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在震天的馬蹄聲中,馬周率領數十騎卒飛馳而至,擺出錐形陣,狠狠鑿向陷入混亂的荊蠻。
荊蠻剛剛經曆一場慘敗,此刻早已是人心渙散,面對如同奔騰江河一般咆哮而至的漢騎,有的發出凄厲的慘叫,妄圖作最後的抵抗,更多人卻選擇逃跑,因爲隻要能逃入群山,便可脫險。
十幾名脾氣倔強、不願逃跑的荊蠻猬集一處,勉強組織起一條防線,可惜這條漏洞百出的防線,在馬周率領的騎隊面前不堪一擊,就仿佛是一葉小舟,瞬間便被“驚濤駭浪”所吞沒。
荊蠻最後的抵抗沒有取得一絲成效,馬周率騎浪卷而過,馬不停蹄追擊逃亡的荊蠻。由于諸蠻隻顧埋頭逃命,對背後沒有半點防護,諸騎從後追上,揮舞長刀,肆意砍殺,無往不利。
群山看似近在咫尺,仿佛轉眼即至,然而最終,所有逃跑的荊蠻全都倒在了路上,或是被殺,或是跪地投降,無一漏網。
一個耳戴金環,年歲甚輕的荊蠻被騎矛貫穿胸膛,釘在地上,染血的雙眼無神的望着天際,隻有微微起伏的胸膛,似乎證明他尚未死去。
馬周騎在一匹高大神駿的青色健馬上,用力将騎矛從年輕的荊蠻體内拔出來,這一下,同時也抽走了荊蠻所剩無幾的生命。
随後,馬周目光掃視周圍漸漸平息的戰場,臉上露出意猶未盡之色。
這可不是他内心期待的戰鬥,甚至根本不能稱之爲戰鬥,荊蠻經曆大敗之後,難以組織起像樣的抵抗,隻顧逃命,說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亦不爲過。
随着城外戰事的結束,衡山城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之前躲在家中的鄉民,亦紛紛走出屋舍,膽大之輩甚至直接跑來北門戰場,見荊蠻死者枕藉,慘不忍睹,不禁議論紛紛。
有人私下感歎道:“素聞劉君‘躬耕養客’、‘質書救鄰’之名,原以爲他是一位仁人君子,沒想到還有領兵殺賊之能。”
“劉君若無文武才,安能未及弱冠,就被委以百裏之任。”
“也對……”
此刻,被衡山鄉民私下議論的劉景,正在聽取己方傷亡報告。這一戰的主力步卒,由于盔甲齊備,僅陣亡一人,傷二十餘人。
傷者大多都是傷在缺乏防護的手臂與腿部,并非什麽緻命傷,休養一段時間即可痊愈。
漢代軍隊制式铠甲,即襦铠,隻能防護前胸及後背,較爲精良的铠甲,則有披膊、筒袖,足以對肩膀和手臂形成防護,而保護腿部的甲裙似乎尚未出現。
日後有機會,或許可以嘗試制造帶有披膊、甲裙等,防護更加嚴密的铠甲,再挑選敢戰之士,組成一支精銳鐵甲軍,哪怕人數不多,也絕對會有用武之地。
二百棹卒以弓弩遠射爲主,并未親自參與搏殺,隻傷了幾人。倒是城牆上的衡山吏民,在一開始與荊蠻的對射中,傷亡不小,一共死了三人,傷了十餘人。
不過從總體來看,僅以死亡四、傷四十餘的輕微代價,全殲三百餘荊蠻,可謂是大獲全勝。
劉景讓鄉啬夫征集鄉民、柴車,将所有荊蠻屍體運出城外。此戰荊蠻沒有活口,不管是投降的,還是受傷的,戰後都被單程帶着僅存的十餘名族人殺死。
劉景雖非弑殺之人,卻默許了單程的行爲,一是雙方之間仇怨太深,完全是不死不休。二是他本就有意借這些荊蠻的頭顱,震懾衡山諸蠻,免得他離開後,荊蠻再來襲擾衡山鄉邑。
不能說這個方法一定奏效,然而劉景認爲成功的幾率很大,他從單程那裏得知,此次荊蠻聯軍,一共才兩千戰士,攻打單家寨傷亡絕對不小,這次又直接死了三百多人,稱得上元氣大傷,哪有膽子再來尋衡山鄉邑的晦氣。
漢末三國之間,瘟疫橫行,動辄絕戶滅族,令人談之色變,而死屍,最容易滋生瘟疫,劉景對此極其重視,他知道掩埋屍體并不保險,因此特命鄉啬夫找一處荒蕪地方,将屍體集中焚化。
鄉啬夫應命而去,漢人對火葬多有排斥,可對象若是換成荊蠻,那就毫無心理負擔了。
剛交代完事情,劉景便看到劉亮縱馬而歸,遠遠就一臉興奮的大聲呼道:“從兄……”
見他完好無損的歸來,劉景一顆心終于徹底放下來,随後目光轉向他的手中,他手中居然提着一顆绾發椎髻的荊蠻頭顱。
劉亮敏捷的跳下馬背,舉起荊蠻的頭顱,一臉得意地道:“從兄,這是我斬獲的。”
劉景眉頭微皺,頗覺惡心,同時心中也很驚訝,要知道劉亮今年才十六歲,若以後世周歲論,才十四歲而已,學騎馬、劍術也不過剛滿一年時間,居然第一次上戰場就親斬一首,而且事後談笑自若,毫無不适,心道果然,他天生就是一個“将種”。
雖然已經消氣了,但姿态還是要擺出來,劉景冷着面孔說道:“子明,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背着我悄悄上戰場,你眼裏到底還有沒有我這個從兄?嗯?”
劉亮随手将首級扔到從旁經過的柴車上,而後向劉景求饒道:“從兄,我下次絕不敢再自作主張了,你就看在我這次有所斬獲的份上,饒了我這一回吧。”
劉景瞥了他一眼,說道:“希望你記住今日自己說過的話,日後如有再犯……”
“日後如有再犯,随從兄處置。”劉亮嘴上說得無比鄭重,其實心裏根本就沒當一回事。
劉景哪能看不出他的心思,懶得在這件事情上多費口舌,轉問起騎兵的情況。
劉亮回道:“人都沒事,就是馬傷了兩匹。”
劉景點點頭,戰馬目标大,自古以來便是“射人先射馬”,而且戰馬和人相比,缺乏必要的防護,戰鬥時傷亡遠大于人。
以前族兄劉修曾和他聊過這個話題,據劉修說,戰馬的戰鬥傷亡比例,大概是人的三到四倍。這也是爲何戰馬如此珍貴的原因,它們實在是太嬌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