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敬宗屁颠颠地跟上了程三郎的腳步,欲言又止地看了程三郎好幾次。
直接就把程三郎給瞅不樂意了。“我說老許啊,你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别老拿那種幽怨的眼神瞅我行不行?”
“是是是,是下官的錯,下官隻是佩服都督的手段,寥寥幾句話。
就讓這高氏将門對都督感恩戴德,盡收其父子之心……”
“高氏将門,唔……難怪我之前就覺得這位高東明是個不錯的将材,原來根子在這。”
程三郎亦是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看來,能夠有高仙芝這樣的曾孫,家學淵源這也是一種加分項。
可惜的是,誰也不清楚,高仙芝的親媽是誰,跟他爹高舍雞是啥時候成的親,啥時候懷上的?
不然,說不定可以搞出類似養成遊戲的名将培養,啧啧啧……
就在這個時候,高東明也已經跟兒子媳婦述完了别情,快步趕了過來。
打量着這位滿臉堆笑,鬥志昂揚的高東明,程處弼不禁又開始浮想聯翩。
當然不是對一個糙老爺們有啥想法,程三郎是在考慮,自己要不要跟高東明說一聲。
等到他的曾孫降世,記得給他曾孫起個名叫高仙芝。
唔……考慮到他的孫子高舍雞還在吃奶,挂屁簾都還沒有機會,現在說也太早了點。
得,回頭把這事給記下來,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不過,讓他們高氏父子,入我大唐軍中效命。
如此一來,也更利于高舍雞的成長,哪怕是沒有了曆史上的那位高仙芝,說不定也會有高靈芝、高肉芝之類的高氏名将冒出來。
随着大批的建設兵團的成員到來,猶如拿墨水摻牛奶裏一般用力一攪合,瞬間就開始産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
畢竟這些建設兵團的人,原本就是平壤以及周邊地區的老百姓,他們的親戚、朋友、故交、熟識,都會成爲被他們所影響的對象。
再加上他們這些都是曾經抄起刀子上了戰場跟大唐拚過命的男人,卻被那位仁慈的大唐皇帝陛下給釋放,并且還授予官職,給予錢糧。
重要的是,他們這些已經經過了差不多一年的灌輸和教育,早就已經徹徹底底地把自己當成了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唐子民。
并且他們已經很明白自己乃至自己祖宗十八代與中原的淵源。
自古以來,這遼東四郡就是中原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隻是這些年以來,狼子野心的高句麗南侵,吞并了中原帝國的遼東四郡。
讓他們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中原帝國子民,變成了被高句麗統治的高句麗百姓。
而現如今,大唐帝國的到來,并不是在侵占他們的家園,而是推翻那騎在他們頭上,統治了他們數代人的異國。
讓他們能夠重新回歸到中原帝國的懷抱,讓他們重新成爲驕傲的中原帝國子民,大唐子民。
呵呵……有誰敢說我們說的這些沒有根據,來來來,請你們好好看看,這些精裝印刷版的關于遼東四郡的科譜讀物。
裏邊那些詳實的曆史資料,就證明着,自古以來,遼東四郡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當然,如果你不認字,這也沒關系,我們這裏還有同樣是精裝印刷的兒童版插畫讀物。
不需要伱認識多少字,隻需要你能夠看得懂那些簡單明了又可愛的圖畫,就會對自己的國家和曆史,知道個八九不離十。
數千名抄着十分流利的大唐官話的建設兵團成員,他們的原高句麗人身份,讓他們更能獲得當地的百姓的認同。
再加上親朋好友,本鄉本土,讓他們至少能夠影響周圍幾十,上百号人。
再加上他們都是接受過專業的宣導訓練,使得他們明白,自己該怎麽去勸說。
該怎麽去引導,如此才能夠最短的時間内,讓那些人明白。
至少讓他們能夠安靜下來,不會對大唐起反感之心。
再有就是,原本應該調拔給平壤百姓以及周邊之地的百姓的各種生産生活物資。
不再交給高句麗舊有官吏發放,而是交給這幫子站在大唐這一邊的建設兵團成員來發放。
讓他們明白,這些恩惠,都是大唐王朝對于治下之民的回報,更要讓他們明白。
隻有跟着大唐王朝走,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才能夠吃飽穿暖。
看看大唐的武贲,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看看大唐的商賈,善樂好施……
可以說,老百姓們是最質樸的一個團體,而大唐的各種懷柔手段,又恰好是針對他們。
讓好處落到實處,讓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夠感受到大唐對他們的寬仁和濃濃的關懷。
再加上,将那些原屬于高句麗王公貴族的土地,拿出了許多來,分派給那些原本隻能老老實實給達官顯貴當奴隸、佃戶的貧苦老百姓。
再有,那些新近投降的高句麗士卒也沒有被輕易地直接放回家。
而是也被程三郎如法炮制,讓他們很快也融入到了建設兵團這個大集體裏。
并且,有了這一大票勞動力的加入,正好對平壤城進行天翻地覆式的重新修繕,正好把那些高句麗的舊有痕迹給抹掉。
再有就是,開始興修一條沿阿利水直接抵達阿利水入海口的水泥官道。
當然,各種工廠,特别是水泥廠、磚廠等相關于民生的工廠的興建,将大量的無業遊民收入囊中。
讓老百姓們都有事情做,都有飯吃,誰特娘的還樂意抄起大刀片子哇呀呀的打生打死?
至于有人想要跳出來說光複高句麗七百載社稷榮光,拜托,你有兵嗎?你有人嗎?你想擁戴誰?
高句麗的國主還有一幹貴族王公,已然被遷居于位于平壤城不遠處的一座村鎮中監視居住。
有本事你就一個人跑去單挑過萬披盔帶甲,武裝到牙齒的大唐鐵甲精銳,把大王給迎回來,我們就相信你是真心的。
總而言之,随着大唐這邊各種手段齊出,短短不過一兩個月的光景,整個平壤城以及周邊地區都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大量的平壤百姓子女們紛紛入讀蒙學,哪怕是大人,也可以進入到掃盲班去學習。
總而言之,大唐官話,以超英趕美的速度正在這原高句麗王者一帶迅速的普及。
而這樣的速度,被程三郎驕傲地命名爲遼東速度。
李世民,這位大唐天子也留在平壤坐鎮,并未離開,眼睜睜地看着這平壤以及其周邊地區,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
亦不得不承認,程三郎這小子,最适合做的,就是搞邊塞事務。
興許這程三郎的軍略,比不上李靖與自己這樣戎馬一生的老手。
但是,他對于這些大唐新占之地,所使出來的各種手段,絕對是他的獨創。
(本章完)