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前些時日國庫充盈的緣故,南京皇宮修繕了一些,比陳越第一次入宮時好了很多。
一路上,路過的宮女太監們都好奇的看着風塵仆仆顯得髒兮兮的陳越,有認出陳越身份的立刻露出了恭敬的面容。
陳越無心理會這些,心中飛速的思考着,爲何崇祯召見自己如此之急,看來局勢比在杭州時王寅所講更加的危急了!
到了乾清宮前,自有小太監進殿禀告,隻是片刻的功夫,就等到了崇祯宣進的消息。
步入乾清宮裏,當看到斜靠在床榻上崇祯的面容時,陳越頓覺眼睛發酸,一股難言的悲傷湧上心頭。
隻不過半年未見,崇祯面容已經變得陳越不敢相信。
昔日隻是有少許白發,現在竟然滿頭都是雪白,再加上蠟黃的面容、滿面的皺紋,他可才不到四十多的年紀啊,看起來卻如同六七十的模樣!繁瑣的事物,越發艱難危急的國事,已經壓垮了崇祯的肩膀,徹底摧毀了他的健康。
“陛下......”陳越搶上幾步,撲倒在地上,哽咽着幾乎說不出話來。
崇祯微閉的眼睛睜開了,輕微的咳嗽着,看着跪在身前不遠處的陳越,心中也說不出是什麽滋味。
是面前這個人把自己一手從北京救出,擊敗福王叛亂,把自己重新扶上皇位;是面前這個人爲自己南征北戰,擊潰了滿鞑的兩路進攻,拯救大明于搖搖欲墜,爲此甚至搭上了父親的性命。
而自己卻出于平衡以及忌憚的心理,給其高官厚爵的同時卻也對其進行了制衡。爲了不使其功勞過大在朝野威望太高,自己沒有按照實際情況讓其奪情起複,而是聽從朝臣建議讓路振飛帶兵北伐。
而就是這一決定,葬送了大明十多萬軍隊,使得大好的局勢毀于一旦,而順賊西賊借着這個機會,竟然趁着隆冬季節出川,現在半個大明已經處處都是烽火!
對以往的決定,要說心裏不後悔那是不可能,可崇祯卻自問自己并沒有做錯什麽。他身爲皇帝,駕馭臣下必須要采用一些平衡的手段,肯定也不能容忍一人掌握太多兵權威脅統治。
對陳越的忠心,崇祯并沒有懷疑太多,他以往也不過是出于平衡的心理予以提防而已,怪就怪滿朝文武都是庸才,除了陳越竟然沒有一個可用之人!
雖然後悔,雖然心中急切,可從崇祯口中說出的話語卻是另一番滋味。
“陳越,你是不是對朕不滿?”打量陳越片刻,崇祯突然問道。
陳越愣了一下,這是什麽節奏?
“陛下何出此言,臣如何敢對陛下不滿?”陳越惶恐道。
“若不是對朕不滿,爲何整個冬天都不見你的消息?以至于北伐之時,朕不得不用路振飛爲督師進行北伐,以至于引發敗績。”崇祯冷然道。
這都是我的錯了?陳越愕然了,不過從崇祯的話中也聽出了另一番意思,也就是說若是當時陳越沒有離開舟山去倭國,崇祯會下奪情起複讓自己領兵北伐的聖旨,從另一個層面表述了對自己的信任。
“臣因父喪心灰若死,爲了排解愁緒便乘舟泛海,遇到風浪飄到了倭國,直到冬季才會,哪裏是什麽不滿?再說陛下對臣恩重如山,以弱冠之齡得封國公,更許諾以公主許配微臣,微臣又豈能不滿?”陳越道,有很多的事情無法解釋,便以泛舟出海消解心緒進行搪塞。
“戶科給事中熊汝霖上奏疏彈劾于你,說你私自出兵攻打東番,有學虬髯客抛棄大明遠走海外立國之意圖,你又作何解釋?”崇祯再次問道。
“熊汝霖簡直無知無識一派胡言,攻打東番的情形細節我已經向朝廷禀奏過。臣彈劾熊汝霖構陷大臣心懷叵測,必須罷其官免其職,打入大牢逼問其動機!”陳越叫道。
“胡說!熊汝霖身爲禦史言官,風聞奏事是其權力,豈能因言獲罪!”崇祯瞪了陳越一眼,呵斥道。
“在朝廷當官受到彈劾,沒想到遠避海外還被彈劾,這日子真的沒法過了,臣請求辭去一切官職爵位,就讓我當個普通的平頭百姓吧!”陳越抱怨着耍起了無賴。
都什麽時候了,都病成這樣了崇祯還想着先敲打自己一下,這讓陳越心裏很是不爽。
“你!”崇祯頓時有些氣結,現如今形勢如火如荼,他還等着陳越去滅火,若是陳越因此有了情緒,那可真的不好辦了。
“傳旨,熊汝霖言語失當,有失體統,免去其戶科給事中一職,改派往廣西爲知縣。”崇祯無奈之下,隻得吩咐道。
一旁侍候的韓贊周迅速記下了崇祯的話,内心卻滿是感慨,陳越隻不過是一句話便令一個堂堂的戶科給事中丢掉官位,看來這南京的局勢有又要大變!
逼迫崇祯罷免了曾彈劾自己熊汝霖,初來南京便立下一威,想來朝廷的官員們再面對自己時都得掂量一二,對這陳越頗爲滿意。
不過看着崇祯的臉色,陳越也不得不詳細講解了一下攻打東番的意義。
“......東番地方千裏,土地肥沃,我大明無地之民太多,足以安置數十萬百姓,可極大的緩解朝廷的壓力。”陳越末了道。
崇祯強撐着聽陳越講訴,卻也生不出多少興趣,陳越描述的未來占據南洋各島,移民貿易,借以解決大明各種矛盾看似非常美好,可現在大明之危險已經迫在眉睫,他沒心思考慮那麽長遠的事情。
“愛卿所言很有道理,可朕卻是不知還能不能等到那時。”崇祯歎道。
“陛下何出此言?”陳越惶恐道。
“朕的身體怎樣朕知道,朕就想着能夠看到剿滅流賊,然後再看到你和坤興成親,便于願足矣!”崇祯歎道。
“陛下放心,順西流賊雖然聲勢浩大,在臣眼中不過是一些跳梁之輩,用不了多少時日便能一掃而空!”陳越知道崇祯最想聽的是什麽,慨然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