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崇祯所問地問題,孔興燮越發肯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測,然後自己現在手無寸鐵,崇祯身後又有一個精壯的死太監虎視眈眈,加上外面衆多的錦衣衛護衛,便是自己想放手一搏,隻怕除了一死,再無其他下場。更何況,崇祯曾禦駕親征,追殺建奴至關外,誰人不知當今天子有一身地好武藝?
念及此處,隻怕唯有自己下一代衍聖公地身份能救自己一命。孔興燮當下顫聲回答崇祯的問題:“回陛下,先祖之意,乃是稱贊管子輔佐了齊桓公,護衛了大周王室。若非管子,隻怕當時的大周要遍地腥膻,神州陸沉了。”
崇祯唔了一聲,說道:“不錯。由此可見,孔聖人乃是對華夷之辨頗爲看重,朕沒有說錯吧?”
孔興燮道:“陛下所言極是,華夷之辨,此乃大防也。”
崇祯道:“嗯。前唐之時,魏征也曾說過,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便是前宋蘇學士亦曾有言,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之也,譬如禽獸然。”
頓了頓,給了孔興燮一點兒思考的時間,崇祯才接着道:“所以朕很好奇,他元好問是怎麽想的?嗯?!尊忽必烈爲儒學大宗師?若大成至聖先師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被你等氣得再死過去一次?嗯?!”
孔興燮跪在地上,已經是滿頭大汗。崇祯雖然說的是元好問,隻怕同時也說的是北宗孔氏的這些人。依着崇祯現在話裏話外的意思,隻怕北宗難以讨得了好兒。
不待孔興燮想出甚麽說辭,就聽崇祯接着道:“朕遍翻史書,發現自從孔浈開始,便是受了蒙元的冊封才襲了衍聖公的爵,原本的衍聖公孔洙一脈則南渡而去。朕也很好奇,同樣是蒙元冊封,如何孔洙一脈就能南渡?你們孔浈一脈就那麽心安理得的受了蒙元的冊封?”
也不等孔興燮說話,崇祯接着道:“若說他孔士行乃是忍辱負重,爲了保全衍聖公一脈的祖地,朕也能接受,可是他既然受了胡虜的冊封,又如何在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後受了我大明的冊封?卻是絕口不提讓爵南宗一事?”
孔士燮讪讪不能言,崇祯卻是不管不顧地道:“朕亦自知學問不高,故而選擇多看書,《公羊傳·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便是前漢時孝武皇帝,亦曾贊莊公曰:“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朕想問問你孔先生,太祖高皇帝北逐蒙元之時,你北宗又做了些甚麽?”
說着說着,崇祯卻是莫名地憤怒了起來,怒聲道:“也罷,你北宗上下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學生,不曾從軍效命,朕不怪你。可是現在呢?嗯?!”
被崇祯突然間的暴怒給吓了一跳的孔興燮卻是再也忍不住,雙腿間一熱,就此失禁。
見崇祯掩鼻退後了一些,孔興燮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君前失儀,也顧不得身上衣衫難受,連忙叩頭道:“學生失儀君前,罪該萬死,望陛下恕罪。”
崇祯卻是輕笑道:“孔先生怕甚麽?朕又沒說要把你怎麽樣不是?”
孔興燮卻是聽出了崇祯語氣中的譏笑意味,心中卻突然感到一陣的釋然,反正不管怎麽說,大不了衍聖公的爵位沒有了,但是自己全族上下,諒崇祯也沒有膽子全部殺光。
心中有了些底氣的孔興燮卻是壯着膽子道:“學生多謝陛下。隻是,學生也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崇祯道:“講!”
孔興燮繼續道:“陛下,自前宋朱文公開始,程朱理學便大行其道,雖然依舊尊我孔氏爲衍聖公,然則又何嘗是我孔氏家學?其中多有違背先祖聖訓之處,然則時世需要,我孔氏又如何擋得天下大勢?請陛下明鑒。”
崇祯卻冷笑道:“如此說來,還怪不得你孔氏了?”
孔興燮又叩首道:“陛下聖明。學生以爲我孔聖雖然有錯,然則錯不全在我孔氏。”
崇祯也是被這孔興燮的辯才打敗了,說起來頭頭是道,實則狗屁不通。當下冷笑道:“那麽袁崇煥那裏,你孔先生又如何解釋?這常平倉中糧食不翼而飛,你孔先生又如何解釋?”
孔興燮卻辯道:“回陛下,學生向來不識得袁都督,故而不知陛下所要解釋,究竟是何解釋。至于常平倉,更是與我孔氏無關。學生愚鈍,不能明知陛下之意,望陛下恕罪。”
崇祯此時直感覺心頭有一萬頭草原神獸奔騰而過,除了前世在電視和網絡之中,竟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顔無恥之徒:“不知道麽?這常平倉的糧食,都到了通州李三才之子那裏?隻待運往遼東了罷?”
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怒火的崇祯幹脆上前一腳踹到了孔興燮的肩頭,怒喝道:“這大明上上下下,哪裏的事情朕又不能知道?!你當錦衣衛和東西廠是什麽?朕要來好看的麽?先是錢牧齋,接着是張溥張彩吳偉業,接着是袁崇煥,西邊兒有晉商八大家,南方也串聯上了那些無家無國的豪商,你孔家居中聯絡,一起給大明掘起了墳,你當朕不知曉?”
不敢閃避的孔興燮被一腳踹翻在地,翻身起來後,依舊恭恭敬敬地跪好,哀聲道:“陛下,學生委實不知陛下所言究竟是何事,陛下所說那些事情,學生一概不知啊陛下!”
崇祯踹了孔興燮一腳之後,卻是心中怒火稍息,接着道:“偌若建奴入了關,便是又一次地崖山之事。隻不知道,故宋尚且有十萬士子齊蹈海,我大明又有多少士子嫌水涼!”
将心中怒火都一氣發洩了出來的崇祯也恢複了些理智,突然輕聲笑道:“罷了,朕今日見見你,就是想看看你孔氏到底是個甚麽模樣。原來不過如此。”
“心中無國無君,是爲不忠;背棄祖宗學說,是爲不孝;曲阜一地,田産大半歸于你家,置百姓死活于不顧,是爲不仁;隻顧推卸責任,不顧盟友死活,是爲不義;不見前宋故事教訓,私通建奴,全然不想建奴入關之後神州陸沉地慘狀,是爲不智,事到臨頭,敢做不敢爲,是爲不勇!”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智、不勇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間?!”
“朕倒要看看,你衍聖公就此除爵後,你北宗一脈有何面目,去按住大成至聖先師的棺材闆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