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對修繕酃縣城牆興趣不大,但夯土牆垣不耐雨水沖刷浸泡,若是置之不理,必然導緻牆垣出現裂縫,乃至傾塌。
而抵擋雨水沖刷最好的辦法,就是編織草苫,覆蓋于牆垣之上,這筆費用,斷然不能節省。
江南地區,不比北方,因爲雨水過多,以夯土築城,徒耗錢财人力,并不劃算,基本年年都要重新修繕加固。所以江南諸縣,很多都是“編木爲城”、“竹木爲城”。
劉景作爲現代人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夯土在内,包磚于外,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當今人們認爲,磚,屬陰,此時大多用來搭建墓室。
包磚城牆看似費用巨大,實則如果計算夯土城牆每年修繕加固的費用,絕對多到令人瞠目結舌,反倒是包磚城牆更爲劃算。
當然了,即使劉景有意使用包磚技術,也不會用在酃縣縣城,這座城市,結局早就已經注定,未來将會逐漸廢棄。臨蒸鄉,才是代表酃縣的未來。
劉景決定将縣治遷往臨蒸鄉,并擴建鄉邑,将它打造成一座真真正正的軍事堡壘,以用于日後抵抗劉表大軍。
這天,劉景在嚴肅、褚方的陪同下,劉亮、于征等二十餘名護衛的保護下,一路登上堤壩。
劉景舉目張望,看到的是一派火熱朝天的忙碌景象,十數裏堤段,分布着數以千計帶着鐐铐,衣服褴褛的囚徒,他們或畚锸、或負土,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賣力幹活的原因絕非出于自願,稍有偷懶,後面負責監工的縣兵就會甩動手中的鞭子,狠狠抽在他們的身上。
縣兵可不會對囚徒心存絲毫憐憫,往往幾鞭子下去,囚徒就已被打得鬼哭狼嚎,痛不欲生。
囚徒中不單有男人,亦有不少女人,她們隻需要負擔運土等相對較輕的任務。并且劉景之前曾下嚴令,任何人不得侮辱女囚,敢有違背,必将嚴懲不貸。
有些人一開始不以爲然,把劉景的話當耳旁風,直到他們看到有人因此而獲罪,被迫戴上鐐铐,和囚徒一起修繕堤壩,這才心中大震,不敢再有違其令。
在這批修繕堤壩的囚徒之中,荊蠻占據了不小的比例,人數有八九百人,原本荊蠻人數還要更多,隻是被單日磾招降了。
劉景不出意外在他們中間看到了绾發椎髻,雙耳戴着碩大金環的單日磾的身影。
這時,單日磾也看到了劉景,立刻帶着幾名親信趕來。
“劉君……”
“翁叔,今天有收獲嗎?”劉景笑着問道。單日磾一開始招降工作,進展得并不是很順利,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開始修築堤壩後,不僅吃不飽飯,還有幹不完的活,事情就開始順利起來,幾乎每天都有新人加入。
“有。”單日磾一臉喜氣,颔首道,“又招攬到了五人,人數已接近三百。”
劉景笑道:“你若是能将這些人全部招降,就有了返回衡山報仇的本錢。努力、努力。”
單日磾聽得精神一振,雖然知道此事難度極大,可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實現。
當初他慘遭滅寨之禍,帶着僅存的十餘名親人殺出衡山,心中一片迷茫,不知該如何報仇,而今,機遇就在眼前。
劉景又提醒他道:“隻是,翁叔,新降之人,還是要多加注意,不可疏忽。”
“諾。”單日磾面露尴尬之色,劉景說這話自然有原因,之前有荊蠻詐降,然後趁夜逃跑,隻是因爲不通漢話,形象有異,沒跑多遠,就被都鄉亭部擒住。
那人被扭送回來的時候,單日磾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他以真心待人,用漢話來說,那就是“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可最終卻遭到背叛,因此他聚集麾下所有盤瓠子孫,當着衆人的面,親手将那人斬殺。
随後劉景沿着堤壩,視察數裏,而後方歸。
…………
時間悠悠,轉眼就到了四月下旬,賴慈在酃縣居住了整整一個月,又見兒子劉群依舊活潑,并無水土不服的現象,便動了帶他返回零陵家鄉探親的心思。
酃縣距離她的家鄉僅區區數百裏,乘船不過數日可至。
她十六歲嫁入劉家,今年則二十五歲了,不知不覺間,她離家已經有九年。讓她慶幸的是,父母至今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自從丈夫劉遠去世後,她對父母的思念與日俱增。
此事不是她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尤其是要帶走劉群,勢必要得到其叔父劉景的同意才行。
因此,在劉景休沐之日,和鄧瑗一起前來探望她的時候,賴慈趁機和劉景談起此事。
劉景微微一怔,自從兄長劉遠去世後,嫂子賴慈心若死灰,情緒很少外露,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如今,他卻在嫂子明亮的眼眸中,看到了“期待”二字。
“嫂子她一定很想回到那個生她、養她、愛她的地方吧……”劉景心中默默地想道。
對于嫂子賴慈想要回娘家探親的決定,他當然不會拒絕,事實上這件事最早還是他提出來的,隻是事到臨頭,他心裏還是稍稍有些擔心……
他不擔心嫂子,他擔心的是嫂子的父母,會借此機會将她留于家中,令她改嫁他人。畢竟,嫂子今年才二十五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哪個父母願意看到女兒就此守寡一生呢?
劉景沉吟半晌,說道:“嫂子欲帶虎頭回零陵,我并無意見。隻是,近來湘江水面上的賊寇畏懼我的威名,紛紛逃入零陵,嫂子回去,路途未必安全。不如這樣,我派船艦兵卒,護送你們回去,确保不受滋擾。”
賴慈倒是沒有多做他想,問道:“仲達,派兵護送我和虎頭,不會對你造成影響吧?”
劉景笑着搖頭道:“不會。”
“那就好。”
賴慈歸心似箭,當晚就收拾行裝,翌日一早,便領着兒子劉群,登上劉景爲她倆準備的船艦。
爲了确保嫂子賴慈和侄兒虎頭的安全,劉景可謂用心良苦,不僅派出一艘鬥艦級大船,以及上百棹卒,更讓劉祝親自坐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