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大明開國六公爵。
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又或是後面加封幾位名将。
信國公湯和;
颍國公傅友德;
涼國公藍玉。
其實,都不是,這些公爵,到了洪武末年真正留下來的,而且後代不草包的也就魏國公徐達家族。
不過,緊接着,山河易變,燕王朱棣登基,這位朱老四等于又把江山打了一遍,自己的班底當然也是開國功臣般的待遇,況且朱老四厚待功臣,遠甚于他老爹朱重八,所以,靖難諸公也就是永樂諸公在有明一朝的地位遠勝洪武諸公。
永樂初興,始封四公。
淇國公邱福;
成國公朱能;
榮國公張玉;
泾國公陳亨。
其中張玉和陳亨都是戰死後追封的,當時,最顯貴的當屬邱福和朱能。
但是,世事難料,不久邱福兵敗,身死名敗,朱能則病逝于征途。
恰在此時,榮國公張玉的兒子張輔橫空出世,平安南,征漠北,一舉成爲永樂朝第一名将。
明成祖朱棣甚喜,加封張輔爲英國公,自此英國公世家成爲大明最有權勢的勳貴,傳九世,直到明亡,末代英國公張世澤被李自成軍所殺。
其實,英國公家族之所以能曆經九代,傳承兩百多年,經久不衰,并不單隻靠張輔的蓋世軍功,更爲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居功跋扈,對皇室忠心耿耿,而且從不幹預朝政。
這一代的英國公張維賢也一樣,任你東林黨、閹黨争權奪利,鬥的死去活來,皇上不發話,他從來不幹預,隻是老老實實的管着京營和五城兵馬司,默默的守護着京城的安全。
不過,要是昔日張輔屬下将領的後人有事相求,英國公府也不會袖手旁觀,隻要你客客氣氣的去孝敬一下,他們就會出手幫忙。
當然,這個幫忙并不像魏忠賢那種,什麽垃圾人渣都往上推,英國公府不會幹預朝廷的正常運作,你要想上位,必須憑真本事,英國公府隻保證你能獲取公平競争的機會。
像張斌,上兩次都是求的英國公府。
第一次,孝敬五百兩,英國公府給他打了招呼,科舉考試中,就沒有人敢莫名其妙的把他刷下來。
第二次,也是孝敬五百兩,英國公府又打了招呼,吏部很快便給他安排了一個縣令的缺,要不然,他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排的上号。
像孫傳庭也是,不知道他孝敬了什麽,反正,從金榜題名,到出任縣令,到升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一路都很順利,沒人搞他的鬼。
這次,張斌從吏部出來之後,又來到了大時雍坊的英國公府,親自跑到門房,遞上了名刺,并上了一千兩銀子。
這意思就是準備來拜訪英國公,有事相求。
其實,這就是個流程,英國公一般不會出面接見他,隻會派個管事來問他,有什麽事相求,如果不違背原則,英國公府就會派人去打招呼。
前兩次,名刺和銀子遞上去之後,英國公府都是派了個管事來問他,有何事相求。
他跟那管事一說,然後,金榜題名,出任縣令都很順利。
這一次,他以爲還是個管事來問話,然後他回去等消息就行了。
卻不曾想,管事是出來一個,卻沒有問他任何問題,而是直接道:“張大人,國公爺正好有空,他老人家讓你進去見一下。”
這個見一下,可不能簡單的理解爲見一下,他也當過老闆,自然知道,老闆一般不會找下面人談話,如果找人談話,肯定有原因的。
要麽是有人告你狀了,他要好好教育你一下。
要麽就是他覺得你是可造之才,準備提拔一下。
有人告狀,自然不可能,他還沒什麽事值得人告到英國公這裏來,張斌猜,很可能是想英國公想提拔他一下。
難怪孫傳庭說自己前途不可限量,看樣子,英國公應該是關注到自己了。
張斌心裏這個激動啊,英國公地位之超然,他是知道的,雖然他不幹預朝政,但是,他的話還是很有份量的,隻要自己有本事,不怕出不了頭。
他懷着激動的心情,跟在那管事後面走了大約兩刻鍾,終于來到一個大堂前。
那管事并沒有進去,而是朝他做了個請的手勢。
看樣子,英國公就在裏面了,張斌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敬的走了進去。
隻見正對大門,一個六十來歲的老者,威嚴的坐在太師椅上,正仔細打量他呢。
他連忙上前,跪到地上朗聲道:“晚輩張斌,拜見國公爺。”
英國公點了點頭,慈祥的道:“起來吧,坐,不要客氣。”
張斌聞言,緩緩從地上爬起來,恭敬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英國公仔細打量了他一會兒,這才開口贊賞道:“恩,果然一表人才,你是張繼勝的後人?”
張斌連忙點頭道:“回國公爺,正是。”
英國公感歎道:“唉,先祖手下的将領有出息的後人越來越少了,小夥子,你很不錯。”
張斌連忙謙虛道:“不敢當國公爺如此誇獎。”
英國公點了點頭,滿意的道:“說吧,什麽事?”
張斌吸了口氣,鼓起勇氣道:“回國公爺,屬下想進兵部或者都察院。”
英國公聞言,眉頭一皺,歎息道:“唉,都察院是不用想了,他們争的很厲害,都快動刀子了,兵部隻是稍微好一點,但也很激烈,本公的話不一定管用啊,你要是想謀個州府同知或者通判之類的,倒是不難。”
張斌心裏咯噔一下,麻煩了,英國公都沒把握,這兵部怕都很難進去了,但是,不進去的話,三年後又怎麽争巡撫,資曆不夠,吹破天都沒用啊!
想到這裏,他一咬牙,堅定的道:“還請國公爺成全。”
英國公聞言,想了想,突然問道:“今圍攻賊寇,如賊氣方盛,我少賊衆,或所圍之處散闊,而我兵分守不足,當如何?”
這是考校兵法,還是最簡單的考校,張斌知道,這就是《紀效新書》卷八中的一段,英國公是想看看他有沒有熟讀兵書,他連忙回道:“若我兵分守不足,必缺生路一面,分兵于去圍十裏之外必遁之路伏之。”
英國公點頭贊賞道:“好,本公拉下這張老臉去試試。”
說罷,他端起茶幾上的茶杯,吹了一口,然後又放了回去。
這是端茶送客之意,張斌連忙站起來,拱手躬身道:“多謝國公爺恩典,晚輩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