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府擺出這麽盛大場面意義何在,在座衆人也都有所領會。所以在漸漸消化了最初的震撼之後,衆人更加感興趣的便是今次都督府準備采取怎樣的合作方式,又是什麽樣的規模規劃。
待到會場氣氛再次轉爲活躍,沈哲子才開始讓人講述都督府這段時間所做出的各種層次的規劃。
在座這些商戶們,各自實力、層面都有不同, 因此會場也分作大大小小七八個。同時都督府這些負責講解的吏員們,也都各自根據所面對的人群不同,将這些不同的計劃進行輕重描述。
沈哲子所在的這個主會場,當然是核心所在。百餘個席位盡管沒有坐滿,但其他分會場的人也都少有填補,雖然不是什麽明文規矩,但卻是一種約束力極強的默契。
在座人家若非巨室豪富,便是有着不俗的政治背景。這些人所關注的重點,還不是關心一趟物貨往來的得失,他們更加關心那種巨額且長利的投資。
比如鼎倉渠道的打造、運路的疏通,以及倉儲的建設等等。他們甚至可以說是鼎倉裏民資部分的股東,既有早年在都中近水樓台先購入鼎券的人家,也有實力深厚、通過借貸等不斷擴大股本的後來者。
他們雖然加入不到鼎倉的管理,但過往這些年随着鼎倉的快速壯大,單單分紅一項便獲利頗豐。所以這一批人也是最爲熱切想要加入接下來鼎倉擴充的,此前單單淮南六郡,已經給他們帶來驚人的回報。
而未來則是龐大的新複領土,規模較之原本的淮南六郡大了數倍有餘,如此遠大前景,甚至不需要都督府再怎麽刻意鼓動,隻要保證鼎倉當下的經營模式不變,便不乏人準備集中身家奮身投入其中。
如果說有什麽阻滞,那就在于這些人實力強大之餘,消息來源也更多。因此能夠察覺到淮南與中樞越來越緊張的氣氛,如果不能确保梁公身在其位,那麽他們的利益肯定也要大受影響,所以在追加投資方面略顯遲疑。
淮南王的在場, 讓他們有了近距離觀察的機會。這些人的敏銳度,其實有時候較之真正身在高位的朝廷重臣還要更勝一籌,因爲他們可以說是寄生于權力之下,稍有風吹草動便關乎到家業興衰。或許由于資訊渠道的狹窄乏甚宏大格局,但對細節上的專注卻非高位者能比。
淮南王這會兒還被鼎倉的龐大體量刺激得心神不屬,而且他本身其實也沒有與這一類人打交道的經驗,應對起來便難免有幾分局促。
至于沈哲子則一直是一種國之忠良、家室良親的模樣,對淮南王關照得很,認真爲衆人進行引見,一副誠心提攜的模樣。而淮南王這會兒也唯有依靠于姊夫,言談動作中所流露出來的信任自是彰顯無遺。
這種程度的表态,其實已經足以證明沈哲子與帝室關系仍然親厚無間,若真硬要誘導淮南王拍着胸口爲沈哲子撐台面,反而是過猶不及。畢竟淮南王乃是諸葛恢的婿子,這一點舉世皆知,隻要能夠确保這聯姻關系并未影響與沈氏的親密,對衆人而言那就足夠了。
畢竟沈家乃是當之無愧事功最重的江東門戶,隻要苑中仍然保持信任,那麽時局各家縱然想要攻讦,也很難撼動得了沈家的權位。反過來如果苑中對沈家有了明顯的忌憚,那麽沈家無論當下權位再高,都很難維持長久。在這方面,琅琊王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淮南王與沈哲子之間恭順和睦的關系,算是給了在場人家一副強心劑。他們或許有着敏銳的洞察力,但終究難以涉入時局最核心的秘辛,更何況眼下人盡皆知鼎倉之前景廣闊,你不上有人上,他們也根本沒有時間去搜羅觀察更多而做分析。
淮南今次圍繞鼎倉所設計的計劃極爲龐大,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是債券、租賃、訂單、産業出售以及單獨項目引資。
債券自然是鼎券,鼎券又分爲長持分紅以及定期贖回這兩種。從目下形勢來看,無疑是長持的鼎券價值更高。
早前在都中鼎券第一次發售時,由于時人尚不認可這一事物,所以并沒有進行多麽嚴謹的分類。後來随着建康營建完成,鼎倉高速發展,有了錢财積累後贖回了相當一批鼎券。而且随着市場上的買賣流通,剩下的也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轉爲長持分紅的類型。
如今能夠長持的鼎券,鼎倉本身就在有意控制發行規模,所以在市場上這些鼎券價格都是高企不下,已經溢出券數數倍有餘,而在鼎倉内部,更可以直接作爲貨币流通。
至于定期的鼎券,那是固定的利息,随年限不等而利息也有高低。其實這種鼎券在市場上并不怎麽受認可,投資得起的看不起那點利息,而看重利息的又不敢大額投入。所以,這是一種比較尴尬的衍生品。
後來由于淮南的軍械品将定期鼎券列作可以支付的選擇後,這種鼎券才散發出活力來,自有徐州、荊州軍頭們大筆買入用作支付貨款,可以獲取一點差價。
任何事物一旦有了交易的價值,那各種交易的形式也會随之衍生出來。在去年年末的時候,都中、京府和汝南等地不約而同出現一些券商,用比面值稍高的價格将流散在外的定期鼎券大批收購,一旦數量上來了,那可期利潤自然也就變得可觀起來。
這一次,鼎倉發售的鼎券是一億錢。這裏面的錢并不是指的實物銅錢,而是鼎倉通過龐大交易量所拟定的一個結算概念。雖然是以錢爲單位,但真正用來結算的時候,卻可以通過糧、絹等等價實物進行結算,隻是在轉算的時候,直接與這個錢進行勾對。
一億錢,哪怕是按照都中等糧價稍貴的地區,以鬥米五十錢算,也足以購買兩百萬斛糧食。其中長持和定期是二八配比,長持面額分爲一萬和五萬兩個單位,定期則是百、千、萬,一萬錢爲上限。
其實對大多數時人而言,在不具備遠邑通商的情況下,投資鼎券是最方便、最省力的方式。一億錢看似龐大,但在近千人的會場上,單分到每個人頭上并不多。
尤其那兩千萬的長持鼎券還并不即刻發售,需要審計購買者必須在淮南六郡有着固定産業,将這些鼎券與産業直接挂鈎。
所以剩下的八千萬鼎券,很快便遭到了哄搶。其中一些分會場财力偏弱的人,更加傾向于短期比如一到三年這種,哪怕本身并沒有購買傾向,在這樣火熱的氛圍下,也不介意拿出幾萬錢來意思一下。
真正财力雄厚的人,則更樂于購買五到十年這種長期鼎券。尤其到場一些吳人門戶,更是給足了梁公面子,在短短一刻鍾的時間裏,便認購了足足三千萬錢的數額。在整個龐大會場中,可謂是一枝獨秀。
财力同樣豐厚、且人多勢衆的江州人家自然更加不甘示弱,一番喧鬧中,同樣購買了三千多萬。單單這兩個地方的商戶,便占據了如此龐大數額。至于剩下的一些,也很快便分授一空。
鼎券的好處是來錢快,且易于操控。在真正交易結算的時候,通過谷米等物又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單單這一點優惠,對許多實力雄厚的券商而言便意味着幾十乃至上百萬錢的收獲。而且鼎倉物流覆蓋整個江東,無需勞運,直接便可以在自家門口結算。
淮南王親眼見到鼎券的發售情況,一時間也是驚詫的瞪大雙眼,他真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想象到,錢居然來得這麽快!短短不足一個時辰的時間裏,億萬錢就算入了袋中?跟自家這位憑空生财的姊夫相比,他那位時常憂歎台中資用不足的丈人又算什麽?
鼎券這種便利性易于上瘾,且一旦信用遭到破壞,所造成的将是連環坍塌。
所以在這方面沈哲子也是尤爲謹慎,過去這些天都督府一半的準備都是用于核算鼎倉能夠承受多大的發售量。而且未來随着他的權位遞增,在這方面肯定要樹立更加嚴厲的法令和獨立的監管體系。
鼎券的銷售還不是今天的重點,而且這一點所得還滿足不了沈哲子的胃口。今天的集會被他定位分享,分享王師在這過去一年諸多所獲,分享晉祚複興所帶來的榮光。
所以接下來,才是今次集會的重點。
首先是租賃這一項,租賃車馬、舟船、倉邸以及各種技術人員。通過租賃的形式,将鼎倉所擁有的各種資源與那些實力偏弱的中小鄉宗進行共享。如果說此前的鼎倉僅僅隻是在搭設骨架,但是當更多的小鄉宗被拉入到這個大圈子來,鼎倉才會真正變得有血有肉。
而且這些中小鄉宗的加入,也可以避免一些大的豪商巨室寄托于鼎倉的壯大而變得尾大不掉,甚至可以通過鼎倉完成一些社會階層的流通更疊。
這一計劃繁瑣且漫長,而且并不能獲得短期巨利。但沈哲子還是借由今次這一集會,進行了一次重點的推廣。他相信大凡接受到這些訊息的時人,隻要不是太過閉塞保守,多多少少都能領會到這當中給他們帶來的益處。
通過借貸那些豪商巨富的錢财,來充實鼎倉這一結構的底層構架,惠及到更低層次的生民,這也算是一種溫和的财富調配。通過鼎倉這一渠道與外界交流兌換,也更有利于那些真正的寒門庶戶财富的積累和遞增。
雖然這一過程注定會是緩慢的,而且際遇當中也蘊含着危險,但不是自己奮鬥得來的收獲,就算沈哲子劫富濟貧、将豪門殺光均分财富,這些财富也未必就能被正确使用從而使整個社會活力煥發。
至于産業出售,則是沈哲子有鑒于都督府眼下事務更加龐雜,而且人員嚴重不足,所以進行一次自發性的減重。
這一次減重力度也非常大,甚至就連冶鑄産業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拆,像是一些農具冶鑄并車船打造之類,沈哲子都準備拆分出來,讓民資進行經營。至于都督府,本身隻保留核心技術的研究推進和高端軍械的制造。
如此一來,既能降低生産和管理成本,也能集中更多人力、物力,進一步提升冶鑄基地的産能。尤其都督府未來數年之内都要進行大規模的開墾屯田,對農具的需求也是激增。
這也算是都督府本身産業的一次優化和升級,保留優勢産業,而不是所有職能集于一身,臃腫且低效。而且冶鑄産業的集群效應,能夠有效将于此相關的産業集中起來納入監管,打壓民間私冶私鑄的風氣。
對于都督府而言的劣勢産業,對這些鄉宗來說仍是效益驚人。尤其還搭配着都督府的采購訂單,更是刺激了在場衆人強烈的接盤欲望。而且這些産業,本身已經有着相對可觀的技術、産能和市場,門檻可謂降到了最低,簡而言之,隻要有錢就行。
所以,這主會場中氣氛一時間喧鬧到了極點,甚至有人不顧禮節直接沖到沈哲子席畔,急切詢問該要怎樣步驟才能接手這些産業。
這種交易那都是絕對的大宗,動辄數以千萬計,自然不可能三兩句話就講清楚。而都督府準備也充分,已經以專人成立專組,負責這方面的接洽。至于今天在席上,隻是傳遞一個意向而已。
如此連番刺激,整個集會會場哪怕到深夜,氣氛仍是高漲。一直到了将近子時,才算論及項目引資。這其中最大的項目,自然便是洛陽城的重新營建。
雖然如此宏大議題,參與者必然隻能是那些财力雄厚的豪門人家。但是在場這些江東人家,不乏親眼見證一個建康城的重新營建帶來了怎樣龐大的利益效應,洛陽作爲天中古邑、帝宗故邸,其潛力之大更是遠遠勝過了江東。
所以盡管一開始都督府便公布若想加入進來,必須先期繳納一部分保證金以助軍用,但仍然不能打消衆人熱情。應者雲集,甚至于打算直接就在這樣的場合便敲定細節。
這一章改了好幾次,總算這會兒寫完了。。。抱歉抱歉。。。本來是想拆開來對話辯論的形式寫,寫着發現沒有三五章交代不清楚,又删掉重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