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五月,燦若霓裳。
“帶娃走天下(第四季)”的宣傳片終于在衆人翹首以盼下悄然出來了。官宣甚至還沒來及找微博大v轉發,這條視頻倒是在各位路人甲乙丙丁的主動宣傳下開始爆火。
第四季節目到目前爲止一共錄了三期,每期都分了上下兩集。時長共二十分鍾的宣傳片,主要就是在這三期節目裏截取最爲精彩的片段。
宣傳片一上來,就是航拍的霧中雲鄉裏景色,畫面跳轉到青石闆上一位正專心緻志地用毛筆寫着大字的白發老者身上,老者颔首微笑,宣紙上的墨迹漸漸占據了屏幕——
紅塵客夢,西遊古巷。
視頻裏傳來了孩子們的稚氣地讨論聲,穿着獨特西遊服裝的孩子慢慢在畫面裏出現,加上同樣奇裝異服的大人,讓看客不禁猜測這其中到底發生了哪些特别的故事。
穿着長褂的孟長熙緩緩地從遠處走來,宛如舊時代才會有的謙謙君子,乍然望去,又仿佛真如古詞中寫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祖宗,你良心不會痛嗎!”孟長熙說着就伸手去捏小姑娘的臉,謙謙君子瞬間垮成了纨绔子弟,可這其中的轉變并不會讓人覺得反感。
四五歲大的小姑娘仰起頭,明明隻露出了側臉,灰色的眸子卻在鏡頭下異常奪目。
視頻放到了五分十五秒,在此之前,奚珞的鏡頭僅僅隻有這一張側臉,卻也足夠驚豔了。
到了第六分鍾的時候,視頻中終于首次出現了奚珞的正臉,畫面停在了節目組四月初過去的風都雪山,本來以爲他們到那裏的時機會錯開雪天,但沒想到開拍的前一天晚上,雪又斷斷續續地下起來了。
風雪飄搖,遠遠地傳來了另一個男孩的聲音:“奚珞,奚珞。”
奚珞穿着月白色的棉襖,在雪地裏緩緩地轉身。
零碎地雪花斑駁了視線,在她的身邊以最浪漫地舞姿灑下,黑色的頭發披在肩頭,仿佛與大雪融爲一體,僅是最簡單的淺淺一笑,天地恍惚失色。
微博轉發。
“我是爲了長熙哥哥的盛世美顔來的,結果一遇奚珞誤終身,請問,誰能趕走那隻礙眼的愛豆,把視頻全換成小奚珞的真人特寫好嗎?”
“節目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四大悲事,最好在加上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哭泣。”
“你們敢想象奚珞二十年後長成什麽模樣嗎?不是天仙就是妖孽,不存在第三種可能!”
“有比我慘的嗎?我把宣傳片給我媽看,結果被催婚催的更猛了,她逼問我這輩子有沒有希望生出個這麽可愛的閨女。嘤嘤嘤,明明我是想說,容我再浪二十年,等等小奚珞長大來着的。”
“爲什麽這麽長的宣傳片,小奚珞一共隻出現了一分零三秒,總共就三個畫面,節目組太殘忍了!幸好我已經全部剪下保存,每天睡前看一遍/機智!”
孟長熙當天的微博後台更是炸了,來了不少粉絲過來詢問奚珞的身份,竟然沒一人懷疑奚珞是他私生女的。
“帶娃走天下”節目組以及導演張少陳的私信也被網友刷爆了,粉絲日常過來問一遍,節目定檔究竟在什麽時候。
迫于網友的熱情,張少陳和電台商量後,決定順着熱度走,讓第四季的帶娃真人秀提前走進大家的視野。
五月中旬第一集播出,首日的收視率霸占了同時間段的榜首,網上點擊、播放率更是分分鍾爆掉,不同地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微博頭條。
“段彌與曾老先生”
“沉迷于老君的絕世而獨立”
“我的漫漫西遊路”
“什麽叫别人家的孩子”
等到了第二集,等待首播的觀衆愈發的多了,更是打破了電視台十多年來的最高收視紀錄。
“說真的,我從來沒想到我熙神有這麽任性的一面。小奚珞要是最後還是死活不肯起床,他怕是會咬着牙連着床一塊拖走吧?/無辜”
“你們看孟長熙和奚珞的互動,你們不覺得過于熟稔了嘛?是不是早就認識?”
因爲有張少陳鎮場子,網上的娛樂八卦根本就不敢亂寫,通稿都是誇,誇孩子們聰明體貼,誇大人們任勞任怨,誇節目構思精巧、主旨有深度。平常需要絞盡腦汁才能想出來的溢美之辭,落在這第四季上,反而變得輕松不少。
畢竟不管從制作、真人秀演員、劇本等多個方面來看,這都足以稱得上是綜藝界的模範了。隻不過在當下,幾位主人公的風頭太火,節目組的良苦用心還沒有被觀衆深扒出來罷了。
外面折騰地如火如荼,奚珞還是安安穩穩地在曾聖殊手上上課。兩個月下來,她已經可以嘗試着手寫簡體文字了,雖然字迹還是很僵硬,但也算得上是一大突破。
曾聖殊在這段時間一直幫着奚珞整理适合帶到未來的經典作品,以及嘗試着構建出星際語與漢語的聯系,實在累了,就去做會文學翻譯,每一分鍾都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如果不是奚珞給他服用過長壽丹和祛病丸,他可能早就病倒了。這些日子的相處,奚珞和曾聖殊也漸漸産生了點默契,比如說,奚珞終于明白過來爲什麽他當初那麽猶豫要不要收自己爲徒。
曾聖殊算得上是個爲了達成目标可以不要命的人,他很清楚要成爲兩種文化融合的橋梁究竟有多難,以及在他下定決心這麽做之後将付出的代價。他預知不了自己的壽命,更何況想在有限的時間内,做出成績絕非易事。所以他想逼着奚珞留下承諾,承諾他的所作所爲真的可以産生價值。
奚珞想通了之後,又有些欲言又止。曾老當初就算得到了她的承諾又能如何?她就不能背棄嗎?她就不會把功勞全部占爲己有?究竟是曾老太過單純,還是太過信任她了?
直到後來,奚珞接觸到了更多華國曆史上的東西,才弄明白華國的文人對‘言’、對‘諾’的重視程度有多高。曾老給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種來自老輩文人最獨特的風骨,對名聲不執着,對民生卻格外關心,于己可以漠不關心,于造福百姓之事卻有着‘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執着。
感謝基二的打賞!
感謝大家的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