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将軍絕對是不負重望,大軍集結到西北戰場後,他更是将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緻的水平,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接二連三地取得勝利,其中奠定整個西北平叛勝利格局的首場勝利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平叛大軍由各路集結而來,年将軍作爲先期部隊率先抵達西甯,馬不停蹄就對青海叛亂的形勢進行了軍事部署,他先是分兵于永昌隆吉河防守,以防止叛軍内犯,避免自家老巢被“一鍋端”的結果,畢竟在熟悉地形上他絕對不是叛軍的對手,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唯有穩定住自己的陣腳方能開始運兵,否則像林全那種貿然出擊,除了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果别無其它。
當自家陣腳安穩之後,年大将軍開始在巴塘、裏塘、黃勝關等處實施駐軍。這幾個地點的選擇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爲這幾處是青海通往西藏的關鍵要道,在此駐軍就是爲了防犯叛軍有朝一日竄入西藏,與西藏的反叛勢力相勾結,從而令平叛大軍腹背受敵、陷于被動。西藏一直都是極不安穩之地,即使沒有叛軍作亂,當地的宗教勢力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左右搖擺、态度強硬、對抗中央,曆來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現在青海發生的叛亂更是給了蠢蠢欲動的反動勢力以可乘之機,兩者若是聯起手來,再派十個年大将軍也是無能爲力,因此年羹堯上任之初穩定自家安防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選擇連接青藏的關鍵之路進行大肆囤兵駐防,從而從根本上截斷叛軍入藏之路,并建立起一個大包圍圈,對叛軍實行有效的外援阻斷。
在此基礎上,年大将軍又上書皇上,奏請朝廷派人屯駐吐魯番及嘎斯泊。這個策略主要是針對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的。羅蔔藏丹津與策旺阿拉布坦雖然是私下大行勾結之事,但卻沒有能夠逃得過年羹堯的眼線和耳目,在南邊阻斷了叛軍與西藏的有效聯系之後,對于北邊的準葛爾部更是不能吊以輕心,然而區區這五萬大軍鎮守青海已經是非常吃力了,畢竟青海西藏兩人幅員遼闊,地廣人稀,若是再分出兵力和精力嚴防北部新疆準葛爾部完全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爲此他不得不奏請中央另派援兵。皇上接到來自前線的八百裏加急,對于年二公子的這番戰略部署很是贊同,盡管手中無論是物力還是财力都捉肘見襟,然而權衡一番利弊之後,也是覺得準葛爾部的威脅确實是需要得到極大的重視,就算是勒緊褲腰帶不吃不喝也要全力支持前線作戰的年大将軍。于是在奏折報上來的當天皇上就毫不猶豫地欽點福甯安等人,立即領兵屯駐吐魯番及嘎斯泊,全以以赴阻止羅蔔藏丹津與準噶爾部策妄阿喇布坦相勾結,形成了對羅蔔藏丹津的戰略包圍之勢。
年大将軍運籌帷幄之際,羅蔔藏丹津更是不可能等閑視之,朝廷任命年羹堯爲撫遠大将軍的聖旨才一發出,叛軍的眼線和耳目就第一時間将消息遞送到了羅蔔藏丹津的手上。這個結果稍稍出乎他的意料,但想了想也算是情理之中。熟悉西北事務與軍務又能力之人無非就那麽三個:十四阿哥、年羹堯以及延信。十四阿哥若是能夠重獲信任、東山再起,那一定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延信的實力明顯與另外兩人差了一截;而年羹堯再是八黨骨幹成員,至少沒有明目張膽地與皇上唱反調,至少宮裏還有一位極受聖寵的貴妃娘娘是他的親妹妹,撫遠大将軍不是他還能是誰?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都是長在西北地區讨生活之人,年羹堯清楚羅蔔藏丹津的陰險狡詐,羅蔔藏丹津也曉得年大将軍的那些手腕,因此年羹堯排後布陣的同時,羅蔔藏丹津就悄悄玩了一出先下手爲強。
由于密探早早就報來消息,年大将軍的先遣部隊已經駐紮西甯,而各地調遣而來的平叛大軍仍在陸續集結之中,西甯防務遠沒有達到密不透風的程度,于是羅蔔藏丹津就祭出了殺手锏:圍攻西甯。
果然,這一招簡直可以說是出奇制勝,西甯才剛剛開始駐軍,隻粗粗地搭起了撫遠大将軍府的框架,連兵營都是臨時拼湊而成,守衛兵力極其空虛。而羅蔔藏丹津知道年大将軍的身手何等了得,即便是趁着他上任之初的疲勞之師攻其不備也占不了他多大的便宜,若是待他站穩了陣腳就更是沒有多少勝算的把握了。
羅蔔藏丹津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就在他以逸待勞、乘虛而入的情況下,竟也是沒能取得半場勝利。因爲年羹堯不同于普通武将出身的大将軍,他是文官出身,不但兵書早已經是讀得是滾瓜爛熟,而且戰略戰術的運用更是手到擒來,指揮不到一萬大軍的兵力鎮守西甯城,還能鎮定自若地和叛軍對唱“空城計”和“疑兵計”。
若說年大将軍是智勇雙全的曠世奇才,在這場平叛之前應該說有大部分人都是口服心不服,但是經曆了這場西北平叛之後,就再也沒有一個人質疑他的能力了。他的智慧體現在戰略戰術的靈活運用上,而他的勇猛則體現在他的個人魅力上,即使是以不足一萬兵力堅守西甯近一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敢派兵夜襲叛軍大營,并且大獲成功。隻此一役,就令每一個曾經對他心存質疑或是持有偏見的人全都牢牢地閉上了嘴巴。
堅守西甯之戰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鬥争,區區幾千官兵被困在城池之中,既是寒冬臘月的天氣,又是缺衣少糧的局勢,困難可想而知,年大将軍再是智勇雙全,至少也要有兵馬有糧草才能夠出兵應戰,否則手無寸鐵豈不是出城送死?
西甯的局勢皇上當然極爲清楚,他也知道年大将軍的處境有多麽的艱難,然而平叛大軍是陸續集結而至,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年羹堯坐鎮西甯被叛軍圍攻,他就是指揮青海境内的先遣部隊都是力不從心,而不要說指揮東拼西湊的後續部隊了。怎麽辦?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年将軍被困西甯,出師未捷身先去,那就隻是祈禱他吉人自有天相,堅持一日是一日,直到堅持到朝廷的援兵趕來之時。
援兵選誰爲将呢?既要有勇有謀,又要與年将軍配合默契,能夠達到十四阿哥與年羹堯那樣曾經默契程度之人,必定是心胸開闊又通曉西南西北邊疆事務之人,思前想後,皇上在衆多将領中将目光投向了嶽鍾琪。
嶽鍾琪何許人也?其乃民族英雄嶽飛的21世嫡孫,其父參與了康熙年間的平定噶爾丹叛亂,他自己也在康熙朝末年的西北平叛中擔任先鋒奮勇征讨屢立奇功,後因平定西北叛功勳卓著師還四川之後,被授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等。因此嶽鍾琪不但有豐富的西北作戰經驗,而且也年羹堯的多年協同共事經曆也說明兩個人的配合不成問題,令皇上最終下定決心欽點嶽鍾琪出兵解西北之圍。
不得不說,皇上實在是一個知人善用之人,年羹堯這步險棋走對了,爲年大将軍配備的搭檔也是用人極其有效,沒有辱沒半點使命,十二月底,嶽鍾琪率大軍趕到之後,率領幾萬大軍對西甯附近地區的叛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嶽鍾琪也是有勇有謀之人,他不隻是單一地攻打圍城的叛軍,而是同時活學活用地運用了圍魏救趙之策,開始大肆開展招降活動,瓦解叛匪軍心,内外夾攻。
有了嶽鍾琪率領的援兵,以非凡的毅力和頑強鬥志堅守西甯近一個月,幾乎彈盡糧絕的年大将軍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在裏應外合之下,僅用了三天時間就順利破解了西甯被困之險。
西甯的解困成爲整個西北戰局的重要轉折點,年羹堯與嶽鍾琪的更是如珠簾合璧般地配合默契,雙雙聯手猶如天下無敵,從此以後平叛大軍勢如破竹,叛軍的據點和寺院被一個一個地攻破,就連固若金湯的塔爾寺也被平叛大軍一舉拿下,察罕諾門汗等大喇嘛不得不舉白旗投降。年大将軍既是有勇有謀之人,也是果斷堅決之人,他當然知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塔爾寺在青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察罕諾門汗又是叛亂首領之一,本着殺一儆百的效應,盡管大喇嘛已經被迫投降,但他仍是下令将其處死,參加叛亂的喇嘛僧衆也遭到嚴厲鎮壓。不得不說,隻此一招,就令叛匪人人自危、人心慌慌起來,一時間平叛大軍順利掌握了主動權,而叛軍則入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局勢瞬間得以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