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緩緩的開進了運載火箭研究院的大門,停好了車之後,侯雲龍就帶着姜晨往裏面走去。
姜晨擡頭看着這個看起來很有曆史感,四處綠樹成蔭的大院,還是很新奇的。
“我跟你說,别看這裏看起來不怎麽樣,但是我們國家正服役的長征系列火箭,都是在這裏研究出來的。”
姜晨也不多說話,他對這座成立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研究院,心存敬意。
沒有長征系列的火箭,就沒有華國現在的航天!
在侯雲龍的帶領下,他們很快就來到了辦公區,到了李嶽恒的辦公室門口。
敲了敲門。
“請進!”
侯雲龍把門打開,姜晨跟着他一起走了進去。
李嶽恒看到是侯雲龍來了,連忙放下手中的東西,站了起來。
他自然也看到了後面的姜晨。
“老侯,你辦事的效率就是高啊,你就是姜晨吧?”李嶽恒笑着伸手道。
姜晨連忙上前握住了李嶽恒的手,然後說道:“是的李老。”
“年前人,很不錯!”
李嶽恒跟姜晨握手的時候,看了他一眼,姜晨給他的第一眼感覺還不錯。
“快坐,快坐。”李嶽恒安排他們在旁邊招待的凳子上坐下。
侯雲龍經常來這裏,不用李嶽恒招待,他自己去倒了兩杯水,一杯放在了姜晨的面前。
坐下來之後,李嶽恒看着姜晨,突然開口問道:“你怎麽會想到做這個課題?”
姜晨擡頭看了他一眼,自然明白他問的是什麽。
“有一次我看新聞的時候,看到飛船從太空返回,形成一個巨大的火球,并且落地誤差挺大的。
當時我就在想,有沒有什麽辦法,能讓飛船返回的時候,産生的氣動熱最小,還能精準制導就好了。
而這個方案,也是我後來慢慢想到的。”
姜晨說的這個并不是他瞎編的,他确實有過這方面的思考,不過當時得到的答案是,這跟自己有什麽關系麽?
李嶽恒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那你能說說,你這個課題設計,對飛船結構設計的要求麽?”
這個問題,姜晨思考了一會,然後才說道:“因爲我們神舟号飛船返回艙是一頭大、一頭小的鍾形外形,高速再入時,飛行姿态是大頭超前。
此時作用在返回艙上的空氣對返回艙産生壓力,這些壓力可以合成一個對返回艙任何一點的一個力和一個力矩,我們要找到那個隻有力而沒有力矩的氣動中心。
過去的設計都是通過增加一定配重塊的方式,使得飛船質心配置在返回艙氣動力中心之前的一定位置,這樣的設計複雜而且不可靠。
而且在控制返回艙的再入軌道的時候,因爲要控制作用在返回艙上的升力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大小和方向,這種方式會讓再入軌道誤差較大且出錯的概率很高。
考慮到這些點,我設計了這種結構,可以随意控制飛船的仰角,使得飛船再入時産生更少的氣動熱,且能準确制定再入軌道。
設計上,也隻需要在底層多加一層隔層,對飛船内部設計,沒有太多要求,不需要設計配重方式。”
姜晨侃侃而談,把他做的技術,跟過去的技術作對比,優劣性一目了然。
李嶽恒看着姜晨,眼睛裏那份贊賞變得越來越明顯。
其實姜晨說的這些東西,并不是說多厲害,他更加贊賞的,是姜晨的那份自信,這是一個優秀的航天領導者,必須要有的品質。
旁邊的侯雲龍忍不住一直扭頭盯着姜晨,他沒想到,姜晨竟然能回答的這麽好,最主要的是,他說話無比流暢,眉宇間的那種自信,非常難得。
姜晨說完了之後,看着兩雙盯着自己的眼睛,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麽好。
“嗯……你覺得我們需要花大力氣繼續研究氣動防熱嗎?”
李嶽恒感覺到有點尴尬,立馬又問出了一個問題。
姜晨也收回了目光,因爲李老問的這個問題,有點尖銳,這個問題是在考他對航天方面的遠見。
略微思考了一會,他回答道:“我覺得不需要。”
“哦?你爲什麽這麽覺得?”
李嶽恒有些驚訝,氣動防熱是各個國家一直需要研究的課題,當年m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就是因爲一塊泡沫掉落,擊中飛機,導緻外部隔熱瓦受損,結果在返回大氣層時過熱解體,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由此可見,氣動防熱的重要性。
侯雲龍也好奇的看着他,說實話,如果這個問題是問他,他的回答肯定是需要。
他不知道姜晨爲什麽會回答不需要。
“我們爲什麽要做氣動防熱?”姜晨反問了一個問題。
不等他們兩個回答,他又繼續說道:“是因爲我們的飛船,在返回大氣層的時候,基本都是沒什麽動力的,唯一剩下來一點點燃料,隻能用在最後的反推緩沖或者是姿态調整。
我們想将飛船送上太空,起碼需要兩級半的火箭,有時候還需要幾個助推器,第一級燃料燃燒完了,就抛棄,第二級點火,第二級燃料燃燒完了,再抛掉,以這種接力的方式,才能把我們的有效載荷運送到太空,什麽原因?”
他擡頭看了看李老,毅然說道:“是因爲我們火箭的推進效率太低,比沖太小。
我們需要非常多的燃料,才能把火箭送上太空。
以至于我們根本沒辦法爲返回艙攜帶更多燃料。
假如我們能實現比沖破千,那我們至少能實現單級入軌,再也不需要把火箭設計成一節一節的了。
如果我們有更高的比沖,那我們隻需要很少的燃料,就可以将飛船送上太空,我們飛船在返回的時候,也可以攜帶燃料,在燃料反推的作用力下,完全可以緩緩的降落到地面,那樣我們還需要氣動防熱嗎?”
姜晨說完之後,李嶽恒突然鼓起了掌。
他的眼睛裏面,滿滿的全是贊賞。
這個問題,他問過很多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後輩,幾乎沒有人回答不需要的,就算有人回答了不需要,後面的解釋,也沒有讓他感覺滿意的。
而姜晨的回答,完全符合他心目中的那個答案。
隻有目光長遠的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才會回答不需要,因爲他們能看到未來航天發展的方向。
而能解釋爲什麽的人,像姜晨的解釋,說明他是一個敢于想象,不被格局束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