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善于察言觀色的文武百官們将這一幕全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可是皇上越是動容,越是充分肯定十四阿哥的戰事成績,卻越是令衆人的心理天平又搖搖擺擺地不定起來。
如果十四阿哥此番沒有回京,而是繼續鎮守邊疆,文武百官之中已經有些人将寶悄悄地壓在了王爺的身上,畢竟這些年來,王爺代皇上承辦了很多件重要的差事,特别是赴孝陵爲皇太後承辦一周年和三周年大祭,以及皇上登基六十周年赴盛京祭祖,更是令衆人不由得不将心理天平向王爺之方面傾斜。
可是現在皇上不但将十四阿哥從西北邊疆召回,更是不遺餘力地誇贊,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孰輕孰重,不見分曉,于是一部分人再一次猶豫起來。
有些人堅定地站在十四阿哥一側,如八阿哥、九阿哥;有些人如牆頭草,随風倒,到底是四阿哥的文韬,還是十四阿哥的武略,哪一個會更能入皇上的法眼?
兩年前出征時的景象,時隔兩年之後,在京城再次原樣重演,拉攏的,巴結的,十四阿哥府車如流水馬如龍,各種拜見、宴請的帖子紛至踏來,已經讓貝子府的大客家接到手軟。但是這一次,又與兩年前有着本質的不同。上次是情況未蔔,勝利與失敗都有可能,衆人隻是賭一把。現在,十四阿哥軍功在握,皇上在新年前的關鍵時候将他召至京城,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将軍王,風頭無人能及。
就如兩年前一樣,此次,王爺仍然需要舍下臉來,宴請十四弟。與上次一樣,蘇培盛總管遞了不下十次的帖子,貝子府的總管才算給了回信兒;與上次不一樣,此次的宴請地點選在了園子裏,而且增加了陪客。因此接到帖子的不止十四阿哥一個人,三、八、九、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總共八位阿哥在座陪之列。
八、九、十這三位阿哥絕對是十四阿哥的死黨,十三、十六、十七肯定是王爺方面的人。三、十五這兩位阿哥獨自一派。
王爺如此安排,自是進行充分的考慮,進可攻,退可守。以前,他不怎麽拉幫結派,除了與十三阿哥自幼親厚以外,與其它兄弟都是維持着差不多的關系,沒有特别的親疏遠近。隻是,現在的形勢不容許他再這般淡然,逼迫他要采取積極的手段。
此番精心安排,想要的結果無非是兩個:一方面,無論是敵手還是中立派,都要做足低姿态,盡可能地爲自己減少對立面;另一方面,萬一将來自己是輸家,最少能通過平時的籠絡,将損失減少到最小,更是希望能讓十三、十六、十七這三個與他關系密切的弟弟少受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