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現在是免費期間嘛,那我就随便發章節了。
這一章主要是解釋上一章故事内容的。
因爲有很多讀者說看不懂。
作者認爲,看不懂的應該不是劇情,畢竟作者的劇情沒有寫完,大家看懂了才是奇怪的。
看不懂的應該是人物關系。
這裏作者做一個檢讨。
确實是操之過急了。
就目前的漢朝恩怨,作者是拿兩千字寫完的,要是某些占據神坑的作者手裏,能寫個十幾萬字。
所以我打算多加一些字,把這關系理清楚一下。
——
曆普:
李廣:不多介紹。一個非常牛的将領。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人說是寫的衛青,也有人說寫的就是李廣。反正就是牛。
李陵:不多介紹了,被迫投降匈奴的将領,李廣的孫子。
蘇武:也沒什麽介紹的,蘇武牧羊的典故誰都知道。
最重要的就是上官桀、上官安、霍光。
作者在這裏說一句啊,這三個人都不是什麽好人。
作者爲了避免讀者混亂,不會說具體的年份,隻按照時間線說理清關系。
——
蘇武,被漢武帝派去和匈奴示好,但是運氣不好。蘇武要離開的時候,匈奴内部剛好發生内亂,蘇武因爲政治原因,就被扣在了匈奴。
匈奴想要蘇武背叛漢朝,但是蘇武不答應。匈奴朝廷就把蘇武扔到貝加爾湖放羊,一放就是十九年。
而這些年内,就李陵經常給蘇武關照,送牛啊送吃的。所以兩個人這個時候有了非常深的友誼。
就在這十九年期間,漢武帝死了,他的兒子漢昭帝即衛。
而匈奴王庭剛好也上來了一個新的單于。
新的單于想和漢昭帝和好。
所以漢昭帝就趕緊把蘇武接回了漢朝。
蘇武對漢朝有什麽意義麽?
有,非常大,蘇武的忠貞,在那個年代來說,是頂了天去的忠貞。
蘇武的忠貞不僅讓漢朝人佩服,就連匈奴人都佩服。
所以蘇武,對漢朝來講,是一種國家層次的政治宣傳:你看,我們的忠臣,多麽忠貞啊,你們國家有麽?沒有吧!隻有我們漢朝,才有張骞和蘇武之流。而且我們會非常善待蘇武,國内的臣子都要以蘇武爲榜樣。
所以才有這個說法:隻要蘇武自己不參與謀反,他這一輩子,都會過得超級超級爽。
蘇武就是漢朝的一張臉,如果漢朝對蘇武不好,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面。
——
上官安、上官桀、霍光是什麽人?
漢武帝一輩子之中,最擅長的就是帝王之術。
漢武帝從來不會讓自己哪個臣子擁有隻手撐天的權力,所以他如果欣賞哪個臣子的才能,在把他拉起來的同時,肯定也會把他的對手也拉起來。如果沒有把對手拉起來,那就幫這位臣子找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這樣有什麽好處麽?
既然叫帝王之術,肯定是爲了穩固自己的位子才用的辦法。
如果自己名下哪位臣子權柄過于龐大,大到根本沒有人可以和他抗衡,那這個臣子,其實比我皇帝還有6。皇帝當起來就沒意思了,說不定哪天就被他咔嚓了。什麽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什麽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漢武帝知道自己要死後,給下任皇帝留下的兩名顧命大臣,上官桀和霍光,在當時看起來沒什麽問題的。(當然還有其他人,例如文官隊伍的田千秋、匈奴的金日磾等,不過其他人的相互制約關系和這故事沒關系,就不介紹了。漢朝武官地位是比較高的,霍光在顧命大臣隊伍裏是老大。)
因爲上官桀一直是巴結霍光的,外人看起來,兩人親密無間。
但是漢武帝這一輩子的閱人經曆告訴他,要是把這兩個性格大相徑庭的人給綁到一起做事,那就爽歪歪了。
于是漢武帝要死之前,就把上官桀給拉到了和霍光同樣的位置——顧命大臣。
所以兩個人地位相當了。
上官桀:已經封候的武官,手底下有一大批要封候的人。霍光:決定誰能封候的武官中大哥。
上官桀:從小兵一步步爬上來的,喜歡走後門,玩小聰明的人。霍光:帥将之後(霍去病的親戚),還是有點節操的,也最讨厭那些格局很小的人,例如上官桀就是格局很小的人,經常玩些小聰明。
這兩個人前幾年相處還是不錯的,但是到後來,因爲辦事方法契合不了,互相鄙視。
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是一個老子天下第一的武夫,沒什麽大才能,嬌淫奢侈,做事不經大腦。
上官安認爲自家老子天下第一,你霍光算個什麽東西?皇帝算個屁?
封候?沒意思,我要和皇帝老兒拜把子,我要當一字并肩王,我要當異姓王!
沒有朝廷的冊封想當王爺,還滿腦子想着廢立皇帝。别說在古代了,你現在扔到英國和日本都是被砍頭的命。
這上官安能藏住什麽秘密?
馬上就被霍光給查出來了。
——
上官安和上官桀被殺了。
倒是牽連出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出來,這個人就是蘇武的兒子蘇元。蘇元也跟着上官安在那裏叛亂。
蘇元和他這一脈的後代肯定是不能留的。
但是蘇武和他的其他兒子卻可以活下來。
所以是蘇元這一脈被摘除幹淨了。
按照常理來講,謀反大罪,蘇武肯定也是要死的。
但前面說了蘇武的政治資本在這裏,他又确實不知情自己兒子的謀反之事,所以活了下來。
所以上一章,說郭佳瑤是蘇元的後人。
這才是上一章之重要的點。
因爲蘇元的後人,按道理是不會留下來的。
——
族譜是什麽用?後面會講
——
誰在追殺蘇元後人,後面會講
——
額外曆史普及:霍光
霍光還算好,但也是一個有争議的人,因爲上官桀和上官安死後,霍光就專政。帝王權限完全被剝奪。
霍光病死了以後,他的後代過不慣大權旁落的日子,就效仿上官安,要發動叛變。
叛變也是失敗了。
從此霍氏一門沒有活口。
霍光從此在曆史上的名聲都不好,都是架空皇帝的代名詞。
——
額外曆史普及:蘇武的關内侯
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英年早逝,由霍光擁立漢宣帝,拉着蘇武也參了一腳,蘇武就有了個擁立之功,莫名其妙的當了個關内侯。
所以曆史上說,蘇武和霍光關系最好,很大原因是從這裏出來的。
其實蘇武和誰的關系都好,蘇武和上官安上官桀關系都不錯。
沒辦法嘛,人家是忠臣代表,全天下的讀書人和當官的都恨不得跟他關系好。
更别說上官桀和霍光看不出這個移動的牌坊?
——
最刺激的額外曆史普及:巫蠱之亂
說的是漢武帝和太子的内讧。
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不知道什麽原因,腦袋硬是不清楚。
有人舉報太子在宮殿裏紮小人詛咒漢武帝早點死(是不是很像後宮劇),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漢武帝信了。
......
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其實起因不是太子。
……
漢朝,道教剛剛表示出一點生命力。
而這個時候,道家其實不是很牛,牛的是一些術士啊、方士啊、胡巫啊、蠻巫啊。
這些人天天在京城裏晃悠,就等着能被哪個達官貴者或者宮廷妃婢看中,能賺她一筆。
當時,漢武帝已經六十多歲了,被疾病纏繞,每天就疑神疑鬼,擔心自己被誰下了咒,從此一命嗚呼。
當朝丞相公孫賀抓了一個“大俠”,叫朱世安。
朱世安爲了報複公孫賀,就說出一個謊言:公孫賀經常在朝廷裏埋小人詛咒漢武帝。
這時候漢武帝神志不清,就信了,嚴查。
而當時的宮廷裏面,很多宮女和妃子啊,爲了争寵,就是喜歡和在外面那些方士啊術士胡巫手裏買小人,紮自己的情敵。
結果漢武帝這一番嚴查可不得了,搜出了百十把個小人。
把宮廷裏面殺的那叫一塌糊塗。
結果整個官場氣象大變,所有的人看這個巫蠱這麽好用?隻要一埋,一栽贓,被搜出來了,就是殺?
這麽好用幹嘛不用?所以所有人都在誣陷自己的政敵。
漢武帝也不管,隻要搜到了就一通殺了。
就連衛子夫(皇後)和她兩個女兒,衛青的長子(皇後的外甥,在軍隊裏聲威最響)也被殺了。(就因這一點,有很多曆史學家說這是漢武帝故意裝瘋,要把勢力最大的皇戚派殺光。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殺皇戚派本來就是爲鞏固太子的皇位,如果漢武帝不昏,就不會控制不住殺心,連太子也殺了。你全部殺光了,是爲嘛?爲了自己再活五百年繼續當皇帝?)
一塌糊塗。
有一個人,主要負責巫蠱案,這個人叫江充,和太子有仇。
江充看皇上已經昏了頭了,便抓緊時間誣陷太子,和一個胡巫一起,開始在漢武帝旁邊吹風。
太子二十幾歲年齡,是個容易沖動的,本來看父皇亂殺人就看不下去了,現在居然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來了。
太子劉據坐不住了,就要自己的衛兵去殺了江充和胡巫。
這本來倒是一個逾矩的一件事。
太子軍隊在大街上堂而皇之的經過,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漢武帝要一個親信去看什麽情況。
那個親信因爲這幾天也被江充給洗腦了,一看到太子軍隊殺人,馬上回來就說太子軍隊造反了。
漢武帝大怒,派出軍隊和劉據打起了仗。
兩支軍隊在皇城裏殺了兩天一夜,最後以太子東宮無一活物告終。
太子死後,漢武帝突然冷靜下來,然後停止殺戮,徹查巫蠱案。
一年後在泰山,漢武帝向天下蒼生認錯,替死去的太子劉據平反。
(漢武帝時期,幾個重要的人,死得都很蹊跷,霍去病、衛青,都是年紀輕輕,就病死了。漢武帝晚年發神經殺太子。漢武帝死後,兒子漢昭帝,也是二十幾歲死的。非常蹊跷。)
加巫蠱之亂這一段,是怕讀者接下來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