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典明押解俘獲的後金鞑子,還在天津港等候。
向皇上和朝廷獻俘,身爲登萊巡撫的吳宗睿是必須要參加的,而且要親自趕赴京城去,當初決定讓羅典明押解後金鞑子,前往京城,吳宗睿主要的考慮,就是防止朝中出現其他的議論,甚至出現意外,影響到他的征伐計劃。
兵部的官員早就到了天津,驗明俘獲的後金鞑子,以及正紅旗城守尉阿斯哈、牛錄額真葛巴泰的屍首之後,要求羅典明在天津等候,等候吳宗睿一同到京城去。
所以吳宗睿必須要到京城去了。
劉甯、羅典召和秦大龍等人,跟随吳宗睿一同趕赴京城,廖文儒則是回到登州去,羅典勇暫時駐紮在旅順島,牛犇回到皮島,分别穩住旅順島、金州和皮島等地的局勢。
複州、永甯乃至于蓋州等地,散布了一些登萊新軍的斥候,時刻偵查消息,他們偵查到的情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送達金州和旅順島等地。
八月下旬,一号福船抵達了天津港口。
羅典明早就在天津港口等候了。
北方的氣候,早晚已經變得涼爽,沒有那麽酷熱了。
一号福船剛剛靠岸,乘坐小船的羅典明,很快順着軟梯,上了福船。
“禀報大人,朝廷派遣的特使,還在天津城内等候,俘獲的後金鞑子,全部都看押在天津城内,阿斯哈和葛巴泰的屍首已經提前運抵京城去了。。。”
吳宗睿點點頭,這些情況,羅典明早就寫來信函禀報了。
吳宗睿其實不想到京城去,他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而且複州、永甯和蓋州究竟會出現什麽樣的變化,回到沈陽的皇太極,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也是他所關心的,可惜的是,他身不由己,這個時候必須要到京城去,至少需要向皇上和朝廷報喜。
進入天津府城,吳宗睿很是低調,并未表露出來身份,在寅賓館見到了朝廷派遣的特使,翌日一大早就從天津出發了。
押解後金鞑子事宜,由京城來的京營軍士以及部分的錦衣衛負責,雖然隻有五百多的後金鞑子,兵部卻調遣了三千軍士押送,防止出現意外。
天津距離京城不足三百裏地,吳宗睿和劉甯等人,快馬最多兩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不過他們不可能快馬加鞭趕路,畢竟三千大軍押解五百餘後金鞑子,速度不可能那麽快。
這讓吳宗睿幹着急,按照大軍押解後金鞑子的速度,恐怕需要五天到六天左右的時間,這一路上耽誤時間,沒有任何的意義。
行軍過程之中,朝廷派遣的兵部官員,對吳宗睿很客氣,京營的軍士,對吳宗睿表現出來少有的尊重,就連朝廷派遣的錦衣衛,對吳宗睿也是以禮相待。
穿越的吳宗睿,第一次接觸錦衣衛,曆史上的錦衣衛,名氣很大,史書中也有不少的記載,不過崇祯年間的錦衣衛,相比較來說低調了很多,畢竟皇上對于朝中的大臣還是基本相信的,而且不少的權力也掌握在内閣大臣的手中,錦衣衛沒有得到皇上太多的信任,其權力也是有限的,沒有皇上發話,錦衣衛不敢随便拘捕朝中的文武大臣。
面對錦衣衛的時候,吳宗睿頗爲謹慎,說話也注意了很多,他對錦衣衛的印象,無所謂好壞,說到底,錦衣衛就是皇上安插的眼線,換位思考,吳宗睿如果掌控了天下,也需要錦衣衛這樣的隊伍,來幫忙做一些不得不做、但又拿不上台面的事情。
九月初,大隊人馬抵達京城的外城。
兵部尚書張鳳翼在永定門等候。
這樣的迎接規格,換做其他人,感激涕零,但是吳宗睿卻隐隐的擔心。
也許是朝廷大軍面對後金鞑子的時候,遭遇到了太多的失敗,也許是因爲朝廷大軍普遍都患有恐金症,所以登萊新軍抓獲了五百餘後金鞑子,皇上高興之餘,派遣兵部尚書張鳳翼到永定門來迎候。
遼東邊軍作戰的時候,斬殺一名後金鞑子,能夠得到五兩白銀的賞賜,生擒一名後金鞑子,能夠得到十兩白銀的賞賜,如果能夠一次性的生擒十人以上的後金鞑子,不僅能夠得到豐厚的賞賜,還能夠升官,軍中的普通軍士,能夠升爲總旗,或者是百戶,軍中的百戶可以升遷爲千戶,千戶則可以升遷爲指揮使。
見到張鳳翼,吳宗睿連忙行禮。
吳宗睿是兵部右侍郎,是張鳳翼的直接下屬,下官見到上官,是一定要行禮的。
張鳳翼的臉上帶着笑容,表現的很客氣。
大隊人馬朝着内城而去的時候,張鳳翼告訴吳宗睿,皇上會在午門的金水橋等候。
吳宗睿表現出來了感激涕零的樣子,内心卻不以爲然,不過五百多的後金鞑子,說起來根本不算什麽,崇祯二年後金鞑子入關作戰,俘獲的朝廷大軍的軍士超過了萬人,大淩河城之戰,俘獲的朝廷大軍軍士同樣超過萬人,也沒有見到皇太極如此的高興。
朝廷大軍還是太弱了。
大軍進入内城的時候,三千京營僅僅有五百人準許進入,大量的錦衣衛守候在正陽門,接替京營的軍士,押解後金鞑子,朝着午門的方向而去。
。。。
午門,金水橋。
吳宗睿等人身上的兵器,早就被收繳了,由錦衣衛負責保管。
五百餘後金鞑子,被押解到距離金水橋約一百米的地方,被強迫跪下。
張鳳翼領着吳宗睿、劉甯、羅典召和秦大龍等人,朝着金水橋的方向走去。
皇上正在承天門上面。
走到金水橋的前面,張鳳翼跪下,吳宗睿等人也隻好跟着跪下。
“臣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佥都禦史、登萊巡撫吳宗睿,領萊州總兵劉甯,萊州副将羅典召,登州副将秦大龍,特向皇上和朝廷獻俘,登萊新軍征伐複州、永甯、蓋州、柚岩和旋城等地,斬殺後金鞑子七百餘人,俘獲五百餘人,斬殺蒙古大緻六百餘人,俘獲三百餘人,招降漢軍五千餘人。。。登萊新軍獲取到的勝利,都是拜皇上神威所緻,臣絕不敢貪功,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吳愛卿平身,諸位愛卿平身,。。。”
朱由檢洪亮的聲音從承天門傳來。
承天門,也就是數百年之後的天安門,當然,現在的承天門,沒有數百年之後那麽大氣和恢弘,可能是因爲周邊的景緻承托所緻。
“皇上有旨,着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佥都禦史、登萊巡撫吳宗睿聽宣。。。”
太監的聲音傳來的時候,吳宗睿看見了高起潛的身影,不過他不可能細看,既然皇上有旨,他必須跪下接旨。
在承天門接旨,這應該是極少出現的情形。
“着吳宗睿領兵部尚書銜,敕封督查院右副都禦史,兼任登萊巡撫,欽此。。。”
“臣吳宗睿謝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朱由檢并沒有走下承天門,宣旨之後,随即起駕回宮了,酒宴設在禮部,皇上不會參加,吳宗睿倒是必須要參加。
皇上的聖旨,讓吳宗睿感覺到了震驚,領兵部尚書銜,意味着吳宗睿成爲了朝中正二品的高官,二十多歲的年級,就是正二品的高官,這在大明曆史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所謂的領兵部尚書銜,表示吳宗睿僅僅是享受正二品的待遇,并非是真正的兵部尚書,他的職務依舊是登萊巡撫。
另外一個最爲關鍵的職務,就是督查院右副都禦史。
擁有了這個職務,吳宗睿與漕運總督楊一鵬等人,就是完全的平起平坐了,兩人之間沒有了職位的高下之分,而且這個職位,意味着吳宗睿随時可以出任漕運總督,或者是薊遼督師,代表朝廷統領一方的事宜。
包括兵部左侍郎、三邊總督洪承疇等人,見到了吳宗睿,也要規規矩矩的行禮。
離開金水橋的時候,吳宗睿禁不住擡頭看了看承天門上面。
承天門上面空空如也,什麽都看不見了。
吳宗睿腦子有些糊塗,不知道皇上爲什麽會如此的大方,登萊新軍突襲複州、永甯和蓋州等地,的确是攪亂了皇太極的部署,讓宣府和大同等地沒有遭受太多的蹂躏,可這樣的功勞,也不至于被敕封爲兵部尚書和督查院右副都禦史。
如果朱由檢真的認爲他吳宗睿的功勞很大,爲什麽不走下承天門接見,或者在便殿接見一下,也表明了态度。
禮部設立的宴席,參與的人不是很多,也就是兵部尚書張鳳翼以及兵部的諸多官吏,内閣大臣一個都沒有看見。
酒宴完畢,吳宗睿徑直到客又來酒樓去歇息了。
這一次,他不打算在京城呆很長的時間,打算一兩天之後就離開,回到登州去,家中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
再說了,吳宗睿現如今已經是名正言順的封疆大吏,京城的水有些深,他可不願意深陷其中,在複雜的關系中盤旋,這樣做容易讓皇上生疑,更會讓自身處于權力博弈的旋渦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