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恪的最終處理李承乾到現在還沒有下定決心。
李承乾看着薛仁貴,這個大唐他最信任的人之一,想聽聽他怎麽說。
薛仁貴再朝李承乾躬身行禮才開口道:“太子殿下,有些話臣本來不該說,隻是臣一身所有皆是太子殿下所賜,到了這個時候也就顧不得‘疏不間親’了。”
雖然薛仁貴一直以李承乾的心腹自居,但是說到對付李世民、李治、李恪這些李承乾的至親還是要表表忠心,以免李承乾懷疑他别有用心。
李承乾看着薛仁貴沒好氣地道:“仁貴啊,孤王手無縛雞之力全賴你活命,什麽時候把你當過外人?”
薛仁貴再次躬身一禮道:“臣知道,臣知道。”
李承乾不耐煩道:“你到底是什麽計策?”
“放吳王去長安。”薛仁貴說罷垂下眼睑,不再看李承乾。
李承乾神色狐疑地看着薛仁貴道:“把吳王也送去長安城,陛下豈不多一個皇子選?”
薛仁貴擡起頭神色慎重地道:“隻有如此陛下才能徹底放棄晉王。”
李承乾一想也是,李世民密诏召李恪進長安,明顯對李治已經不報希望了......想到這裏又不由地咬緊牙關,暗道:我到底哪裏得罪他李老二了......
薛仁貴聽見李承乾吱吱锉牙的聲音,忙低下頭裝做什麽都沒有聽見。
李承乾在心裏把李世民痛罵一頓,稍息胸中怒氣,才細思薛仁貴的建議。
李世民能放棄李治,可是長孫無忌卻不能放棄李治。
至于讓長孫無忌接受李恪,李世民不會那麽天真吧?
說不得,李世民爲了李恪還要除去長孫無忌呢......不過,對李恪也要防着。
李承乾想明白這些也就知道薛仁貴剛才爲何吞吞吐吐的了,放李恪進長安是很冒險的。
不過李承乾不怕,因爲他在長安還有後手足以對付李恪。
既然下了決心李承乾便不猶豫,擡頭對外喊道:“三弟洗了臉沒有?”
劉葵聽見知道這是李承乾有了決斷,便引着洗過臉的李恪二次進帳來。
“三弟!”
李承乾一看李恪走進來忙站起來迎上去,拉住他的手溫聲道:“三弟快來,爲兄有要事與你商量。”說罷與李恪把臂同行。
李恪猜測自己的命大概暫時是保住了,忙表忠心道:“小弟都聽大哥的。”
李承乾把李恪拉到帳裏先按着他坐下自己才回主位坐下,面帶憂色道:“不怕三弟笑話,大哥剛才看見父皇給你的信真是又妒又恨,可憐我滅了高句麗父皇都沒有寫一封信給我。”
李恪聽了不好說什麽,隻尴尬地低着頭。
李承乾見了又自我排解地歎一口氣接着道:“不過不管怎麽樣父皇就是父皇,我們身爲人子還能真恨父皇不成,那不成了不孝的畜牲?”
“大哥所言甚是。”李恪忙附和道。
李承乾聞言伸出雙手握住李恪的雙手,真誠地看着他道:“難得三弟跟我一樣的心思,爲兄就更放心了。
現在長安城和朝廷都由長孫無忌一夥把持,父皇的安危實在讓人憂心,爲兄現在必須率大軍回朝,爲兄雖然恨不得肋生雙翅飛回長安看望父皇,奈何大軍行程緩慢爲兄分身乏術......現在三弟懷裏有父皇送來的親筆密信,不知三弟可願意冒險先進長安,在父皇跟前盡孝?”
李恪聽了這話一下子呆住了,怔怔地看着李承乾不知道他這話真心還試探。
李承乾看出李恪的心思,語氣更加真誠地道:“爲兄說的都是肺府之言,三弟隻管說願不願意去。”
願意,當然願意。
李恪恨不得把心裏的話大聲喊出來,面上仍疑慮地問道:“小弟能遵從大哥的命令去父皇跟前盡孝實是求之不得。隻是如此一來小弟與大哥兩地分開,不能随時受大哥教誨,難免有小人從中挑撥。想到大哥可能因小人挑撥而傷心,小弟就不敢輕離大哥左右。”
李承乾看着李恪心裏氣惱,李恪說這話時語氣極低用辭也算委婉,可是話裏的意思十分明白:那就是我信不過你。
所謂的“小人挑撥”不過是變臉的理由。
李承乾默然一會兒才沉着臉道:“老三你别不識好歹,我要殺你早動手了,就是現在隻要我一聲令下還能有有救的了你?”
李恪聽了直接沉默。
李承乾見了知道李恪想要讨價還價,隻得再次換過一副口吻道:“三弟呀,爲兄讓回長安除了擔憂父皇龍體,也是擔心小李白。隻要我回到長安時你把小李白抱給我,什麽樣的小人言語能動得了我的心呢?
如今的局勢你留在我身邊不過是多一員戰将,可你回到長安城隻要護住父皇和小李白,到了新朝就是大功一件,爲兄剛才在席間的話自然要全部兌現,以成就咱們兄友弟恭的千古佳話。”
李恪一想也确實如此,不過還是有些擔心地道:“隻是父皇.......”
李承乾聽到這裏立即擡手止住李恪道:“爲兄是大唐的皇太子,父皇也從未有過别的心思,這一點天下人都知道,爲兄自然是深信不疑。”
李恪聽了一想也是,雖然李世民易儲的心思已經非常明顯,但李承乾回到長安登基時總不能說李世民不想傳位給他吧。不但不能說,還得昭告天下李世民非常認可他當皇帝。
這樣一想,李恪就覺得此去長安确實隻有好處,如果李世民勝利了那他就順理成章入主東宮,李承乾勝利了他就一心經營海外,日後也必定青史留名。
至于李治勝利了怎麽辦?
不好意思,這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内。
李恪想通這些深吸一口氣,站起身鄭重向李承乾行禮,語氣沉重地道:“既然大哥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小弟願意聽從大哥命令奔赴長安。”
李承乾見李恪同意連忙起身,扶起李恪真誠地道:“父皇和小李白的安危就拜托三弟了。”
......
......
李承乾和李恪最後達成協議,雙方對于這個協議都很滿意。兩人走更衣的寶帳回到宴席間繼續開宴,直到太陽西轉,李恪帶着百十個随從奔赴長安。
李承乾也下令大軍拔營前往落陽,另外派郝處俊帶一支偏軍沿河護送李恪帶來的物資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