,師爺回望一眼,頗有贊賞之色。
他隐約能知蘇庭的身份。
這樣一個年輕人,身爲修行人,沒有因爲異于常人而自傲。
這樣一個年輕人,識得縣令大人,受方大人敬重,卻也沒有因爲而自視高貴。
他這師爺,僅是方大人的下屬,但這少年也沒有因爲方大人的看重,而輕視他這方大人的下屬。
“年紀尚輕,能把守心境,未有浮躁,也真是難能可貴。”
“不談其他,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能成大器。”
師爺這般念着,第一次覺得方大人對這麽一個少年如此敬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他一邊走,一邊想着。
回到了衙門。
隻見旁邊衙門内,有個年輕人匆匆上前,神色焦急。
這年輕人,勉強識字,但家境貧窮,難入仕途,所以跟随着他這老人,學些東西,日後多半也是要接替他這幕僚的位子,給方大人出謀劃策的。
對于這年輕人,師爺當作子侄看待,見他如此匆忙,不禁問道:“你這小子,又有什麽事情?”
年輕人低聲道:“确有事情。”
說着,他湊近前去,低聲道:“蘇家店鋪一事,有些變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