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讀者對文中的價格提出疑問,這裏就本文的背景和價格做一些說明。
文中的趙家溝,是本縣最窮最落後的山區,離縣城遠不說,最主要的是交通不便,所以他們賺錢的途徑少,一家人家裏沒有一百塊錢的積儲很正常。别說一百塊錢,就是十塊錢都沒有都可能,而且那個時候的一百塊錢不是一筆小數目。
南村,雖然也是農村,但是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土地肥沃,水利充足,離縣城又近,賣個雞鴨小菜之類的賺點錢比其他地方容易,所以是南縣這個農業縣是最富裕的村子。
所以,别說是那個時候,就是現在,同樣是農村,差距也很大,有些農村可能還掙紮在溫飽線上,有的農村卻已經是小康生活,比城裏的工薪階層都富裕。
還有一點關于房子價格的問題,那個時候的人關注的是溫飽問題,所以糧食貴,房子卻很便宜,特别是舊房子,大多數人都是攢錢一次性蓋新房子,所以買舊房子的人很少,而且那個時候的房子都是考慮實用價值,而沒有炒房的意識,一般人都不會買舊房子住,都是傾其所有蓋一個新房子打算住一輩子。
因爲隻考慮實用性,所以那個時候城裏和農村房子價格差距不大,都是從建蓋房子的成本價來考慮的。
八十年代初全國平均工資64元,像南縣這樣的小縣城工資是十元到二十元之間。
而姑姑姑父修路四個月就賺了兩百塊錢,有的讀者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件事情卻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
八零年,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南疆之戰爆發,而南省邊界,就是主戰場,姑姑他們這些青壯年被緊急招去修的路是國防路,必須盡快完工,所以緊趕慢趕,白天黑夜的幹,很辛苦,但是報酬也高。兩個人四個月就有兩百塊錢的工資也是正常的。(本人的長輩就參加過修國防路備戰的事情。)
當然,作者文中的價格不是百分百準确,但是百分之八十還是真實的。
希望讀者多多包涵,這畢竟不是紀實文學,而是以故事性爲主的網文,不要太多考據那些細枝末節。
最後,感謝大家對本文的關注!希望多提一些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