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立在岸邊,眯着眼睛看着這艘體形仍在赤海級之内,但風帆更多動力更足,火炮更少載貨更足的新造戰艦入水,緩緩颔首。
這艘戰艦的名字叫‘離朱’,以黃帝手下擁有神目的神禽命名,艦上僅有十八門鎮朔将軍炮與前後四門趙士桢新造旋轉防炮,并無獨立作戰或遠戰能力。
它唯一特殊的地方在于,這是大明與整個世界第一艘裝載電機的戰船。
在離朱艦船舷兩側,有兩個船闆遮擋下的明輪,粗大鋼鐵輪杆上的齒輪連接電機,電線則通向船尾上層空曠甲闆,由巨大麻繩包裹着盤堆一處。
陳沐望向離朱艦的眼神熱切并帶着期盼。
他看着戰船入海,風力之下戰船緩慢航行,兩隻巨大明輪亦緩緩轉動。這個裝置相對拖慢了戰船的速度,但也僅僅隻是一點,對四桅風帆而言,尚不至五分。
但陳沐清楚拖慢離朱艦五分速度意味着什麽,這意味着将來很有可能他整支艦隊都将被拖慢百分之五的速度。
甲闆上有人吹響嗚咽的号角,船艙裏幾名旗軍舉着長杆紮在船尾,吃力地将大塊的皮球兜四角用繩子固定在四根支架上,緊跟着,有面容堅毅的小旗官在甲闆上面北跪拜數次,義無反顧地走上皮質大球下的木艙。
被挂起的皮球即使有竹條撐起依然稍顯幹癟,足足二十多匹縫制皮革,。
緊跟着,勇敢的小旗官點燃皮制大天燈正中的火堆,在火堆下,則是足夠盛放煤炭與旗軍的木艙,他坐在木艙中,努力讓自己克服恐懼保持站立。
“過一會,這個球會升起來。”陳沐笃定地說着,但他接下來的語氣并不是那麽堅定,“軍器局試過把熱氣球放到天上三十餘丈的高度,但沒試過在上面載人,即使他和之前的貨物一樣重。”
說着,陳沐右手端着望遠鏡不放,試圖親眼目睹到每個細節,左手則打出手勢,岸邊幾艘小船駛離,向離朱艦環衛過去,不過片刻,船上的旗軍就已做好随時打撈袍澤的準備。
“我也不知道,繩索與電線能不能撐得住。”
在木筐下,四根繩索擰做一股,中間夾裹着電線,這些沉重的繩索成了熱氣球升高最大的阻力,随氣球升高,其拖拽的重量也越來越大,并最終定格在高空百米。
現階段的電線與電機,僅能供給這麽遠的距離,就連熱氣球的大小都經過計算與測試,确保其在三十餘丈的高空不會跌落,也保證它不會繼續升高而拽斷繩索。
因爲燃料,南洋軍器局現有手段無法準确測試升至需求高度所需熱量,隻能用笨方法進行窮舉。
木筐裏裝有一台特制電報機,與戰船依靠繩索相連,小旗官則懷揣望遠鏡。
“倘若一切順利,俞帥,我們的軍隊在陸上、海上,都将料敵于先。”陳沐身邊是俞大猷,老将軍正充滿驚奇地望向離朱艦,同時也不忘用震驚地望向陳沐。
陳沐,真的是太狠了。
俞大猷隻見過把煙花炸上天,還從未見過把部下裝天燈裏送上天的!
皮氣球随溫度上升漸漸鼓起,久經沙場的俞大猷暗自吞咽口水,問道:“陳帥,如果繩斷燈毀,上面的旗官……”
“無妨,球頂有覆蓋開合,在球艙裏有連接開合的繩索,拉動就能讓速度變慢,拉的時間長,就會下降,最終落進海裏不可避免,但不會死。”陳沐說着轉過頭,對俞大猷說道:“但在陸地就不好說了,從小天燈到這個大球,先前有幾次繩索不夠牢靠,被大風吹斷,上面無人控制高低,摔落在地。”
“所以務必在海上實驗完備,再交由陸路使用——看,升起來了!”
陳沐話才剛說完,就見皮球緩緩搖晃,逐漸離開甲闆,忙擡手指過去。
熱氣球木艙裏的旗官也到了最膽戰心驚的時刻,當他透過木窗發現自己比袍澤越來越高,并腳下不穩産生搖晃時,他被吓得渾身忍不住地發抖,哪怕他早認爲自己做好了十足準備!
“萬戶陶太爺保佑,勿令後輩子孫步你後塵,萬戶陶太爺保佑,勿令……”
他的熱氣球裏沒有火藥,隻有他頭頂的三座火爐,木艙裏放着鍾表,每隔半盞茶打開一個閥門,到第三座火爐燃起,就該準備降落。
也就是說,皮球升空一次,僅能持續二十分鍾,就要下去給火爐添料。
旗官早就癱坐在艙中木凳上,他想站起來可偏偏腿軟得使不上力氣,風從四面通透的木窗灌進來,吹在遍體冷汗的他身上,透過窗子,他看見港口的人真小,甚至能俯瞰整個南洋衛港。
也是南洋衛港,更遠處的衛城他就看不清了,不過當他哆哆嗦嗦地拿起望遠鏡,依然能看清遠處海面上的巡邏船艦。
他深吸幾口氣,對着面前的電報機,看着方向數着船艦,按下幾處按鍵。
在他眼前,是舉世無雙且最爲複雜的電報機,足有内外三圈圓形分布二十四個按鍵,内圈是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位,中圈是距離,外圈則是數量。
極短的時間裏,懸着熱氣球的離朱艦上放下小船,飛速向岸邊劃來,幾乎在小船靠岸的同時,熱氣球上的旗官拉動球頂開合繩索,熱氣從球頂放出,浮空的驅使被遏制,以極爲緩慢的速度開始降落。
離朱艦尾部的旗軍亦拉動絞盤,将熱氣球緩緩向船尾引下來。
“大帥,電報!”
陳沐接過紙張,臉上露出笑容,電報圖上清楚地标注出海上巡邏隊所處方位,這遠比立在桅杆上瞭望厲害得多。
他收起電報,看着受牽引力量緩緩落回離朱艦船尾,滿意颔首負手道:“去往深海,繼續試驗,軍器局在今後三個月内把離朱艦所能運載燃料、備用熱氣球、電機用具等情況報至民都洛島南洋軍府。”
“沒隻熱氣球試飛三次,等這一切做好,離朱艦編入六丁六甲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