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南城郊,十數座營壘拔地而起,每一個營壘裏都塞了大量的難民。
經過最初幾天的休養之後,難民們中壯力者也都被組織起來,開始進行工事勞作。在經過幾輪踐踏之後,建康城已經殘破大半, 大量房屋殘骸、土堆石塊堆積在城中,有的是叛軍的殘留,有的是守軍刻意爲之的街壘。這時候,自然都需要清理出來。
一旦開始勞作,早先的餐食供給便有些不足。最初得救後的感激淡化之後,難民之内也開始出現許多抱怨,比如羹湯不稠、勞役太重之類, 尤其滿目瘡痍的都城讓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一時間情緒不免更加低迷, 連帶着勞作的熱情也漸漸消退。
宿衛們自然不會對這些難民客氣,呵斥催促隻是客氣,動辄打罵也是尋常:“你們這些寒伧賤命,僥幸能活下來,已經是朝廷恩典,驸馬高義!還敢懈怠慢工,活着又有什麽用處!”
一名民夫被推搡撞在了碎石堆上,血水霎時間塗了滿臉,還有一名宿衛上前打罵,頓時便引起了衆怒,幾名壯力上前将那兵士推搡開,不免瞪着眼怒吼道:“菜羹寡淡不如清水,本來就養不出氣力,你們這些悍卒把人往死路逼使,難道就不怕驸馬問罪!”
眼見群情激湧,那宿衛不免退了一退,口中仍在叫嚷:“你們以爲眼下餐食都是平白得來?驸馬雖然有仁義, 但也是身負诏命,若是不能如期成工,驸馬也要引咎而退!屆時台中再換一位督護過來,你們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困苦!”
聽到這話,民夫們情緒不免有所收斂,許多太高深的事情他們或許還不知,但卻知道,驸馬在鄉中時,他們這些難民在都中隻是等死,一直等到驸馬歸都,他們才有了一口吃食!
單單這一點,驸馬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便無可取代,更不想因爲自己的懈怠而讓一個不知小民疾苦的人來監工。
“可是、可是就算要我們趕工,爲什麽有人工少食多,而我們卻餐食不飽,晝夜不能歇息?”
仍然有人不忿吼道,人不患貧而患不均,他們确是親眼所見,不同營壘的難民們待遇也是分了幾個層次。
“那些人都是一技所長的匠人,你們要是能做得了他們的工,也能吃他們鍋竈裏的餐食?怪隻怪你們自己沒有本領,又要怨哪個!”
類似的争端,偶有發生,大量的不滿情緒,也漸漸傳遞到了沈哲子這裏。
對此,他也沒有什麽好的解決方法,索性暗示下面人趕工兩日,等到各種不滿情緒在諸多營地蔓延到了一個程度,乃至于發生抗工流血事件後,他才讓人在罪囚營裏提出一些囚犯來換上宿衛衣衫斬首,将頭顱傳示各營,順便恢複了正常的勞作強度,不滿的情緒才有所緩解。
什麽數字,一旦堆積到一個量,都會産生驚人的效果。
沈哲子元月中歸都,開始處理都南赈濟事宜,元月末才勉強梳理出一個大概。而與他一同抵達京畿的三十萬斛赈災米糧,也已經将要告罄。
但好在基本的脈絡已經梳理出來,接下來事情的重點已經從前期的赈濟轉爲了災後秩序的重建。
沈哲子歸鄉隐遁數月,誠然名望已經攀升到一個頂點,但非議聲也不是沒有。尤其在他歸都後,台中旋即便發布政令,三征不應者永作禁锢。
這一項政令可以說抽掉了各家觀望時局、待時而出的餘地,誠然政令的頒布者王導飽受物議。而作爲始作俑者的沈哲子,其實也是名望大傷。
但這對沈哲子而言也實在不算什麽嚴重的事情,往年他确有愛惜羽毛、邀取名望的舉動,但那是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今他在時局中的地位,早已經不是名望所決定的。這世上永遠不缺議論家,也永遠都需要能做事的人。
歸都之後,他首先接手的就是眼下最爲棘手的問題,并且在極短時間内做出了成績。如今都南絕大多數區域已經肅清,流人也都漸漸歸籍,事情總算上了軌道。
能在這麽短時間内解決困頓台中大半個寒冬的問題,首先自然是因爲沈哲子帶來了充足的物資。沈哲子在鄉幾個月,也不是無所事事,最重要的就是走訪商盟各家。
吳中這些人家雖然多在商盟之内,但也并不需要對沈家完全俯首稱臣,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獨立性。如果沈哲子不能拿出一個讓他們滿意的方案,他們同樣可以置身事外。
這是吳中長久以來的封建世風所決定的,哪怕當年割據江東的舊吳孫氏,不過僅僅隻是江東一盟主而已。孫權在位多年發動起一系列的政變,陰謀與殺戮統統用上,仍然不能完全瓦解江東世族的鄉土力量。
除了鄉人們的支持之外,另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沈哲子有一套執行力和效率都極高的行政班底。這一套班底以他早年治家時的核數團隊爲基礎,如今規模已經達到數百人之多,同時還搭配他家諸多族人并門生。
豪族之所以擁有雄厚的鄉資,具體除了體現在擁有的田畝和人丁之外,更在于對地方事務的話語權。
以沈家爲例,像是沈哲子和老爹沈充這樣優秀的族人在異鄉任事,保障家族的特權來源。而另有一部分族人則長居鄉裏,大量擔任郡縣一級的屬員,以确保特權的實施,一點一點轉化爲家族真正擁有的力量。
高效專業的核數團隊保障信息的快速錄入,而那些長期擔任掾屬吏員、精于具體事務操作的族人和門生們,則确保一項項舉措的決定和實施。
從這一點而言,類似琅琊王氏那種高門,他們獲取權力的主要來源是對皇權的分享。可是沈家這樣的新奇門戶,除了能夠分享到皇權之外,更擁有廣泛鄉土支持!
總之,困頓王導等台中諸公良久的京畿災情,就這樣被沈哲子波瀾不驚的給解決了。
沈哲子向來不相信什麽論功行賞,尤其是在朝廷已經喪失公信力的時下,所以,在赈災的過程中,他已經開始着手挖掘利潤點。
足足十數萬的受災民衆,在别人看來是一個天大的麻煩,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尤其是這些底層的小民人微言輕,即便是出面救助了,受到感恩戴德,但也不足對名望産生立竿見影的影響。對于許多人而言,有那個時間,不如組織一兩場清談,拜會幾位時下的名士。
但是在沈哲子看來,這些受災之人卻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一個可以堂而皇之大肆征用人力的機會。除了難民中分布廣泛的壯丁勞力之外,對沈哲子而言,最寶貴的就是大量工藝熟練的匠人!
在中古這樣一個相對比較原始的農耕氛圍中,大規模的城鎮聚集人口,除了要依賴于發達的農耕之外,也必須要有豐富的手工業配合!建康城這些受災的民衆,除了其他地區流落至此的流民,和郊野一部分農戶以外,匠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自古以來,北方的各項工藝都要比南方優秀得多,哪怕再過幾百年,仍是如此。沈家的各項手工制品之所以能夠保證高質量,那是因爲沈哲子帶來一些技巧,和有準确目标的研發,并不意味着南方整體的工藝技巧已經超越北方。
叛亂之前沈哲子在曲阿置業,也在大力招募工匠,但其實收效并不能算高。相對于吳中土著的沈家,這些南來的匠戶們更信任朝廷和那些僑人舊姓人家,而朝廷也在大力招攬這些匠戶安置在建康城周遭。
加上那些僑人門戶的競争,沈家始終沒有太大競争力,始終存在一個龐大的用人缺口。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沈家各項産業的壯大。類似南苑這種高端市場的經營,除了發揮本身的技術優勢之外,其實也是一個無奈之選。
沈哲子統理赈災事宜,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有完全獨立于台城行政構架之外的權力,一方面是不願與那些效率低下的台中各寺署打交道,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能夠更自由的遴選匠戶。
能有一技之長的匠戶,通常都要籍成另冊以區别于普通民籍管理,而且朝廷每年都要檢閱,假使匠戶減少,通常負責管理的官員還要遭受罪責。所以,哪怕是世家大戶,也不能如蔭蔽尋常丁口一樣,大肆吞沒這些匠戶。
可是曆陽軍攻破建康之後,大量的籍冊都被焚燒一空,當中自然也包括這些匠籍!所以沈哲子現在的狀态就好像是老鼠掉進了米缸裏,大量都中匠戶被從難民中篩選出來,随便他去征募!
所以當難民們籍冊整理完畢後,有千餘戶原本的匠戶消失在了籍冊上!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朝廷管束最爲嚴格的冶鑄類匠人。這些匠人們一旦挑選出一定規模,即刻就被船送去了沈哲子的烏江侯國。
時下都中米貴,正當妙齡的女伎之類,價格不過在三五鬥之間。可是一個工藝純熟的壯年匠人,價格卻是十數倍往上。而且這一類的奴仆,根本不會大規模在市場出現。
沈哲子蔭蔽的這些人口,本身已是一筆龐大财富,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配套的投入,一兩年之間,就能在他的侯國發展出一套産能巨大的軍工産業!
新的一個月了,嚴肅認真求保底月票。。。淩晨還有一更,可以明天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