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蔣冕繼續立于班裏之時,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将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這種目光下,蔣冕開始遲疑了。
他是内閣大學士,不可能不表态的,這時候和稀泥,隻會給人一種兩面三刀的印象。
表明支持太子嗎?他心裏不免有些無力,仿佛連掙紮都覺得疲憊不堪,所謂反商派的領袖,若這個時候,自己站在太子的一邊,且不說最後事情的結果如何,隻怕自己勢必要被萬千人唾棄了。
本來他這内各大學士,沒有第一時間和楊一清一道站出來,就足以遭人日後腹诽了,現在若是站出來指責楊一清,這……
蔣冕心情很糾結,可終究不得不逼着自己下了決定,歎了口氣,終于徐徐站了出來,站在了楊一清的身後。
他這一站,立即有更多的官員蜂擁而出,内閣之中,兩個大學士破釜沉舟,半數的官員表明了态度,此時風潮雲湧,再加上許多人心裏積攢了不滿,自然更多的人選擇了從衆。
結果,依舊還站在原地的官員,竟隻剩下了兩三成。
殿中一下子安靜了。
沒有人說話,隻有粗重的呼吸。
無數的眼睛,互相觸碰在了一起,每一個人心裏都在掙紮,每一個人都妄圖去解析對方的意圖,唯獨這時候任何一句話,都可能使這劍拔弩張的氣氛變得更詭谲起來。
王華的臉色由青轉黑,他甚至看到自己不少門生,竟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他真是料想到事态會惡化到這個地步。
“殿下。”此時,楊一清朝朱載垚行了個禮,旋即道:“臣等也是爲了江山社稷,爲的是大明的萬世基業,而今國本動搖,還望殿下能夠體諒。”
“你們,不忠!”王華甚至歇斯底裏地憤怒道。
比起李東陽,王華終究還是少了幾分城府和計謀,在面對楊一清這出其不意的反撲,王華雖是怒不可赦,可心裏也越發感到沒底。
楊一清終于少了幾許方才的淡然自若,臉上換上了肅然之色,音調也提高了許多,厲聲道:“不,我們忠的是朝廷,忠的是社稷,新政之害,遺禍萬年,殿下,王公,你們可知道,這兩年來,破家的士紳有多少嗎?可知道有多少生員突然返貧,竟是生生吊死的嗎?他們何辜啊,讀聖人書,一心舉業,可是得到的是什麽?我來告訴你們,吊死的生員,至今,已有十數人,返貧的士紳,破家的士紳,這兩年,超過了數百,我要問,這斯文還在?”
“祖宗之法,自太祖以來,便一直都在,頗有成效,正因爲如此,所以奠定了我大明白五十年的江山,可是一個新政,這般的折騰,這……還是大明的天下嗎?王華,你也是弘治皇帝時的老臣,你自己摸着心口問問自己,弘治先帝,若是見今日這個模樣,會如何?”
王華冷着臉道:“此一時,彼一時。”
“好一個此一時、彼一時。”楊一清臉帶嘲弄之色,大笑道:“就是你們,打着這個名義,肆意胡爲,以至民不聊生,而今,天下人畏新政如虎狼,這是苛政!拿一個此一時、彼一時來做借口,你以爲這樣,就可以搪塞,就可以對得起,那些可憐的生員嗎?”
王華氣得發抖,道:“怎麽就是民不聊生,到底是誰民不聊生?”
“呵……”楊一清卻是笑了,語氣變得冷靜起來:“是不是民不聊生,請人去一看就知。”他朝一個小宦官使了個眼色,這小宦官竟是飛也似地出了殿去。
可是這小小的一個眼神,卻是讓王華的心沉到了谷底。
還有宦官參與……
這是最細思恐極的事,一個在這裏站班的宦官,楊一清一個眼色,這宦官就像是和早就商量好了似的,也不請太子殿下做主,仿佛他是楊一清的奴婢,竟甘心爲楊一清去做事。
那麽,細細去想,在這些宦官之中,到底有多少是他們的爪牙呢?有多少人勾結了楊一清這些人呢?
再往深裏去想,宦官有人與他們勾結,那武官呢?京營裏有多少人和楊一清有勾結,還有……禁衛之中呢?
越想,越是令王華寒透了心。
王華開始擔憂地看了一眼朱載垚,他到了這個年紀,倒是不介意争下去,反正自己已是行将就木了,無非就是一死報君王罷了。
可若是連宮裏都不安全,若京師都不安全,那麽自己争下去,太子又會怎麽樣?
朱載垚終究還隻是個孩子,平時雖是顯得穩重,行禮如儀,可現在看到這架勢,終究還是吓住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好。
張太後在珠簾之後,幾次想要站出來,可是她清楚,自己不該如此不智,對方顯然是有備而來的,而自己終究是太後,若是這時候站出來,反而給了婦人幹政的話柄。
張太後默默地握緊了已經被汗濕透了的手心,她……要忍耐。
隻是,當她透過珠簾,看着局促不安的皇孫,心裏一陣的心疼。面上卻依舊帶着笑,别人可以被打倒,唯獨她不能被打倒,這一次來勢洶洶,絕不隻是這樣簡單,越是這樣,她越不能倒下。
這時候,張太後開始想到了葉春秋了,心裏不免浮出了後悔,若是早知當初,在朱厚照的噩耗傳來之時,就立即傳他帶兵入京,或許……事态就不至如此惡化。
可是,她終究還是輕敵了。
此時,她眯着眼,透過珠簾,看到大殿裏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這是一種令人不安的氣氛,張太後猛地想到了那個聽從楊一清使喚的宦官。
對這個人,她倒是有點印象,此人應該是司禮監的,司禮監的宦官,居然成了楊一清的私奴?卻是不知,這些人背後使了多少手段拉攏。
這使她戒備起來,很是疑慮地看了一眼一直站在她身側的谷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