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音樂藝術的發展中,與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密不可分,一直到現在,音樂與語言藝術的相互關系都及其親密,這也就決定了,音樂上的藝術處理手法,肯定會借鑒語言之中必不可分的修辭法!”</p>
李文音笑了笑,沒有馬上解釋自己的言論。</p>
而是開始給學生們詳細描述音樂修辭學的定義,以便加深理解。</p>
“比如,曾經經文歌的創作中,有時候是會根據語言發音來寫作簡單的旋律與節奏,這樣歌詞與語言音調,節奏,旋律,水乳交融,更能表達歌詞書法的情感,這種【專用音樂】就體現出了修辭法的原則。”</p>
“有時候,爲了反應樂曲的情感,讓樂曲更加具有說服力,所以,在音樂中引用變化音體系,調式變化,裝飾音,以及節奏織體的對比。”</p>
學生們有些發懵。</p>
這不就是我們平時學的樂理嗎?</p>
這跟修辭學有什麽關系?</p>
但李文音繼續說道。</p>
“就像是文學作品最簡單的結構,會有開篇,中段發展,終結的格式,音樂作品的布局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需要你對整首音樂有大局觀,而中間音樂的處理,音樂修辭學就占據了很大的位置。”</p>
“将一些音樂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節奏,和聲,音程關系,與音樂修飾手段相互對應,讓樂曲段落具有特定的情緒,情感,象征意義,所以,利用這些具有特定抽象意義的音樂要素來作曲,會使得整個框架更加圓潤完整。”</p>
“這就是一種對元素手法進行類型歸納的理性作曲思維!!”</p>
學生們似乎有些悟了,但不是徹底悟了。</p>
懂,但并不全懂,還是有些懵。</p>
學生們開始皺起了眉。</p>
“這位同學,你有什麽問題嗎?”</p>
看到有人舉手,李文音笑了笑,示意這名學生發言。</p>
這名學生拿起話筒,臉上似乎有些疑惑。</p>
“李.......”</p>
“叫我學長就好。”</p>
“那,李學長,這樣的話,作曲不就變成了格式化,模闆化的東西了麽?那這和市面上那些流水線生産的商業口水歌還有什麽不同?”</p>
這句話,頓時引起了不少學生們的好奇!</p>
是啊!</p>
李文音說的這些定義,似乎就是想要格式化音樂。</p>
将樂理構成一個嚴苛的模闆,用教科書的技巧來進行創作。</p>
這不......跟流水線一樣了麽?</p>
“當然有,而且非常不同!”</p>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如果把作曲比喻成寫小說,那麽,來自于音樂修辭學中,這種針對于音樂【語法】的研究,針對于整個框架的設計,布局,以及風格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樂理上的,就像是寫小說的......文章格式,修辭手法啊,比喻啊,排比啊,類比啊,或是誇張啊,對比啊等等的寫作手法運用。”</p>
“這樣既有了一個嚴格的模闆與框架,但也其實并沒有限制創作者無窮的思維,并沒有打消那種想象力。”</p>
笑了笑,李文音看向提問的學生。</p>
“而你說的那些商業流水線歌曲,模闆化,格式化,就好像拿給你一篇文章模闆,甚至都不能說是大綱,而是機械的臨摹,同質化的劇情,同質化的描寫風格,同質化的語言,不換名字就能一眼看出是抄襲。”</p>
“這麽看待你就知道,這兩種完全是不同的東西,一定要學會區别,辯證的看待!”</p>
學生恍然大悟。</p>
是自己一開始的理解有些非黑即白了。</p>
就好像文學家筆下的語言邏輯,修辭手法,實際上異曲同工,但表達出來的感覺,意境卻完全不同。</p>
反而是抄襲者千篇一律。</p>
“剛剛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不錯,也剛好能讓各位同學更加理解音樂修辭學與主題動機之間的關系。”</p>
李文音笑了笑。</p>
“同樣是用小說來舉例子。”</p>
“主題,就是整本書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是通過劇情來體現的,而劇情中,刻畫人物,就是一個又一個細小的動機!”</p>
“我們音樂修辭學,就是爲了用更科學的方式,更好的去串聯,推動,發展這些細小的動機,讓動機豐滿,構成音樂整體。”</p>
“這樣富有邏輯性的謀篇布局,注重内容表達創作性上的理念,運用你彰顯個性化的風格,适當的方式演出,會讓音樂發展的更爲美妙。”</p>
卧槽!</p>
你要是這麽說,那我們不就懂了嗎?</p>
學生們聯想着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結合李文音現在所說的話,一下子就對主題,動機,樂理技巧的修辭,産生了極強的記憶。</p>
“我們繼續往下講。”</p>
“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一門言說與勸服的藝術!”</p>
兜兜轉轉,李文音終于開始對學生們解釋起了一開始自己抛出的觀念。</p>
音樂與修辭的共通之處。</p>
說服!</p>
“一開始,音樂也是想要演繹或者傳達一種信息與概念,進行思想交流的一種沒接,無論是華國古代的祭祀禮樂樂舞,還是巫師神道唱誦,亦或是歐洲教堂吟詠的聖歌,現代人們的流行歌曲,都是在表達某種祈求,情感,觀念。”</p>
從音樂的起源,發展,細緻的講解,層層剖析下,李文音抽絲剝繭的對學生們講着。</p>
“音樂是一種表達形式,人類希望冀由這樣的載體來與神魔,自然,聽衆取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系,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與語言沒什麽不同,都是交流的工具。”</p>
“所以,既然是語言,它與語言的構成完全一緻,音樂也是有音樂的詞彙,詞組,結構,句子構成等語法,而這些,其實就是各位同學們學習的樂理基礎。”</p>
學生們點了點頭。</p>
看到學生們若有所思的樣子,李文音笑了笑,輕輕說道。</p>
“并沒有想象中那麽困難神秘,實際上,這些語言的語法,就是旋律,節奏,街拍,速度,力度,調性,調式,音色,和聲等等,這些與人類熟悉的日常語言相距甚遠,而且這樣的抽象時間展示藝術,又不具備具象性與語義性。”</p>
“所以,音樂是自成一系,擁有獨一無二語法詞彙的語言。”</p>
學生們開始理解了李文音的話語。</p>
其實,這樣的解釋,接受起來并不難。</p>
甚至可以說很基礎了。</p>
隻不過,有些讓人懵B的定義,在這種巧妙的類比下,一下子就顯得通俗易懂,令人豁然開朗。</p>
“但這些語言的構成,實際上,各位同學也掌握了許多,因爲,這個就是我們最基礎的樂理。”</p>
“通過這些樂理,利用修辭法來編織你的情感,比如利用合适的音色,有效的語法組織,用你的理性,去構建一個感性的聽覺世界,在這樣的音響體驗中,觸發内心的情感,讓他們理解到作曲者所表達的一種難以文字表達的神秘情感,達成聯系。”</p>
“這就是音樂語言的一種言說與勸服!!”</p>
李文音輕輕一笑。</p>
話題,再一次轉回了一開始的定義!!</p>
雖然看上去像是兜了一個大圈子,但實際上,通過這麽一圈,理解起來就更加的簡單了!</p>
李文音的話,讓很多學生眼神一凜。</p>
“音樂不是爲了好聽!記住!音樂,并不是爲了好聽而存在的,而是爲了被人記住!!”</p>
“舉個例子,依舊是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那個開頭的三短一長,就是命運敲門的動機,非常短,非常簡單,但整首樂曲,卻就是由這個動機構成的,所有樂章中,這個動機都頻繁的變形出現!”</p>
“所謂動機,可以理解成有辨識度,卻并非擁有唯一辨識度的小型單元!能理解嗎?”</p>
學生們點了點頭。</p>
所謂辨識度,就是音樂被人記住的根本。</p>
而并非唯一辨識度的意思也很簡單。</p>
這樣的動機很簡單,很常見,别人用,也并非是叫做抄襲。</p>
就好像一個主播喜歡用“我套你猴子”這個詞彙,另一個也喜歡用“我套你猴子”這種具有辨識度的詞彙。</p>
但兩人說出來的感覺與效果截然不同,這并不能叫做抄襲,隻是兩人一不小心,罵出了同樣的詞彙而已。</p>
“而動機發展而出的主題,那就是具有唯一辨識度的樂段,簡單來說,隻要你不跑掉,哼哼一下,别人就能分辨這是哪個曲子。”</p>
“而主導動機的概念與應用,動機與樂彙的區别,這裏不會細說,後續可能會有公開課,到時候再進行講解。”</p>
李文音的話頓時讓學生們一陣興奮。</p>
好耶!</p>
這不就是告訴我們,後面還會有課嗎?!</p>
開心!</p>
“啪啪啪啪!!”</p>
“我們繼續講!”</p>
李文音笑了笑。</p>
“比如說,修辭手法中,進行辯證的時候,會有引言,事實陳述,區分觀點,然後進行個人想法的證明,批判駁斥,最後達成結論結語。”</p>
“這個大家道理都懂,但肯定會想,這和我們音樂又有什麽關系呢?”</p>
“回到一開始的定義,音樂是一個言說與勸服的藝術,音樂家的作品展示給觀衆,其實就是一個言說與勸服的過程。”</p>
這一次再提起這個定義,學生們就非常好理解了。</p>
共情!</p>
音樂家如何讓聽衆與自己共情呢?!</p>
就是通過音樂元素,利用修辭,組織成有邏輯性的作品,然後去說服聽衆,讓聽衆從自己的感覺出發,體會到自己的感覺。</p>
這就形成了一種最簡單的共情!!</p>
“我們音樂的曲式中,最常見的結構,就是一開始表達主題的引子,動機推展而出的陳述,不同動機或者相同動機不同手法的對比,樂段與樂段起伏的連接,以及一開始的動機與主題經過一輪後再一次賦予意義的再現部,以及樂曲最後結束的結尾。”</p>
“這其實就是一種.......對于音樂曲式,用音樂修辭學的一種解答。”</p>
李文音的話,再一次引起了學生們的掌聲。</p>
雖然乍聽起來似乎很繞,似乎隻是加了一個額外的說法。</p>
但實際上,這樣系統邏輯的規劃,讓學生們接受起來反而更加容易了。</p>
“至于修辭上的手法,如何進行實踐呢?我們大家來做一個遊戲!!”</p>
李文音笑了笑。</p>
學生們也好奇了起來。</p>
“首先,我們确定一個想要用音樂表達的場景。”</p>
“比如.....一名貴婦?大家覺得該怎麽起手作曲呢?”</p>
聞得此言,一名學生當即舉手。</p>
在獲得了示意後,學生說道。</p>
“李學長,我覺得可以用43拍來描述貴婦的一種......雍容華貴,從容不迫且優雅的步調。”</p>
“嗯!你這個想法很不錯,可以試試。”</p>
李文音将拍子定下,然後打了出來。</p>
這種43拍圓舞曲,常常出現在華爾茲音樂中。</p>
打個拍子,就很容易想起,這名貴婦,在晚宴中優雅的起舞。</p>
“很好,那麽下一步呢?”</p>
其餘的學生們相繼舉手。</p>
“李學長,我覺得旋律上的音差與音程不能相差過大,以免感覺一種跳脫與輕浮。”</p>
“很不錯,這樣是可以描繪出穩重,這樣能表述你描繪的是貴婦,而不是歡快的少女。”</p>
對于學生們種種的設想,李文音全都給了個贊。</p>
“李學長,和聲上我覺得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不是過于突兀的渲染,但音域跳度略大的形式,來描繪女人心海底針的感覺,或是利用和聲來做一些......貴婦心理感覺的描寫。”</p>
“嗯,這個也還可以,但這位同學......挺有經驗啊......”</p>
“哈哈哈哈哈!!”</p>
“好,幾位同學的想法都很不錯。”</p>
李文音非常鼓勵學生們勇于發言,哪怕是有些想法顯得離譜,也不會去打擊。</p>
新事物出現的時候,都會被人覺得有些離譜。</p>
“好的,說了這些,動機就很明了了,四三拍節奏型動機,旋律上音程平穩和諧,和聲上進行略微的渲染,接下來可以說說配器了。”</p>
“那麽,描述一名貴婦,什麽樣的音色比較合适呢?”</p>
聞得此言,也開始徹底放開的學生們互相之間興奮的讨論着!</p>
“我覺得是小提琴!”</p>
“不行,小提琴高音特色太明顯,我覺得中提琴比較好。”</p>
“我覺得單簧管醇厚的聲音很好。”</p>
“但是長笛更有空靈與優雅的感覺!”</p>
“我覺着長笛和小提琴都可以,但不能過于快速跳脫,也不能音域過高。”</p>
“其實豎琴感覺也很不錯。”</p>
“唉?!對啊!豎琴和圓舞曲節拍搭配,貴婦的感覺一下子就上來了!”</p>
學生們七嘴八舌的互相辯駁着。</p>
李文音笑了笑,片刻後,拍了拍手。</p>
“看到了麽,雖然大家并不懂什麽音樂修辭法,但其實在運用上,已經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進行架構了。”</p>
“描寫貴婦,大家說了很多樂器,但唯獨沒說長号,小号,圓号這類銅管樂,也沒說大提琴,貝斯這種低音樂器。”</p>
“就像是節奏型上,作曲手法上,也避開了無數其他方式的表達技巧。”</p>
“如果問爲什麽,大家可能說不出個一二三,隻是覺得......我感覺不太好!”</p>
“但其實,換個說法,那就是.......用語言來形容貴婦,肯定是不能用孔武有力,膀大腰圓來形容的,雍容華貴,衣香鬓影,珠圍翠繞,這樣才能将一個貴婦的形象給勾勒出來。”</p>
“哈哈哈哈!”</p>
學生們傳來一陣大笑,但大笑之中......對于這個音樂修辭學,有了一種更深的印象!</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