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投資10億美元,戰略入股盤古電腦公司的消息被媒體擴散宣傳之後,全球各路資本聞風而動,紛紛開始打聽,盤古電腦公司IPO盛宴“入場券”的價格。
對此高盛解釋:“高盛僅是盤古的小股東,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是盤古公司和大股東決定的事情。高盛作爲持有2%股權的小股東和投行,主要的義務是幫助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在财務會計制度和公司治理層面朝着更規範,更符合上市公司标準的方向改進。”
而作爲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的CEO,高天則是表示:“資本運營,投資、參股(盤古公司)請聯系母公司新創業電子集團的CEO張茹小姐,她現在負責這個大項目。目前,我們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本身,不需要增發融資,主要是母公司轉讓一部分股權,引進戰略投資者。”
随着高天的解釋之後,很快更多的資本,開始聯系張茹。
十多年的商場曆練,張茹目前也是成長爲合格的CEO,雖然,在新創業電子集團内部,CEO權利其實很有限,但是,目前盤古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項目上,林棋還是授予張茹很大的決策權,當然了,這個決策權,其實是按照既定的劇本來。
也就是引進資本的估值是限制死了,決定引進誰來投資盤古電腦,張茹可以有一定發揮空間。
“我們歡迎新的戰略投資者,但并不是盲目的引進資本,實際上,我們對投資者的要求主要是兩點:一不幹涉盤古電腦的戰略發展。二則是能帶給盤古電腦一些幫助,無論是品牌影響力、口碑還是市場渠道,都是可以的,如果,僅僅是有錢而不能帶來其他幫助,并不是什麽歡迎的投資者。”張茹很自信的表示,“至于估值,則是1000億美元起步!”
對面衆多資本的詢價,無論的新創業電子集團還是高盛公司,都是一口價1000億美元估值。
這個天價,自然是吓退了不少資本。要知道,現在的IBM公司的市值也才500多億美元。
雖然,IBM公司目前經營遇到一些困難,但是,IBM的曆史,讓不少投資者深信,IBM的困境是暫時的,下一個時代,IBM一定會重新創造奇迹。但實際上,未來幾十年,IBM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砍掉研發和不賺錢的項目,精簡IBM公司的人員和團隊,以此讓短期的财務報表更好看一些。但實際上,靠着這種不斷的砍掉人員和項目的做法,隻能暫時優化IBM的财務報表,并不能真正的讓IBM赢得未來。科技公司,真正赢得未來的做法,并不是精簡團隊和項目做減法,更多是靠着創新,做出一些爆款産品,做出一個全新的産業和科技方向的加法,以此來獲得超額回報。越是靠着職業經理人的管理來“拯救”科技公司,那麽,科技公司的未來就會被修飾的越平庸。
換做是盤古電腦公司500億美元的估值,很多資本還願意入股。但是,比IBM公司的估值高了一倍,自然會讓很多資本質疑,憑什麽,盤古電腦居然能獲得這麽高的估值!
而且,之前高盛投資才500億估值,才不過幾天時間,估值翻了一倍,換做誰也是不接受這種價格歧視。
“我們會用時間證明,盤古電腦跟IBM完全是不同的,IBM值500億美元。但我們遠遠不止500億美元!”張茹表示說道,“1000億美元估值,僅僅是現階段的估值。随着時間推移,我們的估值會越來越昂貴,因爲,盤古電腦每天都在實現有盈利,并且在優化自身的競争力。”
當然了,這其實是爲了吊足各路資本的胃口,先是吸引各路資本的關注和研究。等到不斷披露更多的經營資訊和利好,以及上市隻差臨門一腳之後,再輔以證券市場的牛市氛圍,那麽,各路資本恐怕會搶着認購盤古電腦公司的原始股。
高盛和新創業電子集團都不是那麽着急,畢竟,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處于利潤的高峰期,平均每一天,可以賺取5000萬美元的利潤。
這種不差錢的企業,并不需要像燒錢的互聯網創業型公司那樣,需要不斷的融資,才能維持最基本的運營和擴張,那種不盈利的企業,才迫不及待的引進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在不盈利之前,隻能靠着投資者的錢來擴張和維持。
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已經不再是高速增長的公司。營收、利潤和市場占有率,其實都已經接近天花闆頂部。但是,增長速度降低是整個行業都降低,而不是盤古電腦公司一家增速降低。整個市場的增速降低之後,也意味着新入局的競争對手越來越少,行業頭部企業的收入增長速度降低,但利潤方面卻遠遠比以前更豐厚。
個人計算機行業增速最快時期其實是70年代。但在70年代成立的大部分個人計算機公司,都處于惡性競争,極少能穩定賺錢的,當時最成功的蘋果電腦,成功也完全是個意外,畢竟,同一時代的微型計算機,蘋果不見得是最好的,也不見得是性價比最高的,但是蘋果卻是在70年代罕見能獲得風投青睐,幫助其成功的擴大産能和鋪開銷售渠道。在别的個人計算機公司都是小作坊,而計算機巨頭暫時還看不上微型計算機市場時,蘋果打了個時間差,最先量産和商業化運營,導緻其成爲70年代個人計算機拓荒時期的幸運兒。但是,蘋果對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的控制能力不強,至少,沒辦法約束CPU廠商,能爲蘋果電腦升級換代,而開發下一代CPU,這導緻了蘋果70年代的優勢,并未能夠成功積累到80年代。80年代的蘋果公司,基本上是廢掉了6502芯片爲核心,打造出來的軟件和硬件生态。在80年代初,喬布斯一度是壯士斷腕,計劃燒錢燒出一個新的蘋果電腦生态,徹底抛棄6502芯片的舊平台。結果,卻是因爲短期财務虧損,被喬布斯自己聘用的CEO和資本聯手趕出蘋果電腦公司。之後,蘋果電腦在燒錢打造新平台方面畏畏縮縮,減少技術研發投入,實現了扭虧,但是斷了蘋果電腦的未來。所以,也導緻了進入90年代之後,蘋果電腦已經是積重難返,完全失去市場競争力。
80年代,市場占有率最多的PC,則是因爲IBM公司和兼容機廠商長期的勾心鬥角,不斷的進行撕逼内鬥。整個PC陣營在80年代,都忙于内鬥,所以,對盤古電腦生态的擴張,選擇性無視。等到90年代,PC陣營已經确定了英特爾的領導地位之後,卻因爲英特爾犯下嚴重的技術錯誤,導緻PC陣營的市場占有率,完全被盤古陣營超越。
發展到了95年,盤古陣營正如日中天,在軟件和硬件生态方面,保持領先地位。與此同時,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又在盤古陣營内部,保持品牌影響力的領先地位,其他的盤古兼容機廠商,市場口碑和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各種優勢,導緻了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調節毛利率。即使,競争對手的硬件和價格跟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一樣,盤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有能保證成本比對手低5%~10%。
各種優勢,加上不差錢,導緻盤古電腦現在有資格待價而沽,做出各種姿态,僅僅是爲了上市之前,有足夠的眼球關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