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占城,則被安南阮氏壓得喘不過氣來,要不是有北朝鄭氏的威脅,估計占城早被安南阮氏給滅了。
這情況,安南好像是個軟柿子啊,或許,先從安南下手比較好。
張斌想了想,随即問道:“安南鄭氏和阮氏的實力怎麽樣?”
鄭芝龍詳細彙報道:“安南鄭氏和阮氏手下軍隊都不到十萬,不過他們都會鑄造火炮,尤其是南朝阮氏,他們早就在葡萄牙商販的協助下設立了鑄炮廠,這些年來鑄造的火炮不下數百門。安南鄭氏被逼無奈,隻能找荷蘭人幫忙,後面,他們也在荷蘭人的幫助下設立了鑄炮廠,這些年鑄造的火炮也不下百門。”
張斌聞言,不由皺眉道:“他們鑄造的是什麽炮,射程如何?”
鄭芝龍緊接着彙報道:“他們鑄造的是最老式的佛郎機炮和紅夷大炮,其中安南阮氏鑄造的是佛朗機炮,射程大概三裏左右,安南鄭氏鑄造的是紅夷大炮,射程大概四裏左右”
這下有點麻煩了,安南阮氏和安南鄭氏鑄造的火炮雖然不如千斤佛郎機炮,但是卻比虎蹲炮強,如果要登陸作戰的話,就必須攜帶足夠的千斤佛郎機炮,不然步卒就會傷亡慘重。
張斌聽完彙報便皺眉沉思起來,現在看來,征服南洋主要就是要征服東籲和安南,東籲是兵力雄厚火器少,安南則是兵力薄弱火器多,到底先打哪一方呢?
鄭芝龍見張斌皺眉不語,忍不住建議道:“雙全,要不我們先遣使去安南令其歸附大明吧,安南自永樂年間被我們大明打了一次之後好像挺怕我們大明的,隻要遣使前去,他們每次都老老實實的歸附了。”
這點張斌自然清楚,他忍不住歎息道:“芝龍,安南好鬥,你知道嗎?讓他們稱臣納貢沒什麽意義,這一百多年來他們都反了幾次了,每次都搞的我們大明南部邊境不得安甯,所以,此次,我們必須恢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劃入大明治下,這樣才能保證南洋的長治久安。”
鄭芝龍聞言,不吭氣了,這家夥,要讓他們低個頭,喊大明一聲老大,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要讓人家全聽你的,這難度就有點大了。
張斌沉思了一陣,終于下令道:“元孔,遣使前去通知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讓他們即刻來降,不然,大明王師到日,就是他們人頭落地之時。”
宋應升聞言,連忙拱手道:“下官遵命。”
張斌還是決定先來文的試試,畢竟來武的代價有點大,他可不想讓天雄軍和秦軍這樣天下有數的精銳去吃炮彈。
安南的确有點怕大明,沒過幾天,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紛紛遣使跟着南洋水師的快船到了新港城,他們都表示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隻要大明給他們封個王就可以了,安南鄭氏想要的封号是平安王,安南阮氏想要的封号是廣南王。
這幫家夥,怕是故意裝糊塗吧,張斌要的是恢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納入大明治下,他們卻還想當逍遙王,土皇帝!
看樣子,不動手是不行了,他立馬召集了一百艘威遠戰列艦、一百艘鎮遠巡洋艦和兩百艘輕型鐵甲艦,帶着天雄軍和秦軍,帶着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的使者,直奔安南最大的港口海防港。
這個時候,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的确都有點怕大明,但是,他們都不想大明恢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因爲那樣一來他們就成了大明的臣子,而不是獨霸一方的土皇帝。
他們之所以都派出使者到新港城服軟,就是想告訴張斌,我們還是按老規矩來,稱臣納貢吧,至于恢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什麽的,那就算了,我們是怕你,但并不是怕得不敢還手那種,有種你就來。
百餘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大明是不可能在安南長期駐紮大軍的,因爲耗費太大了,大明朝廷根本就承擔不起,所以,永樂朝的時候大明雖然征服了安南,但是,後面大明又主動把駐紮在安南的八萬大軍撤走了,後面大明更是屢屢威脅要對安南用兵,但是,隻要安南願意稱臣納貢,大明朝廷便接納了。
他們以爲這次大明朝廷又是來威脅他們的,所以,他們都要求封王,而不願意恢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張斌可不光是威脅他們,後面還帶着恐吓呢,恐吓再不行,那就真要登陸作戰了。
沒過幾天,大明水師艦隊便來到了安南最大的海防港外,密密麻麻的巨艦一到,海防城裏的安南守軍便吓得臉色巨變,開玩笑,他們總共才幾千人馬,怎麽幹得過數百艘大明的巨艦。
張斌也沒管他們的臉色,直接就下令一百艘威遠戰列艦對着海防港先來五輪側舷齊射,然後再對着海防城來五輪側舷齊射。
“轟轟轟”,随着他一聲令下,海面上便響起了恐怖的火炮轟鳴聲,無數炮彈如同冰雹般砸向海防港,港口碼頭和停在港口的船隻瞬間被砸的木屑紛飛,海防城裏的守軍和老百姓都被吓得倉皇逃竄,不到半個時辰,海防城便成了一座空城。
張斌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這會兒還隻想恐吓一番,并不想開戰,所以他才下令讓威遠戰列艦先轟擊港口,把城裏的守軍和平民百姓全吓跑。
恐怖的火炮轟鳴聲足足持續了将近半天時間,十輪側舷齊射過後,海防港和海防城都變成了一片廢墟,這個時候,張斌才命人把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的使者叫到跟前,指着海防港和海防城道:“回去告訴你們的鄭主和阮主,如果不投降,就是這下場。”
這一下着實把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都吓壞了,這大明也太恐怖了,動不動就是萬炮其發,如果大明王師真發動進攻,他們豈不會被轟成齑粉!
他們可不知道大明能不能把上萬門火炮都拉到陸地上來,萬一能的話,他們就死定了,所以,沒過幾天,安南鄭氏和安南阮氏便相繼來投,表示願意接受大明帝國管轄,恢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