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忙不疊地向意外出現在殿門的劉協下拜行禮,口中話語也十分激動。
“善,大善!”
劉協聞言拊掌贊歎,歡欣之下,也不顧君臣之禮,上前将急忙下拜的楊琦扶了起來,話中難抑興奮地說道:
“此皆衆愛卿之功也!”
楊琦、種輯連稱不敢當,劉協還沉浸在這盼望已久的捷報之上,喜形于色,又出言催促楊琦多說一些關于東面捷報的細節。
楊琦當即就詳細給少年天子講了這場勝仗的内容:
原來,勇力足以自恃的張繡在叛郭投李之後,并沒有得到多少之前李儒承諾的好處,李傕将他安置在西河之地,也僅僅是因爲想要利用他,來對付一河之隔的河東兵馬而已。
期間,還飽受駐守左馮翊的李恒、李暹等李家子弟的排擠和打壓。
因此,當侍中劉艾帶着一紙诏書秘密潛往張繡軍中時,張繡見了當今天子有關官銜、名爵、轄地等許諾,再加上劉艾的大義相誘,考慮頃刻之後,就果斷選擇了反正一途。
随後,約定好信号的劉艾返回宋果軍營,宋果、伏完趁機進軍,張繡也順勢在李恒軍中唆使馮翊羌、沈氏羌等被李恒強征而來的羌胡騎兵叛亂,兩方裏應外合,一舉擊破了李恒、李暹這一支左馮翊的西進兵馬。
混戰中,李恒當場被亂軍所殺,追亡逐北之時,張繡帶着輕騎,擒殺了想要逃亡扶風的李暹。
長安的東面之敵,一夕之間,已經煙消雲散了。
劉協聚精會神地聽着楊琦講述戰事,期間更是幾度激動得緊緊攥住了拳頭,待到聽完了勝仗的全部過程後,他才堪堪回味過來,繼而又是拊掌贊歎。
朝廷許諾張繡的官職、爵位,這樁事情,劉協不知不覺已經忽略過去,他現下最想要了解的,就是西面的戰事,可又有捷報傳來了。
得了東面大勝叛軍的捷報之後,劉協已經恢複了不少信心,他此時也更加急切地期盼着,西面的楊定、董承同樣能夠給他送來大敗李傕的捷報。
種輯看着少年天子臉上的關切之色,他笑了笑,早有準備地說道:
“西方兵事,陛下無需多慮。楊、董二君,皆是沙場宿将,又原爲西涼軍中将校,熟知敵情,築砦固守,軍報已經多次擊退叛軍進攻,相信得了東方捷報之後,軍中定然士氣大振,兵卒踴躍求戰,待彙合了東面得勝之軍後,破賊定矣!”
劉協聽了種輯的話,臉上難掩喜悅之情,他腦海中仿佛又看到了自己中興漢室的一幕幕,忍不住喃喃自語道:
“那就好,那就好,若是如此,漢室中興有望了!”
···
站在宣室殿門口的君臣歡欣之餘,他們并不知道,這看似能夠扭轉強弱局面的東方捷報,已經将原本岌岌可危的長安朝廷拉入到了萬劫深淵之中。
東方的捷報除了往長安城露布報捷外,同時也發往楊定、董承兩人的軍中。
在天子劉協得到了這一封捷報不久後,身處軍帳中的楊定、董承也拿到了東方的捷報。
不過他們可沒有像少年天子那樣歡欣雀躍,而是各自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宋果、伏完領軍,抵擋的雖是軍力稍弱的左馮翊叛軍,可是他們統領的,也是以新募的士卒爲主,比起楊、董二人對陣李傕所面臨的劣勢,也是不遑多讓。
但是,他們卻利用了張繡的反正,成功擊敗了左馮翊的叛軍,還陣斬了李恒、李暹等人。
這幾乎就是一場壓倒性的大勝,相信無需兩三日,宋果、伏完他們就能夠肅清殘敵,帶着一支大軍,西進和他們共同對付李傕的右扶風大軍了。
可是,這對于楊、董二人而言,卻顯然是憂多于喜。
楊、董、宋三人之中,本來就是宋果的軍力、權勢最弱,朝堂之上,凡有兵事,天子朝臣都要依仗他們二人禦敵。
現在宋果借着破敵大功,眼看着就要躍居二人之上,再加上有了軍功,還領着兵馬的外戚伏完,這兩個軍中新貴冉冉升起的地位,正好就是用來取代他們二人位置的。
楊、董二人,不約而同地陷入到了焦躁和不安之中。
焦躁的是,手中沒有顯赫的軍功,日後就算諸将合力破了李傕,論功行賞時,二人依舊不如宋果、伏完功高。
不安的是,随着這種新舊代替的趨勢的加強,楊、董二人實在難以放心,長安朝廷不會舊怨重提,追究二人在董營之時,犯下的重重罪行。
楊定原是董卓麾下屈指可數的重将之一,董承則是攀附牛輔的董氏疏族。
因此,有很大可能,在解決了李傕的外患之後,長安朝廷會重用少有罪行的宋果以及貴爲外戚的伏完,趁勢打壓自己二人,更有甚者,朝廷直接翻臉,利用宋果、伏完二人的兵馬來誅滅自己二人。
越想越多,越想越驚的楊定、董承交換了一下心思之後,很快就決定,不能夠再這樣坐以待斃下去了。
必須有所作爲!
但投降李傕、反戈一擊是不可能的了,他們手中已經沾了不少李家子弟的鮮血,與李傕更是不死不休的仇敵。
這個時候就算是李傕親自出面,承諾不會加罪,兩人也不敢相信了。
唯今之計,隻有主動出擊,擊敗李傕大軍,取得大功,才能夠确保二人在朝堂上的名位不失。
可是,想要憑借弱勢兵力,擊敗同爲西涼軍的李傕大軍,楊定、董承二人甚感棘手。
二人雖然久在西涼軍中,熟知李傕大軍的虛實,在之前的幾場防禦戰中,憑借修築的砦栅的堅固,加之别無出路,隻有死戰,同仇敵忾之下擊退了李傕大軍的多次進攻,甚至還有一場反擊得手的小捷。
可是這都是建立在固守營寨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戰功。二人固守營盤,注定是不至于大敗,也不可能創造大勝的局面。
就在楊、董二人苦思破敵之策不得的時候,敵營之中,有降卒将二人可能獲勝的戰機,悄悄遞了過來。
想要反正的,是一個叫王方的軍将,原爲涼州叛軍,跟随過王國、徐榮、樊稠、李傕多名首領。
李傕現下的右扶風大軍之中,有不少原來樊稠的舊部,他們對于刺殺他們将領的李傕的統治殊無好感,之前不過是礙于李傕勢大,兼之群龍無首,才不得不屈從于李傕俯下。
現下李傕勢力大衰,又被長安朝廷指認爲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他們暗中商議過後,決定聯絡舊部,共同推舉素有勇力的王方爲首,暗中聯絡王師,以求裏應外合,擊破李傕大軍,戴罪立功,投誠反正。
得到了王方的暗中投誠,楊定、董承二人宛如雪中得炭,頓時大喜過望,加上王方還遣人送來了暗中草就繪制的李傕大軍的營盤布局,這就更讓楊、董二人深信不疑了。
很快,楊、董就與降卒約定好起事日期、用兵方向,積極籌備作戰,準備搶先在宋果、伏完領軍到來之前,利用李傕大軍中的内亂,擊敗李傕,立下大功。
很快,一切順理成章。
在沣水西岸,主動渡河作戰的楊、董兩軍進展神速,接連攻營拔寨,打得内亂的李傕大軍不斷後退,大有分崩潰散之勢。
隻是等到楊、董二人的兵馬盡數渡過沣水,想要趁勢擴大戰果後,原本内亂不休、連連敗退的李傕大軍卻突然号角震天,大批兵馬翻身接戰,絲毫不見了潰散逃竄的迹象。
一場大戰徑直陷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戰場側後方的高地上。
原本計劃起事反正的王方,站在高地上,涎着笑臉,巴結讨好着傷重未愈的李儒。而爲首帶着李傕那張陰戾的臉,也正對着雙方士卒激戰的戰場
左馮翊大軍戰敗,李恒、李暹相繼身死,被反叛的張繡所殺的噩耗已經傳到了李傕的手中,隻是被他壓了下來,軍中底層将士還不知道罷了。
原本李傕強攻楊定、董承兩人的營盤,屢屢受挫,還被逆襲擊敗過一陣,如今又聽聞了己方左馮翊兵馬覆滅的消息,心中已經起了怯意,打算趁着軍心未亂之際,撤軍返回扶風固守。
遇刺重傷的李儒卻激烈反對。
在他看來,眼下的局勢就像是兩頭牛在奮力角抵,若是一方主動露怯,撤力退開,就會給抓住空隙的另一方突破中門,開膛破肚,落得一個慘死牛角的下場。
因此,隻能夠苦戰求勝,絕不能夠避戰求存。
随後,李儒又爲李傕分析了天子朝臣、楊、董、宋軍中諸将可能暗中存在的龃龉,最後果斷獻策,依樣畫葫蘆,冒險重演張繡反叛之事,利用詐降之計,來引誘楊定、董承離開堅固的營寨,渡河和他們作戰。
當然,這個計策實施之後,想要奏效,除了詐降人選的表現外,還取決于楊、董二人求勝的急迫性。
若是楊、董心如止水,不爲所動,那時間一長,詐降之事必然露出馬腳。
不過就眼下看來,揣度人心的李儒獻上的計策,顯然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站在高地上的李傕陰戾的臉上,終于也露出了一絲獰笑。
楊、董二人的兵馬主動脫離堅固的營地,渡河和他麾下大軍作戰,以弱擊強,遠離了河岸,現在隻要他麾下士卒奮力抵抗,使得戰局僵持不下,那麽久攻不下的楊、董兵馬就會氣衰力竭,心生退意了。
到那個時候,就是自己大軍趁勢反攻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