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法國方面也認爲這是一個市場問題,而非是一個政治問題,如果歐共體會議拿出來一個決議,安排外交大臣去中東訪問。如果歐洲國家衆望所歸希望英國出面的話,就可以這麽做。不過别指望有什麽成果,英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關系同樣重要。”
就在自己家的艾倫威爾遜,握着話筒對外交工作進行指導,安排外交大臣帕特裏克的外交行程,“外交部可能會忙一陣,忙完了中東的事,還有聖地亞哥的訪問行程,邀請阿連德參加社會黨國際會議。專門爲他召開的。”
吩咐了幾句,艾倫威爾遜長出一口氣看向半躺的妻子,“預料的沒錯,法國的什麽團結歐洲,哪有趁機出售石油改善财政盈餘重要。”
“法國人不是一直口口聲聲的領導歐洲麽?歐洲要團結。”小兒子阿諾德的表情近乎于嘲笑,“就這麽領導歐洲麽?”
“歐洲這邊的國家知道個屁的集體利益,從世界範圍之内的文明來看,那都是純粹的地闆。”
艾倫威爾遜不屑一顧的嘲諷,“但凡是有一點這方面的能力,愛爾蘭都不會幾百年來無法消化,法國人雖然是一個大陸國家的思維,這方面同樣是歐洲水平,地闆磚裏面稍微硌腳的一個。”
我大歐洲橫行世界幾百年,就靠着自私自利,從來就不知道什麽叫讓利,法國和英國采取一個态度,既然自己有控制的能源,那當然是和阿拉伯聯盟一起漲價,團結的歐洲說說而已,還當真了?
在說什麽團結,什麽集體當中,老毛子都算是歐洲的上限了,農業時代擅長這方面的文明,和平教和儒家倒是算擅長,如果和平教和儒教兩個比較的話,艾倫威爾遜還是覺得和平教更加厲害一點,從六世紀宗教出現,以極快的速度擴展到了半個文明世界。
不過強調集體也必然有缺點,這樣的文明肯定是要壓制異端的,不符合傳統價值觀當中的思想肯定比歐洲這邊壓制的狠。
“阿拉伯人分别屬于不同的國家,是歐洲的幸運。現在都這麽難對付了,真出現幾個強勢國家,那真是文明世界的夢魇。”阿諾德非常同意老父親的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收獲,看來就是讓奧斯曼帝國滅亡。”
“你們父子兩個還真有共同語言。”帕梅拉蒙巴頓一雙眼睛在父子二人中間不斷打轉,“怎麽?把白廳搬到家裏來了?”
“母親,男人之間的快樂,不要用個人的偏見來形容。”阿諾德一副好大兒的乖巧,“隻有我們才知道,父親爲了這個國家的奔波。稍微體諒一下一家之主的辛苦,做到這一點不過分吧。”
“你真知道男人之間的快樂麽?”帕梅拉蒙巴頓白了一眼胳膊肘向外拐的小兒子,心說你爸爸的快樂伱根本想象不到,你爸爸連公主你都……
“要是你姐姐在就好了,自從帕米拉去紐芬蘭,你是不是感覺解放了?”
“帕米拉?以她的思維,确實很難做需要耐心的産業,博彩業可能确實适合她。把賺到的錢用于建立珍稀動物保護協會,大概也就是這樣。”
阿諾德搖着頭,“我還以爲作爲大姐,她怎麽也會去一趟羅德西亞,幫着分擔一下糧食礦産上的工作,畢竟現在銅礦價格出現了短暫上漲。如果石油危機持續的話,一旦歐美工業受到波及,某些原材料可能會下跌,可能不會出現萬物齊漲的場景。”
“這一點不一定,或者說銅礦價格不一定。銅礦價格上漲或者下跌,取決于美國的恐慌。拉美很多事情不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等看待。歐洲有很多社會黨人,美國爲了蘇聯也都容忍了。但對拉美的社會黨,美國看他們就和看到蘇聯要扔核彈一樣。”
艾倫威爾遜教導道,“還不能确定隻是石油上漲還是所有大宗物品都會上漲。”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曆史上阿連德被推翻之後,銅價确實馬上恢複到了原價,可見阿連德執政時期的銅價确實是被美國打下來的。
但是從石油禁運之後的一九七五年開始,因爲歐美各國的工業被石油危機波及到,導緻出現了經濟危機,很多大宗物品的價格又下跌了。
“經濟困難的話,有一個東西從來都不會免于上漲,那就是糧食。”
阿諾德想了一會兒道,“蘇聯總是這麽采購糧食的話,會推動糧食價格上漲的,蘇聯購買的多了,其他國家購買糧食就困難了。而蘇聯在去年接受了美國的五年期貸款,和英國的貸款,又會免于受到糧食價格波動影響。”
“阿諾德,蘇聯吃不飽飯的問題,比其他國家吃不飽問題更加嚴重。世界邊緣角落吃不飽飯,頂多就是,遊行抗議?推翻政府?了不起就是一場内戰,打上個一兩天?三四個月?五六年。死傷個七八千、百十萬人。”艾倫威爾遜孜孜教導道,“那也不算大事,但蘇聯人吃不飽可是會生氣的……”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阿諾德也像是廣恍然大悟一般點頭,“帕米拉要是在家一定會同意的,她就認爲保護珍惜動物迫在眉睫。”
以色列宣布控制大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以及粉碎了叙利亞從北方的進攻。
可能是阿拉伯聯盟宣布石油禁運的消息,造成了全世界的震動,以色列緊接着宣布了在戰場上的優勢,表明自己仍然是占據主動的一方。
外交部判斷這個消息是否真實的時候,艾倫威爾遜認爲沒有必要,“這就和埃及有一百萬平方公裏領土,但隻有百分之三能住人一樣。約旦河西岸大部分土地就是空地,約旦軍隊都縮到城市當中防守,以色列占據大部分約旦河西岸土地有什麽奇怪的?”
别說占領約旦河西岸大部分土地,以色列說還占領着大半個西奈半島也可以,因爲西奈半島的情況和約旦河西岸差不多,埃及的裝甲力量損失之後更加不會出城了。
聽以色列怎麽說,還不如關注一下地中海對峙到什麽規模了,還是關心歐共體會議,英國畢竟也參加這一次的應對會議了。
在經過歐共體各國的激烈讨論之後,各國取得一緻意見,希望英國代表歐洲發揮外交影響力,能夠促成歐洲和阿拉伯聯盟的直接對話。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夠讓阿拉伯各國派出代表和歐共體談。
外交大臣帕特裏克已經做好了準備,将要在歐洲各國期盼的目光中開始中東之行,艾倫威爾遜仿佛看到外交大臣驕傲的挺起胸膛。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今天歐洲國家對英國的期盼,主要還是因爲英國在波斯灣保留了軍事存在,而且在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問題上,并沒有糊塗。”艾倫威爾遜現實認可英國在中東問題上不和阿拉伯國家敵對的正确,然後話鋒一轉,“大臣做出努力的樣子就可以了,就算最後能談成功石油禁運的事,石油漲價也不可避免。”
“法國似乎也避重就輕,隻關心石油禁運的事。”外交大臣帕特裏克也注意到了巴黎政府的暧昧态度,“要以國家利益爲準繩。”
二戰之後,從來沒有一個英國外交大臣的出訪,被如此多的歐洲國家所重視,雖然外交大臣出訪的不是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帕特裏克的中東之行首訪之地是開羅,埃及是阿拉伯的領袖國家,英國也是一直這麽塑造的,第二個目的地就是沙特,伊拉克則排在第三,緊張的行程甚至還包括了伊朗,最終在科威特和沒正式獨立的阿聯酋爲止。
法國當然不希望讓英國獨美,法國外長的出訪國家主要是北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雖然不如中東國家分量這麽足,法國也盡力了,法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在大叙利亞地區,叙利亞現在是蘇聯的盟國,黎巴嫩影響力太小。
在英法兩國開啓外交工作的同時,歐共體就決定發表一項聲明,表示在中東問題上“歐洲觀點一緻”。它們還呼籲在歐洲和阿拉伯國家之間開展直接對話,以此作爲英法兩國外交工作的支持。
沙特國王費薩爾在接待造訪的英國外交大臣時候,十分鄭重的表達歡迎,“說實話,阿拉伯聯盟一直鄭重的等待着歐洲國家的邀請。”
當中東産油國紛紛表示同意和歐洲國家進行直接對話,讓英法兩國發揮外交影響力的時候,讓處在交戰方的以色列坐立不安,以色列高層充滿了悲觀,歐洲中立總比歐洲敵對好,但看來歐洲似乎準備對阿拉伯國家妥協了。
“事到如今,我們不能看着辛苦建立的祖國走向滅亡,爲此使用一切辦法也在所不惜。”經曆過二戰慘痛經曆的梅厄夫人開口道,“空軍做好準備,必要的時候開啓核打擊。”
這一天的以色列對外的公報當中,公開了以色列手中有核武器的事實,面對着滅國威脅的以色列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終于在這個時候,以色列亮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總理梅厄夫人命令沙漠中的戰鬥機和近程導彈裝上核彈待命,足以導緻核戰争的扳機已經扣緊!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