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着李義府整理的詳實且全面的長孫無忌謀反的材料,他要不是穿越而來的就相信了。
往下翻還有于志甯參與謀反的材料,李承擡頭看一眼臉掩飾不住得意的李義府,淡淡地問道:“孤王把這些東西拿去給陛下看,陛下會相信嗎?”
李義府沒明白李承乾意思的,怔了一下才道:“謀反大罪陛下應該會十分震怒的。”
李承乾聽明白了,李義府的意思是趁李世民震怒的時候直接處理掉的長孫無忌,李承乾微一搖頭道:“易曰:履霜堅冰至,一日兩日萬幾。講得就是事情要慢慢來,你讓孤王突然把長孫無忌謀反材料遞給陛下,倒不如孤王直接拿把寶劍,跪在陛下面前求陛下把孤王和長孫無忌殺一個來得痛快。
那樣至少陛下知道孤王與長孫無忌勢不兩立,他日也好留下制約長孫無忌的辦法……”
李義府前天接了李承乾的任務以爲李承乾恨長孫無忌和于志甯,爲鋤掉他們才對李泰網開一面的,所以一心隻想着怎麽鋤掉這兩位,幾天來夜以繼日的做出這麽多材料,忘了這裏面的風險。
此時一聽李承乾如此說立即明白了,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兩人自少年時即是好友後來又是姻親,長孫無忌爲了李世民出生入死,李世民對他信任程度絕對要超過李承乾。
這樣的人隻要李世民在一天就别想用下作的手段誣蔑陷害,除非他真得做了什麽,否則李世民震怒之下降旨徹查,最後一切後果都将落在自己頭上,那可真是誅族之禍。
李義府想到這吓得額頭見汗臉色慘白地跪下道:“是臣之失!”
李承乾看着李義府道:“這件事都有誰知道啊?”
李義府聞言慌忙道:“臣還有—”說到這另外的人時卻又突然頓住。
李承乾見他不說也懶得多問,直接道:“自己處理!”
“臣遵旨!”
李承乾拿起桌上文書向李義府揚揚道:“你這個辦法不錯,隻是這一次找錯人了。要找那種孤王能直接處理的人,又能讓這兩位惹一身騷,他們還不能開口辯駁的人。
明白嗎?”
李義府聽了心裏一震好像抓住了什麽,但又沒有抓住,聽李承乾問忙點頭道:“明白!”
李承乾知道他能想明白,便接着道:“人鋤掉了要及時告訴丘神績,讓他用收拾韋家的辦法,再收拾一遍。”
“臣遵旨!”
“去吧!”
李義府雙眼盯着李承乾手裏的文書不說告退,李承乾當成沒有看見,扶着桌子緩緩站起身走下寶座。
李義府看着李承乾往外走慌忙告退,站在一邊等李承乾走大殿才失魂落魄地離開。
李承乾邊走邊想,曆史上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謀反能成功那是因爲長孫無忌爲了大權獨攬,或者說是爲李治皇位的穩固,在朝中排除異己可謂是天下第一号權臣。
當時武則天還沒有斬露頭角,朝中大臣都認爲主弱臣強,李治才得以下旨把長孫無忌趕出朝堂流放黔州,然後在重審之前許敬宗派人去把長孫無忌逼死。
這裏面穩住李治的武則天功不可沒,可是李世民不是李治,後宮也沒有一個人能像武則天穩住李治一樣穩住李世民。
李承乾已經趕走了房玄齡,要是誣長孫無忌謀反,恐怕李世民就要多想了。
李承乾把這件事情前後想一遍,再次确定自己沒有做錯什麽,便放下心來。
李承乾這些日子除了處理公文就是讀書,不但對唐朝有了更深的了解,對唐朝以前的曆史也加深了一遍,所以處理起事情也小心多了。
“老鬼讓你找的鴿子找來了嗎?”李承乾一邊走着想起剛剛出使大漠薛延陀汗國回來的崔敦禮上書薛延陀真珠可汗向大唐求娶公主的事,就非常着急建立長線通信方式。
李承乾準備暫時把關中穩定下來後,親自去一趟定襄城想辦法徹底把大唐的北疆納入朝廷的治理範圍内。
老鬼不知道李承乾的心事,聞言笑呵呵地道:“太子殿下要找的東西哪有找不到的道理,這不奴婢前天才把消息放出去,這兩天就有人給送來了幾百隻。
奴婢今天已經挑了幾隻最肥的給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炖上了,這會兒也該送到承恩殿了……”
李承乾聞言滿臉黑線,停住腳轉過頭來看着老鬼道:“孤王不是讓你找來鴿子養起來嗎?”
老鬼看李承乾神色不對,一怔道:“是養起來了,幾百隻呢,一天也吃不完啊!”
李承乾見他還不明白,不由大聲道:“我要鴿子不是吃的,是要養的!”
老鬼聞言一臉爲難道:“太子殿下,那鴿子有什麽好養的?您要是想養鳥,鷹鹞苑有的是各種珍禽何必養這就會飛的鴿子呢?”
李承乾現在對老鬼好些,老鬼對于一些小事也越發的有他的主見了。
李承乾聞言沒好氣地道:“我上回不是跟你說了,要訓練鴿子送信嗎?”
“鴿子真能送信?
但是這些鴿子一開籠子就自己飛跑了,往哪送信去啊?”老鬼一臉的不相信。
李承乾搖搖頭,一邊往前走一邊對老鬼道:“明天,你準備一盆水把這些老鴿子挨個拿着頭浸到水裏一會兒,隻要别淹死了就行。然後這些鴿子就不記得原來的家了,從此把東宮當成它們的家。
仔細喂養幾天後,給鴿子腳上做一些小牌子寫上鴿号,就把鴿子帶到外面去放飛,看它能不能飛回來。
放飛要由近及遠,先在東宮附近,然後長安城,長安城周邊的各縣,洛陽、太原等地……”
老鬼如聽天書一般,雖然都聽懂了但依舊感歎道:“哎喲!鴿子能飛那麽遠呢!”
李承乾已經懶得再理他了,直接怼他一句:“照孤王說的做!”便往前走去。
經過程名振這幾天的推波助瀾,長安東西二市的糧價已經漲到六個錢一鬥了。
一些家裏沒有存糧的百姓聽說長安缺糧都拼命往家裏買糧,無奈民部開倉每鬥五個錢的糧食,每日隻賣半天。
一些擔心糧價再上漲的百姓隻能一邊罵着,一邊去其他糧商那裏買六個錢一鬥的糧食。
中書舍人高季輔等人看到這樣已經準備,上書請朝廷速速調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