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艾倫威爾遜是真的沒話說了,能說的不能說的,蘇聯方面就沒有不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他總要照顧一下大英帝國的利益吧,他又不是蘇聯幹部。
但顯然愛德華·布裏奇斯并不知道艾倫威爾遜内心深處的鍵盤俠屬性,對無所事事的浪費時間其實并不擅長,仍然要求一個太想進步的公務員,和蘇聯人扯皮。
就在話題已經從戰後重建,轉移到蘇聯女性的時尚趨勢時候,同樣并不是專業外交官的福爾采娃,主動幫助艾倫威爾遜找到了事情做,“我們是否應該談談或者實地看看,準備移交給蘇聯的德國船隊呢。”
“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我需要對上面請示。”艾倫威爾遜伸出食指指了指上面,對他而言這是好事,在繼續下去的話,談論的話題就要擴展到母豬的産後護理了。
晚上艾倫威爾遜對着愛德華·布裏奇斯、以及首相以及外交大臣,彙報了蘇聯提及檢驗德國船隊的要求,愛德華·布裏奇歎了一口氣道,“蘇聯人還真是直接,一刻都不願意等待。”
“美國和蘇聯在這一次的談判當中都很急,美國急切的要求蘇聯出兵,給了蘇聯獅子大開口的機會。”艾倫威爾遜的口氣并不友好,在他的設想當中,德國剩下的八十萬噸商船,應該用來爲英占區和英屬印度貿易貢獻力量。
這批商船到了蘇聯人手上,根本就不會用在對日作戰,因爲日本馬上就要投降了。移交船隊對大英帝國沒有好處,可是美國人都同意了,他自然是無法阻止。
看看占區劃分就知道,德國最爲良好的海岸線和工業區就在英占區,美占區是一個内陸占領區,所以移交德國船隊,潛在層面的損失要大英帝國承擔。
這是爲什麽艾倫威爾遜,甯可讓大英帝國軍艦速度保持者,蒙巴頓将軍派遣亞洲艦隊去幫蘇聯,也不想答應蘇聯要德國船隊的原因。美占區根本就分不到德國船隊,美國人當然大方了。
不過艾倫威爾遜也沒有便宜美國人,要是蘇聯真的拿出來不惜一切的決心成功占領了北海道,用一個北海道的價值和德國船隊的價值衡量,也不算虧。
“艾倫還很年輕,不知道外交是要有所取舍的。”愛德華·布裏奇斯一聽,不慌不忙的在首相丘吉爾和外交大臣羅伯特·艾登圓場。
表示艾倫威爾遜是無心之失,随後話鋒一轉道,“既然蘇聯人是如此的急切,你就陪同蘇聯代表走一趟,會議這邊暫時擱置。到了英占區反正是我們的地方,一切事情都方便的多。”
這一次的波茨坦會議是在蘇占區,内閣秘書的意思是到了英占區,主動權就回到了英國的手裏,同時表示自己和首相以及外交大臣還有事情要談,起身回頭對着丘吉爾說道,“首相,我送艾倫一下。”
離開了房間,愛德華·布裏奇斯的聲音爲之一變,鏡片後的目光變得淡然,“艾倫,雖然你沒有明說,但是你剛剛的語氣,以及對美國和蘇聯的評價,是不可取的。”
“愛德華爵士,哪裏不對麽?”艾倫威爾遜皺眉回想了一下,沒發現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關于對日作戰的操作,對美國和蘇聯的不滿本身沒有什麽問題,但是現在的處境是,德國僅剩下的船隊确實是在我們手裏,美國人也确實慷他人之慨,把我們英國握在手中的東西給了蘇聯人。”愛德華·布裏奇斯慢吞吞的道,“這種結果,如果首相和外交大臣深想的話,會認爲你是在隐蔽的對尊敬的首相和卓越的外交大臣不滿。”
“不會吧?”艾倫威爾遜嘴角抽動,這都能聯想到?是不是想象力過于豐富了一些?
“所以你認爲,爲什麽所有政府層面的公開文件,都用那種非常中性、枯燥,看一下就閱讀不下去的詞彙來書寫呢?”愛德華·布裏奇斯微微一笑,自顧自的點頭道,“就是這個原因,在英屬印度那種殖民地,不用在乎這種措辭,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英帝國是統治者,要貫徹帝國的政策,使用什麽手段都行,但是本土不一樣。”
“我明白了,爵士。”艾倫威爾遜知錯就改,哪怕他心裏認爲愛德華·布裏奇斯是小題大做,但這位公務員的首領是好意,他是能感覺到的。
“既然蘇聯人想要快點,把你就陪同他們去港口。”愛德華·布裏奇斯滿意的點頭,對艾倫威爾遜知錯就改的态度表示認可,“離開柏林幾天也不是壞事。”
愛德華·布裏奇斯以後有自己的考慮,既然是是一件事的暗箱操作,哪有臨陣換攪……換将的道理。
而蘇聯前往英占區代表領頭的,同樣是和艾倫威爾遜同病相憐的福爾采娃。
在正式會議中,三國代表團都公開認可了這件事,表明了整個波茨坦會議的透明性。
準備從柏林啓程前往英占區的福爾采娃,可能是第一次深入帝國主義控制的地方,心裏未免有些緊張,“我們的行程是什麽?蒙哥馬利元帥要見我們麽?”
“蒙哥馬利元帥最近有點忙。”艾倫威爾遜鼓着腮幫子,但完全是實話實說。
蒙哥馬利元帥在進行歐洲巡演,這個在戰争期間把自己禁锢在戰術司令部的人,似乎突然間從民衆的歡呼聲中得到了無限樂趣。他同許多單位和個人保持通信聯系:足球俱樂部、慈善事業機構以及每一個願意給他寫信的人。
他總是樂意出席各國舉行的種種儀式,無論是接受自治城市的榮譽市民稱号,還是在盛大的集會上發表演講,或是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成爲名譽博士,他總是來者不拒,一概參加。随便查一下他的日程安排,便可以說明這一點。
沒準在其他外交官眼中,陪着福爾采娃前往英占區還是一項美差呢。和一位美麗的蘇聯女士,在英國占領區,說不定就會發生什麽,尤其是美國人,肯定會這麽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