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畢竟是自後世穿越而來,在他的記憶之中,沒有什麽是靠來一發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就再來一發。别管是子彈還是炮彈或者原子彈,總之來上一發, 事情總是能得到解決。
但是現在張惟賢和崔呈秀的說法,卻是打破了他的幻想或者說夢想。因爲現在的大明所擁有的火器,還不如以靠來上一發就解決掉自己鬧心的問題。
便是以遼東爲例子,後世的那些家夥事兒,不說蘑菇彈這種大殺器,便是那些甚麽紅旗啊,五對輪啊一類的, 隻要弄上一些,對着建奴那邊兒來上那麽幾發,遼東便再也沒有甚麽問題的。
可是現在的大明呢?别說五對輪和紅旗了,便是紅夷大炮,一炮下來,也隻不過是糜爛幾十米,想要糜爛幾百米都是奢望。比如說那個号稱是被袁崇煥給打死的老奴努爾哈赤,人家挨了一發之後,不照樣跑到草原上浪了一圈兒才挂?
由此可見,現在所謂的火器,基本上也就是聽個響而已。
崇祯正自想着後世那些好東西,正美滋滋地想着何時自己也能在大明搞出來這些東西,給建奴來上一發,就聽張惟賢的聲音響起:“陛下,現在我大明的騎兵打不過建奴的騎兵,普通衛所也糜爛至斯, 其實根子還是出在了正統年間。”
崇祯其實很想跟張惟賢說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正統年間是什麽時候……, 自己所知道的, 除了洪武,永樂, 成化,正德,天啓和崇祯,其他的那些皇帝,根本就沒有多大印象。可是爲了不顯示自己的無知,或者說爲了掩蓋自己是穿越客的事情,崇祯隻是淡淡地嗯了一聲,說道:“英國公繼續說。朕聽着。你隻管說,不管說什麽都可以,朕不會在意。”
張惟賢其實早就想說,隻是不敢說而已。滿大明的勳貴們都想說,可是誰都不說。自打土木堡之後,這大明的勳貴們就被文官給玩成了狗,畢竟這天下是皇帝的,得罪了文官們,要承擔後果的可就是自己了。
隻是如今,看看崇祯皇帝宰起文官來的力度,讓張惟賢看到了勳貴們重新崛起的希望。理了理思路,張惟賢道:“陛下可知萬曆年間主持變法的張太嶽?”
崇祯其實根本不知道張太嶽是誰,不過提到萬曆年間,再提到變法,還姓張,那麽這個張太嶽應該就是張居正無疑了。崇祯點點頭,說道:“太嶽先生一力主持一條鞭法,使國庫豐盈不少,朕當然知道。”
不成想,張惟賢卻道:“陛下恕罪,陛下隻知張太嶽變法,可知道一手練出了戚家軍這等強兵的戚南塘,在給張太嶽的書信中,要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即便如此,也要不斷地獻上腽肭臍,送千金姬與張太嶽,方才換來足夠地軍饷?”
崇祯聞言,心中卻是大怒。堂堂的一代名将,就算是對面自己的老師,居然要自稱門下走狗?置大明天子于何地?甚麽時候,區區内閣,一個秘書辦公廳一樣的存在,也能決斷軍費大事了?
雖然心中大怒,崇祯卻依舊是那副風清雲淡地樣子,畢竟自己演技不夠,全要靠着面癱來湊才行啊。輕聲“唔”了一聲後,崇祯接着道:“罷了,都是以前的事兒了,畢竟戚将軍在東南打擊倭奴還是不錯的,這些事過去就過去吧。”
張惟賢躬身道:“陛下仁慈。這些事兒,便是陛下禦極之前,亦是常态。究其根本,其實還是在正統年間的土木堡之變,自從土木堡之後,大明的武将勳貴們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即使陛下想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奈何沉疴難去,一時之間,變化也不甚大。”
崇祯也知道這些問題,自從土木堡時,這些滿腦子都是抄刀子砍人撈軍功的勳貴們被文官集團給集體坑成了狗之後,基本上骨頭也就彎了,好像後來一直就沒有再直起來過。就算是正德皇帝想要把這股子歪風給扳過來,後果也不過是落水後不治身亡了。
這個不治身亡,可不是說的醫治無效身亡。依着崇祯翻看的明朝官方和宮内的記載來看,“東西遊幸,曆數千裏,乘馬,腰弓矢,涉險阻,冒風雪,從者多道病,帝無倦容。”的正德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因爲落了個水,染了個風寒就些挂掉——如果這些,除了說明大明的禦醫無能,還能說明個屁?!
而且最最讓崇祯無語的是,正德臨死前一兩個月曾經強烈要求換太醫,被楊廷和罵回去了,說他是生活作風荒唐所緻,休養就好了。
後來,所有關于正德皇帝的死因,都指向了落水而亡和豹房内玩弄女人過多那個啥盡後人亡的!
對于這兩點,崇祯都是隻想呵呵。一個親自在戰場上操刀子砍人的皇帝會抗不過風寒?玩女人多了的下場,撐死了不過是腎虛一些,體質慢慢衰弱,但是一個能操刀子砍死敵人的家夥可能腎虛?
一個皇帝,覺得禦醫不行了,居然能被楊廷和一個首輔給怼了回去?誰給他的勇氣去硬怼皇帝?就因爲他曾經做過正德皇帝在當太子時的講讀?這家夥在朱厚熜未至京師即位時,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稱贊,加左柱國。那麽,是誰稱贊的?不還是那些無恥文人互相捧臭腳?
而且,就算是正德硬怼了蒙古小王子之後,當時兵科都給事中汪玄錫、貴州道禦史李閏等共同上書是怎麽說的?皇帝親征之役,蒙古騎兵殺擄人民衆多,我軍也損兵折将,得失相較,實在稱不上什麽大不了的勝利。希望以後皇帝不要再這樣草率親征,而是要“充擴天理,遏絕人欲,深居九重,恭默思道”。
最後,這些家夥們成功地通過禦醫不作爲或者幹脆指使禦醫下毒,成功地弄死了在他們看來頗爲“離經叛道”的正德,立了當時“頗有賢名”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爲帝,沒曾想的是這個皇帝跟正德差不多,也是對文官沒什麽好感官,就算自己在後宮仙修問道不問朝政,卻始終牢牢掌控着整個明朝的政治、财經、軍事和民生大權。
這是第四更了哦親們,一會兒還有。今天12點前不管能碼幾章都發出去。你們給力,暴君也不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