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輕輕點了點頭:“陳新甲的奏疏上也多次提到李愛卿了。”
君臣正在說話的時候,外面有太監來報:“宣大總督陳新甲到。”
“快宣陳愛卿進來!”
陳新甲心情緊張又激動的走進西暖閣,他緊張的是,這次清軍攻破了曲阜,殺了衍聖公一家,一把火燒了孔廟,隻怕這件事聖上龍顔大怒;激動的是這次出師告捷,殺建奴五千餘人,其中斬獲首級三千五百,雖然兩百餘真奴級沒拿到,還有一千三百餘假奴級也沒有拿到,但這三千五百蒙古鞑子的首級,已經是大功了,但願這些首級能沖淡衍聖公被殺一事。
進入暖閣,陳新甲偷偷打量楊嗣昌,見到自己的恩公向自己輕輕點了點頭,心中大喜,知道這次面聖肯定有好事,心裏有了底。
陳新甲跪在地上磕頭行禮,崇祯皇帝道:“陳愛卿,你取得如此大捷,朕心甚慰。來人,給陳愛卿賜座!”
一名太監搬來一張椅子,陳新甲再次跪地:“陛下洪福,方有如此大捷,微臣不敢自居。”
雖然陳新甲在奏折上寫得清清楚楚,但崇祯皇帝還是再次詢問一遍。
陳新甲連忙把自己運籌帷幄,發兵救援高陽一事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當說到李國棟身陷險境的時候,崇祯皇帝緊張得幾乎要站起來了,陳新甲話鋒一轉,說自己帶着關甯鐵騎及時趕到,不僅救了李國棟,還斬殺了三千餘蒙古鞑子,崇祯皇帝提着的心這才放了下來。接着陳新甲又說了自己親自布置大營,同建奴對峙,建奴見自己布置得當,不敢進攻。陳新甲便命令李國棟率領夜不收出擊,斬了一百多真奴級。
“一百多真奴級?”崇祯皇帝眼中放光,“怎麽未見陳愛卿奏疏上提及此事?”
“微臣奏疏已經上京,李将軍又有斬獲。所以微臣新的捷報上才提及。”陳新甲從袖子裏又取出了一份捷報,呈了上去。
王承恩接過捷報,遞給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看得龍顔大悅,連連贊歎:“好!好!”
看完捷報,崇祯又轉頭看着陳新甲道:“陳愛卿,你還沒說完,繼續說來。”
陳新甲又說了趁着拖住清軍的機會,下令讓李國棟發兵救援高陽。李國棟果然不負厚望,三千鐵騎趕到了高陽,又斬了五百漢軍旗假奴,摧毀了清軍的攻城工事,進入城内,高陽城安全了。
至于李國棟的所作所爲,都是李國棟的夜不收出城之後,發現清軍已經撤離,于是趕往昌平,向陳新甲報捷。陳新甲這才知道了詳細經過。在崇祯皇帝面前,陳新甲把所有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說出來了,并加了許多文學修辭,爲自己請了功。
“李愛卿可在昌平?朕意召他入京面聖。”崇祯皇帝問道。
陳新甲道:“李将軍尚在高陽,未得朝廷诏令,不敢私自發兵回昌平。”
“那還不趕快傳他進京!”
“是!微臣遵旨!”陳新甲從座椅上起來,磕了個頭道。
楊嗣昌和陳新甲離開西暖閣,王承恩親自出門,恭送兩人。
走在路上的時候,王承恩突然開口道:“楊閣老,陳督臣,你們兩位可知皇爺幾乎要下罪己诏了?”
陳新甲就像觸電一樣一下愣住了,楊嗣昌卻輕聲回道:“王公公,其實楊某面聖之時,也見到陛下書桌上的空白诏書了。之時陛下未提,楊某也不好提起,怕壞了陛下的好心情啊。”
王承恩落下眼淚:“這是陛下的第三道罪己诏啊!奴婢自幼伺候皇爺,迄今已有二十餘年。衍聖公一事,皇爺頭發都全白了。幸虧有二位送來的捷報,奴婢替皇爺謝過二位。”
說完,王承恩躬了一躬。
楊嗣昌和陳新甲連忙扶住王承恩:“王公公不可!”
王承恩一直把兩人送到宮門口:“兩位慢走,還望兩位速速請李将軍進宮面聖。”
離開了宮門之後,楊嗣昌對陳新甲道:“陳兄,陛下對你感觀極好,有這軍功在手,日後在宣大磨練幾年,來日可入閣部啊。”
陳新甲大喜:“全賴楊閣老提攜。”
“那李國棟,原本乃楊某親信,如今便交與你了,你若是能用好此人,今後立功不成問題。”
陳新甲連忙對楊嗣昌深深一躬:“多謝楊閣老。”
“陳兄,請随楊某回府,再細細向你到來。”楊嗣昌邀請陳新甲到他府上。
到了楊府,在書房中坐下後,楊嗣昌又一五一十的向陳新甲說了李國棟在關外同蒙古人結盟,聯合蒙古逐部,殲滅大量金軍的事情,說到河曲黃河邊一戰,楊嗣昌眼中放出亮光,仿佛他自己親臨戰場一般。那一仗,斬首數萬,大明對上金國,何時有過如此戰績啊?說到最後,楊嗣昌感歎了一聲:“隻可惜楊某家中變故,不得不丁憂回家,緻使同蒙古聯盟一事付之東流。如今建奴統一了蒙古,我大明更是岌岌可危啊。”
陳新甲道:“楊閣老,下官鬥膽說一句,建奴乃疥癬之疾,流寇方才心腹大患。”
“陳兄此言差矣!”楊嗣昌歎了一聲,搖了搖頭道,“建奴大勢已成,我大明外有建奴,内有流寇,已經是岌岌可危!楊某極盡手段,想要滅奴。原本有李國棟聯合蒙古,形勢大好,卻因爲楊某家事耽擱了。如今要對付建奴,唯有先平定内亂。隻可惜建奴殺害衍聖公一家,又燒毀孔廟,和談一事已經無門。”
“事已至此,當如何是好?”陳新甲大驚。
楊嗣昌長歎一聲:“當把李國棟調往薊州協助關甯軍防禦建奴,再全力以赴剿滅流賊!隻是那關甯軍家眷皆在遼東,若有外來将領到薊州,恐怕會受到他們排擠。你我二人,當多爲李國棟請功,這樣他去了薊州,才能站穩腳跟。”
“關甯軍難道擋不住建奴?”
楊嗣昌回道:“關甯軍對上建奴,也是敗多勝少。唯有這李國棟對上建奴,幾乎無敗績!此事還不能說明問題?隻可惜李國棟兵馬太少,又沒有地盤供他開拓,我們得多多提攜此人。”
次日,崇祯皇帝召李國棟回京面聖的诏書送到了高陽縣城。
李國棟謝過皇恩之後,給宣旨太監塞上了一塊二十兩的銀錠,又給陪同來的幾名小太監一人一塊碎銀子。随後李國棟便點起本部兩千七百人馬,離開高陽,準備返回京城。
晉陽軍北歸回京,剛剛走到半路上,卻見到一支軍隊南下。
“天雄軍!是盧督師的天雄軍!盧督師怎麽南下了?”眼尖的韓大山發現,那支南下的隊伍正是盧象升的天雄軍!
南下的隊伍除了有盧象升的天雄軍兩萬人,還有楊國柱的五千人馬,虎大威的五千人馬,王樸的八千人馬,近四萬大軍。雖然還沒有見到盧象升,李國棟心裏卻很清楚,盧象升是得到清軍南下的消息,主動出兵,尾随清軍南下。
李國棟心中盤算着:是不是該抗旨不回京?派人去昌平把駱駝兵帶上,追随盧象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