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針可聞的大殿中頂着這麽多人的注視,欽天監監正的腿沒有發抖,已經是爲官多年曆練出來的本事了。
到了最後,實在頂不住壓力的欽天監監正幹脆撲通一聲跌倒在地,顫聲道:“臣愚鈍,不能明知先帝之意, 臣,罪該萬死。”
早就對這個結果有所預料的崇祯倒也沒感覺多失望,隻是淡淡地道:“起來罷。朕早有言在先,無論如何,都不怪罪。”
欽天監監正這才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了,順勢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
眼見欽天監監正沒事兒, 擅于揣摩上意的閹黨成員, 禦史袁弘勳先出班奏道:“啓奏陛下,臣袁弘勳有本。”
一看是個禦史, 崇祯的心下便有些不喜。這些家夥正事兒辦的不多,但是在彈劾上,爲了博個清名,卻是什麽事兒都幹的出來。
隻是前番自己已經說過無論如何都不會見怪,此時也不好自食其言,崇祯便淡淡地道:“愛卿有甚麽事兒?”
袁弘勳躬身行禮道:“臣啓奏陛下,先帝托夢給陛下,不論其夢何解,但是先帝之意卻是明擺着告知于陛下了。臣以爲,先帝與陛下兄弟之情情深,既然托夢有所求,陛下身爲先帝之弟,便當依着先帝的意思,遷一些蘇杭百姓居于德陵。一則全了陛下與先帝兄弟之情, 二則, 讓百姓于先帝陵旁陪王伴駕,亦是恩典。”
卧勒割槽!這家夥不是個甚麽清流禦史言官!等看到施鳳來投向了袁弘勳一個贊許的眼色後,崇祯這才明了, 這家夥是個閹黨!
當然,不管是什麽黨,隻要能替自己分憂的,肯定就是個好的,至于閹黨那些狗屁倒竈的事兒,現在的崇祯幹脆造反視而不見。
崇祯卻是繼續拿捏道:“可有愛卿有不同地意見?”
要不然怎麽說莫裝逼,裝逼遭雷劈呢。若是崇祯順水推舟,直接把這事兒給定死,隻怕别的朝臣想要反對,也得好好思量一番。
隻是你崇祯皇帝既然已經有言在先不會因言見罪,如今又廣開納谏之門,那還有甚麽說的?幾個禦史言官對視了一眼,皆是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兄弟們,上!
當下便有一個禦史出班奏道:“啓奏陛下,臣以爲不可。”
被打了臉了崇祯卻是臉色不變,隻是淡淡地問道:“爲何不可?”
那禦史道:“啓奏陛下,蘇杭百姓,原居于江南,冒然遷入昌平德陵左近,恐生活習慣上難以适應,南方多食米,北方多食面。此其一也。”
“其二,若是遷的富戶多了,則德陵物價必然飛漲,其餘百姓又該如何生息?若盡遷平民,則由南至北,不異于将之發配,一路行程,何止三千裏之遙?”
“故而,臣以爲不可。遷民伴帝陵,雖然全了陛下與先帝兄弟之誼,然則與百姓不便,實爲擾民,臣請陛下三思。”
等到這個禦史說完,其他幾個禦史又是呼啦啦一片附議之聲,此時龍椅上的崇祯臉色再也保持不住方才的平靜不波,已經慢慢地開始變黑:“那愛卿可有教朕?可是要朕自食其言,失信于皇兄?”
這禦史也是個膽子大的,反正崇祯已經許下了不因言見罪,當下便躬身道:“臣魯鈍,請陛下恕罪。”
崇祯的心中卻是卧槽了一聲。彼其娘之,就這麽着把鍋子乃給朕了?你說不能擾民,不能遷蘇杭百姓,卻不給朕個怎麽向皇兄交待的法子,這就完了?一聲魯鈍,後邊兒的破事兒就得朕自己想辦法了呗?
不得不說,演戲的最高境界便是演到自己都信,從昨天晚上就在一直自我催眠的崇祯已經快要相信天啓确實托過夢給他了,因此上,群臣看到的,就是崇祯的臉色由古井不到到烏雲蓋天再到陰沉如水。
不待崇祯發火,溫體仁便先出班道:“啓奏陛下,臣以爲禦史陳之吉所言有誤。”
崇祯直接冷哼一聲,說道:“講。”
溫體仁這才躬身道:“啓奏陛下,方才陳禦史所言,聽上去确實在理。實際則不然。”
“若是盡遷平民百姓,其路途之遙遙,确實不異于将百姓發配至京城,然則盡遷富戶中京,則無此憂。”
崇祯卻是故意依着禦史陳之吉的話頭道:“可是盡遷富戶,則昌平之地物價飛漲,百姓又當如何?”
溫體仁卻是胸有成竹地道:“啓奏陛下,陛下可還記得前番沒入皇莊的周國丈與前首輔大臣黃立極的田地?”
崇祯嗯了一聲,道:“朕自然記得,這些土地已經查不清楚到底從何而來,便是被他們欺壓的百姓也無人出首,隻得沒入皇莊之中。”
溫體會再次行了一禮,這才道:“臣萬死,敢請陛下劃拔一些皇莊的土地,盡遷原本在德陵附近的百姓,甚至是昌平的百姓前往耕種。如此一來,則昌平百姓無憂,皇莊田地也不至于荒廢,此誠一舉兩得之舉。”
見溫體仁已經開了第一槍,施鳳來便緊随其後:“啓奏陛下,微臣亦以爲溫大人言之有理,遷民伴陵,前漢之時已有,非我朝之首創。先帝既然托夢于陛下,陛下便不可無視之,以免先帝不安。”
崇祯這才嗯了一聲,問道:“衆位愛卿可還有不同地意見麽?”‘
不待再有禦史出來掃興,英國公張惟賢便先跳了出來,奏道:“啓奏陛下,臣附議溫大人與施大人所言。若非先帝托夢要蘇杭二地之民,臣亦願去德陵爲先帝守陵。”
閹黨頭子魏忠賢也不甘寂寞,原本應該老老實實地殿上當人形背景牆的魏忠賢已經哭着跪倒在地,以頭搶地道:“奴婢萬死,奴婢願爲先帝守陵!”
眼見溫體仁與施鳳來再加上閹黨頭子都紛紛表态,衆多朝臣這時才在心中暗罵一句彼其娘之,估計這早就商量過了,今兒個拿到朝堂上來走過場來了!
崇祯卻是不等其他的朝臣再提出什麽惡心的意見,幹脆地拍闆道:“既然如此,溫愛卿,施愛卿,你二人與戶部郭愛卿一起,商議一番,究竟該遷些甚麽人來皇兄陵寝,此事馬虎不得。務必要讓被遷百姓滿意,莫要生出亂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