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親自幫人完成了一次土地兼并之後,隐隐有一種助纣爲虐的負罪感,讓他内心久久難以平靜,他很想做點什麽來改善這種狀況。
送走趙穆等人後,他便回到退思堂沉思起來,他想了半天,卻怎麽也想不出來自己該幹點什麽。
最後,他明白了,因爲他還不知道現在的土地兼并有多嚴重,自然是想不出什麽對策的。
他決定,先搞清楚土地兼并的現狀。
這個時候可沒什麽網絡可以查詢,也沒有什麽圖書館供人查閱,他隻能問人。
想到問人,他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師爺吳士琦,這位老秀才的确見多識廣,或許他對土地兼并的現狀也比較了解。
找師爺吳士琦倒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爲他的工作就是爲張斌出謀劃策,一般時候他都不會離開張斌太遠。
很快吳士琦便來到退思堂中,張斌罕有的客氣道:“吳先生,來,請坐。”
吳士琦有點受寵若驚了,他連忙道了聲謝,這才在張斌的下首恭敬的坐下來。
在他來之前,張斌已經考慮過了,直接問土地兼并估計他還答不上來,因爲這個時候貌似還沒有土地兼并這個定義,張斌隻能先試探道:“吳先生,不知你可估算過,我大明現在到底有多少進士,多少舉人,多少秀才。”
吳士琦聞言一愣,這個問題他還真沒想過,他沉思了一會兒,随即回道:“縣令大人,這個,小人還真沒估算過,隻能大緻猜測一下,不知可否?”
能有個大概的數字就行了,張斌點頭道:“恩,大緻有個數就行了,你說。”
吳士琦連忙接着道:“這個進士好算一點,因爲每屆也就取三百左右,而以十屆爲期,大抵估算不會超過三千人。舉人嗎,各省情況不一,大點的可能每屆取一百多人,小點的大概每屆取九十餘人,就按百人來算,兩京十三省,每屆就是一千五百名左右,十屆加起來大緻有一萬五千名左右。至于秀才,每省的鄉試每次大抵是兩千餘人,考慮到有多半沒來,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兩京十三省怕有七萬多秀才。”
張斌聞言,立刻在心裏默算起來。
進士每人免稅兩千畝,三千人就是六百萬畝;
舉人每人免稅四百畝,一萬五千人也是六百萬畝;
秀才沒人免稅八十畝,七萬多人差不多也是六百萬畝;
總共加起來就是一千八百萬畝,這個數字貌似有點不對啊!
他不由追問道:“你可知道大明耕地總計有多少?”
吳士琦聞言,爲難的道:“這個,好像沒個定數,太祖立朝之初計天下田,總共約有八百五十萬頃,後面曆代都略有增長,現在的話,估計不會少于九百萬頃。”
一頃是一百畝,九百萬頃就是九億畝,所有進士、舉人、秀才免稅的田加起來才站整個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這能要了大明的命嗎?完全不可能啊!
張斌不由追問道:“還有人其他人的地能免稅嗎?”
這個吳士琦倒是清楚的很,他如數家珍的道:“還有很多人的地都能免稅啊,比如皇室宗親,比如公侯勳貴,比如當朝和緻仕的大臣,比如各地的屯衛,還有皇親國戚、太監都可以。”
張斌聞言,不由恍然大悟,這些人才是占大頭的啊,光靠文人這點功名免稅田,根本就拖不垮大明的。
吳士琦見張斌這副模樣,貌似明白了什麽,他不由試探道:“縣令大人,您是想知道總共有多少地是免稅的吧?”
對啊,土地兼并不就跟這意思差不多嘛,張斌連忙點頭道:“對對對,本官想了解一下,大明到底有多少地是免稅的。”
吳士琦聞言,不由歎息道:“很多,很多,多至無法想象!”
張斌不由好奇道:“怎麽會無法想象呢?”
吳士琦聞言,站起來走到他跟前附耳道:“縣令大人,這個原本也不是什麽秘密,但是,說出來有點犯忌諱啊!”
就說點這事犯什麽忌諱,就算犯忌諱那也要知道啊,他不由把耳朵湊上去,低聲道:“你說。”
吳士琦見狀隻能無奈低聲道:“其實,大多數地都在皇室宗親和公侯勳貴手裏,比如皇室親王,他們都是沒有限制的,隻要挂到他們名下的地都是免稅的!”
張斌聞言,不由大驚,沒有上限那還得了,他不由低聲追問道:“那他們名下的地不是多到吓人?”
吳士琦低聲回答道:“是啊,多到吓人,像嘉靖以前,親王封地還不是很多,最多也就幾千頃,到了嘉靖以後,親王的封地動不動就上萬頃,像潞王封地就多達四萬頃,福王封地也有兩萬頃,其他皇室宗親少則千畝,多則幾十萬畝,他們還不停的接受各種投獻,這大明地都被他們刮去一大半了!”
“嘶”,張斌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最少上千畝,皇室宗親的數量,這會兒好像都不止三十萬了,也就是說,最少有四五億畝地在他們手裏!
他不由追問道:“那公侯勳貴呢?”
吳士琦低聲回答道:“公侯勳貴也沒個定數,地多的上萬畝是有的,那都是不用交稅的。”
張斌聞言,駭然道:“那老百姓手裏還有多少地?”
吳士琦低歎道:“這天下的地,皇室宗親占去最少六成,公侯勳貴占去最少一成,還有屯衛也不止一成,剩下的當朝和緻仕的大臣、有功名在身的文人還有太監等加起來也占去将近一成,老百姓手裏,總共都不到一成了!”
不到一成,那不是不到一億畝,現在大明的人口都不止一億了,張斌難以置信的問道:“一人不到一畝,這怎麽可能?”
吳士琦哀歎道:“是啊,一人一畝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九成的百姓都淪爲佃戶了,天天累死累活,隻爲有口飯吃。“
“嘶”,張斌不由再次倒吸一口涼氣,土地兼并,恐怖如斯!
九成的土地都免稅了,難怪大明窮的連十幾萬人的軍饷都湊不齊。
九成的百姓都因爲沒有地而淪爲牛馬般的佃戶了,難怪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這大明還怎麽救,或者說這樣的大明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